本報記者 賴仁瓊
經過3年艱苦努力,北京治理污染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與1998年相比,2000年市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懸浮顆粒物、一氧化碳分別下降了41%、18%、7%和21%。全年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為45%,三級和好于三級的天數為80%。
北京市副市長汪光燾說:“北京治理大氣污染起步晚,但成效大,見效快。”世界上許多大城市都有改變燃料的過程,而北京僅用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其它大城市7年才完成的轉變。
在新近制定的“十五”計劃綱要中,北京市政府又對環保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到2005年,市區主要大氣環境質量指標年均值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污水處理率達到9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48%,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
從1998年開始,北京著力改變能源結構,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等清潔燃料,全面實行汽油無鉛化,制訂并執行嚴于國家標準的機動車排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與此同時,植樹造林,建設綠化隔離帶,搬遷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開展市區中心水系治理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實,使北京的空氣質量大為改善。
“十五”期間,北京使用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比重將達到75%以上;化油器汽車在2002年將被全部淘汰;2004年執行相當于歐洲2號標準的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強城市垃圾的全過程管理,到“十五”末期,市區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率達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0%。
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治理污染、改善環境,北京面臨著許多矛盾和困難。然而,過去幾年的治理成效,使人們有理由相信:再經過5年的治理和保護,首都將成為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現代化大都市。
《人民日報》 (2001年02月26日第九版)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