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5月開始博天開展了對公司以往做過項目的排查工作,到現在已經進行了一年。”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笠鈞參加“第十五期環境技術沙龍”期間接受中國水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博天走過了近20年,做過大大小小許多項目,那么企業如何在此基礎上獲得更長遠的發展,趙笠鈞坦言,博天目前正在對20年來做過的項目進行總結,提出了“十、百、千”計劃,通過溫故而獲得新知。
趙笠鈞認為,過去環保可能被認為是一個末端的工作,大家的重視度不夠,客戶的支付意愿不強,對環保工作存在應付了事心理。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從企業未來發展來講,必須要重視企業的品質,注重環境產業技術的提升,尤其是互聯網時代對企業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也坦言,單單講水處理技術方面并沒有什么顛覆性的東西。但僅在工業廢水處理上,博天已經做到了延伸,不僅僅停留在廢水處理或污水處理的達標排放階段,更多的涉及生產性的水,比如脫鹽水、循環水、甚至是污水處理后的再生利用。趙笠鈞表示,讓他欣慰的是,博天總結企業20年的積淀,從中找到了可以突破創新的點。
“目前針對不同的水處理問題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水處理工藝,行業內并沒有一個共有的看法。”趙笠鈞指出,現在的企業大多是自己熟悉什么就去用什么,那真正最優的方案是什么?從這點出發,博天對已做過項目的工藝路線做校驗,比如在項目中可能是同樣的水處理問題,當時選擇了不同的處理工藝,現在拿當時的一些數據來校驗,比較看同樣的問題采用不用的工藝,結果有什么不同,從而發現最優化的方案。趙笠鈞介紹,2013年5月博天成立了工程技術部,目前還建立了一個云數據庫,統計范圍從工藝到設備的選型到各單元的運行工況,甚至電耗的情況等。
基于企業發展需要,博天今年也提出了“十、百、千”計劃。“十”就是要確定10項工藝技術路線。比如針對不同類型的水處理,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處理工藝最為合理。“百”指的是100項企業標準規范。比如對公司已經確定了的工藝路線、確定了的精細化設計以及一些設備的選型進行總結,分析出什么樣的選型是最優的、成本是更低的、操作是更方便的,從而設立標準規范。趙笠鈞表示,基于20年的行業積累,在這一過程中公司甚至還會對一些設備廠家的設備做出評價。“千”就是從公司所做過的項目中找出1000個問題。趙笠鈞表示,這就給了公司一個倒逼機制。從項目中找出的1000個問題可能包括工藝的選擇,以及施工建造過程當中出現的問題,從這些問題中分析什么樣的平面布局會更合理、怎樣使建造過程當中的工程成本控制最低等等。
博天在總結的過程中也給自己設立了時間表,趙笠鈞告訴記者,到明年6月底公司會確定一個企業的內部標準。博天用實際行動表示,企業在發展中已經積累的經驗都是寶貴的財富,要善于利用這筆財富,需善“溫故”而能“知新”。
據悉,“2014(第八屆)環境技術產業論壇”上趙笠鈞等多位環境產業領袖代表還將分享企業的技術創新以及發展故事,闡述創新企業家的原動力。敬請期待。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