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6日,中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法水務”)位于上海化學工業區的水研究中心舉行2013 年年度會議,會上除發布研究中心在廢水處理方面的多項新研究成果及應用,還與華東理工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及復旦大學等知名高等院校共同探討水及污水方面的高端技術合作項目,旨在讓最前沿的環境技術更多地應用在工業發展和市政領域,以減少工業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推動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
圖為會議現場
位于亞洲最大的石化平臺之一的上海化學工業區的水研究中心,是中法水務與上海化學工業區、同濟大學及華東理工大學合作成立的中國第一家專門從事工業水供應與水處理的研究中心,投資一千萬元人民幣,每年投入的研究經費約人民幣150萬元,專注于特定廢水的新處理工藝的研究應用,特別是化學和石油化工領域污水的排放處理。2006年成立至今,中心先后獲得了活性炭工藝處理廢水、特定廢水預處理及人工濕地等方面共七項專利,目前在含氰廢水預處理工藝、臭氧深度氧化動力學模型以及活性炭處理高含鹽量工業廢水等方面又取得了新成果,未來還將就高濃度或難降解廢水的預處理工藝、難降解COD的處理工藝以及評估污水處理廠對特征性污染物的處理能力展開深入研究,以應對化工行業迅猛發展,排放更多高毒性、難生物降解工業廢水污水處理廠所帶來的挑戰。
中法水務執行董事關惟德表示:“中法水務一直以來全力支持和推廣環境領域的前瞻性研究,致力開拓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創新技術。憑借母公司蘇伊士環境強大的全球技術和科學網絡以及其在中國的經驗,我深信,中法水務與中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將為中國帶來更多創新性的環境解決方案,也定能為中國環境事業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同濟大學何品晶教授表示:“與中法水務的合作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學術和應用成果,為雙方培養出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更重要的是,雙方的合作讓研究成果在市場中得到轉化,在推動企業的發展同時,真正實現產、學、研相結合。”
為解決具中國自身特色的環境問題,中法水務除成立上海化學工業區水研究中心外,還于2009年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環境科學和工程教學實驗室;2012年,與重慶水務集團成立以水、污水、固廢為主要研究方向的環境研究中心,協助當地合作公司研發在水、污水、工業水、固廢等方面高端的技術以及創新的解決方案。
特定廢水新處理工藝 提高資源綜合利用
廢水預處理工藝 隨著化工行業向精細化發展,污水處理廠將接收越來越多的具有高濃度或難降解性特征的廢水。水研究中心所研究的含氰廢水以及含硝基苯類廢水一系列預處理工藝可以彌補目前采用缺氧、好氧生物處理、混凝氣浮工藝加上臭氧氧化處理廢水的不足,既為客戶解決廢水預處理的問題,又保證污水廠的穩定運行。
上海化工區生態濕地項目 人工濕地面積20公頃,利用原有的天然河道和規劃綠化帶,建設人工生態濕地廢水處理及再利用系統,使經過污水廠處理達標的廢水依次通過兼氧穩定、藻類沉降、自然表面流人工濕地處理,在濕地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聯合作用下得到進一步凈化,并回用作為景觀用水和綠化噴灌用水,以減少廢水排放、節約利用水資源。
編輯:劉永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