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末,展望未來最具發展前景的十大專業中,環境專業赫然在列。在21世紀網絡調查與評選中,最難就業的十大專業,環境專業也屢屢上榜。為何環境專業會陷入此種尷尬境地?在“史上最難就業年”面前,環境學院的學生又是怎樣的光景?
9月27日,“2013(第四屆)綠色招聘季——環境名企進名校”活動第二站在清華大學啟動,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黨委書記杜鵬飛發表致辭時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獨家解析。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黨委書記杜鵬飛發表致辭
“在上世紀,環境專業與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一并被認為是21世紀最具發展前景的專業。”杜鵬飛表示,因為環境問題愈加嚴峻的可預見性,國家對環境治理的重視必然成為趨勢,環境專業自然成為未來可期的熱門專業。所以高校近年來不斷增加環境專業,如今全國已有600多所高校設置了環境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已具規模。
但長期以來,我國對于環境治理的論調與落實并不同步,“口號”響亮,真正的投入卻很少,這是“十一五”之前一直存在的問題,導致環保市場并未真正培育起來,產業蛋糕小,人才需求少。杜鵬飛坦言,環境人才培養與環保產業這種不同步的發展,致使環境專業陷入尷尬境地,“聽起來很美”,但就業時易遇困境。
“十一五”以來,隨著環境問題的惡果凸顯與公眾環境意識的覺醒,環境治理已不容遲疑與敷衍。國家層面的投入力度明顯加大,關鍵政策頻出,8月份出臺的《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更權威指出,節能環保產業將成為新的支柱產業。
杜鵬飛表示,在國家真正重視與投入的條件下,環保產業的“大蛋糕”已在制作過程中,將真正成為朝陽產業。因此,環境專業面臨利好機遇,即將擺脫“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綠色招聘活動攜眾多環境企業走入校園進行規模性招聘,便體現出環保產業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多。
“2013(第四屆)綠色招聘季——環境名企進名校”活動集聚40余家環境企業,巡回六大城市招賢納士,今年活動的招聘數量與范疇獲新突破,1000多個職位虛席以待,期待應屆畢業生的新鮮加入。
日前發布的《2013環境產業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研究報告》也稱,2010年環境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為420萬左右,預計2015年將達到840萬,2020年將達1690萬,環境產業未來的人才需求缺口巨大。而據中國水網對15家環保企業的樣本分析,環境企業應屆生需求平均年增長率為15%左右,有望為解決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打開一扇新窗戶。
編輯:楊瑞雪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