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好的環境處理技術一定在中國出現,因為我們的環境是最復雜最惡劣的”,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鵬在近日召開的“2014(第十二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如是說,他認為,“我國有這么多樣本和‘病例’,就能夠創造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會最終會形成整個技術體系。”
中國水網總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環保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傅濤曾指出,無害化與資源化催生了資本與技術的博弈,技術權重會逐漸超過資本權重 ,“中國水業即將進入技術革命時代。”國內多家環保企業已經意識到,技術在環保產業中的角色和地位將越來越關鍵。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虹海在談及北控未來發展規劃時,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加大科研開發投入,突破核心技術,在區域治理、小城鎮水務、污泥處理、水廠提標改造及海水淡化等多個業務領域取得突破。
天津創業環保林文波指出,“我們已將技術研發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作為夯實公司的基礎”。他介紹,天創目前已有幾十項技術專利和發明,并從中收到了一定效益。
國中水務業已從資本運作轉到技術上來,成功的以技術并購實現了戰略轉型。董事長朱勇軍介紹,國中水務未來會專注于科技創新,他認為科技引導將引導環境產業的未來,未來要成為成功的企業,必須進行科學技術的積累,國中水務會通過兼并收購的方式專注于技術創新。
郭鵬認為,“世界上最好的環境處理技術一定在中國出現,因為我們的環境是最復雜最惡劣的。”他指出,既然有這么多樣本,這么多病例,相信我們能夠針對自己的問題,創造出能夠解決問題方法,而這些方法會推動整個技術體系的領先。未來環境產業的資產將逐步整合,運營服務將逐步集中,而技術應是不斷領先。
澳門自來水公司執行董事范曉軍指出,“技術要和管理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技術出身的范曉軍并不迷信技術,他認為再好的技術無法利用就沒有任何意義,實用性是最重要的。
相關閱讀:
編輯:劉永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