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當前要研究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放開市場準入,釋放改革紅利。“凡社會能辦好的,盡可能交給社會力量承擔,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務的合力。”
同一天,北京市發改委公布了關于《引進社會資本推動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建設試點項目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全市包括污水處理、固廢處置等6個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全面向社會資本開放。6個領域擬引進社會資本1300億元。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委員楊旭輝說,此次方案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對每個領域都詳細制定了市場化建設運營的實施模式、政策條件以及具體的技術經濟指標,企業可以“對號入座”,有利于政策落到實處。
其實,政府購買服務是國際上的普遍做法。發達國家的政府莫不借重社會力量,開啟社會合作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如美國在垃圾收集服務領域私有化水平不斷提高,水處理服務現在雖然仍然由政府主導,但私有化步伐也在加快。法國和英國的水處理和廢物處置服務私有化程度已達到很高的水平。
在市政基礎設施領域引入社會投資,這個看起來有些“專業”的概念,究竟將給百姓生活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作為北京市首批引進的社會資本再生水廠建設運營項目,碧水源與順義區水務局簽訂了順義區鎮級再生水廠特許經營協議,特許經營期為25年。“預計到今年年底前,這個水廠就能投入使用,到時候鎮里的生產生活污水處理,就能用上最新的膜技術。”北京碧水源公司工程部經理陳春生說。
要是擱在以前,碧水源這樣的運作模式可難得一見。作為中關村一家頗有實力的污水處理專業企業,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憑借著自主創新的污水處理產品——“膜生物反應器系統”揚名市場。但長期以來,北京污水處理廠依靠市、區財政投入進行建設和運營。碧水源這樣的社會資本,并沒有介入建設和運營的渠道。
可是,完全依靠政府投資建設污水處理廠,不僅投融資機制不夠靈活,在部分鎮級污水處理廠,由于這種“各自為戰”的經營管理模式,甚至還導致污水處理設施相對薄弱、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等問題。
在碧水源此次的合作協議中,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分工、職責均非常明確。碧水源將出資建設運營李遂、北石槽、北務等8座鎮中心再生水廠,并負責趙全營、楊鎮、彩俸、箭桿河4座再生水廠的運營。北京市、區政府負擔管網建設費用,水務、環保部門負責對出水水質、水量進行監管,并按照污水處理量和再生水水質撥付運行費用。
如此將政府機構、社會資本融合的模式,給污水處理廠帶來了明顯的變化。據了解,在順義區此次引進社會資本建設運營的8座鎮中心再生水廠項目中,李遂、北務、北石槽、北小營鎮4座再生水廠于2013年建設,其余4座將于2014年建設。建成后,順義區將實現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新增再生水日處理能力將近5萬噸。
北京市發改委方面介紹,今后,重大公共項目建設信息會提前向社會公布,各類技術經濟指標和經營標準,也會及時向社會公布,讓感興趣、符合條件的企業都能參與競爭。此外,將規范招商方式,嚴格按照特許經營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公平擇優地確定社會投資人。
下一步,北京市將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市場化建設的規模和領域,選擇條件成熟的重點領域、重點項目,不斷總結完善,推動公共資源由政府引導性配置改為市場競爭性配置。楊旭輝表示,希望投資人、專業機構及社會各界出謀劃策,優化制度設計、完善標準規范,共同做大市場化蛋糕。(中國水網綜合)
編輯:劉永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