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大慶市杜蒙縣自來水公司和湖南邵陽自來水公司因員工不滿致領導和員工被害案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水廠就業“世襲制”、外來關系戶、利益分配不均等話題成為爭議熱點。對“水廠體制”和“水價”問題的質疑再起,消費者認為自己支付水價供養一半人不干活的水廠,實際上在替國企特權買單。面對這種輿論壓力,使我們不得不深省,國有化的自來水廠該何去何從,我國供水行業該如何發展?
惡性事件暴體制弊端
兩起水廠人員被害案件的發生,充分暴露了我國自來水廠體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9月6日,大慶市杜蒙縣自來水公司發生了職工因工作矛盾對領導報復行兇事件。作為改制后的股份制私營企業,該事件充分揭示了目前部分水廠內部關系的不和諧、尤其是干群關系極度脆弱,嚴重影響了企業運行效率。
發生在8月27日的湖南邵陽自來水公司內退職工石燕飛在公司縱火造成3死4傷事件,起因是公司未同意招收其第2個子女進入公司工作。據悉,邵陽自來水公司就業實施“世襲制”;只需700個左右的工作崗位,目前公司在職職工與內退職工總人數可能已高達2000人以上。目前我國大部分水廠是國有體制,職工子弟就業“單位自包”,這種社會資源“內部化”和變相“私有化”,不上班領空餉、“內退”成慣例的現象,加之“關系戶”擠占編制矛盾的凸顯,不健全的用人機制、繁雜的人事關系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沉重負擔,嚴重影響了競爭的公平性,威脅到企業員工的切身利益,阻礙行業的健康發展。
適應市場機制 促進體制改革
這兩起自來水公司事件,反映了目前供水行業正處于壟斷半壟斷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只有通過深化改革,在市場引導下,建立行業平等發展的市場體系,拆除不合理的競爭壁壘,促進供水體制改革,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供水行業的發展。
轉變經營模式,多元化發展。城市供水行業改革相對滯后,相對地方政府而言,被稱為市場化改革中的“最后的堡壘”,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改革始于2002年。建設部2002年12月27日發布《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鼓勵社會資金、外國資本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參與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資結構。對供水等經營性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應公開向社會招標選擇投資主體。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發展,水廠正面臨設備、技術工藝及管網的升級改造,作為國有企業的自來水廠,已不堪舊有制度體制及人員的重負。在當前經濟形式下,水廠要減輕給政府帶來的包袱,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積極引入社會資本,轉變經營模式,促進自身改造升級,利用資源,多元化發展,實現政府、企業、用水戶 “三贏”的局面。
完善體制,更新觀念。傳統的供水企業是隸屬于政府職能部門的國有自然壟斷企業,人事任命、投資計劃基本是由政府決定,企業缺乏嚴格控制成本、加強管理的內在動力,普遍存在人員超編、虧損嚴重、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等問題,原有職工身份轉換及人員安置更是一大難題。
因此,傳統水廠要加強管理,優化企業管理機構職能,建立完善的管理監督體制,打破“世襲”終身制,推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實行績效考核,調動員工積極性,增強員工的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建立企業與職工的溝通橋梁,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
水價機制改革。水價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是我國供水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聯組會議上,發改委副主任杜鷹介紹了我國水價機制改革的四大措施,首先要穩步推進包括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在內的水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按照法定的程序調整水價。二是進一步完善水價的計價方式,特別是繼續推進居民用水的階梯式水價制度,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利用。三是推行自來水廠的成本公開制度,實現水價的透明化。四是促進配套改革:把調整水價與保障好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密切結合起來;處理好水價調整和地方政府對自來水行業的財政補貼關系;處理好水價改革和供水企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的關系。在調水價的同時,要積極推進自來水廠的經營管理體制的改革,通過促進水廠自身的改革,解決其的經營性虧損和經營不善的問題。
供水服務評級 加速行業轉型升級
隨著我國水務改革的不斷深化,供水行業市場化、產業化進程加快,但由于長期受到壟斷經營思想的影響,傳統供水企業沒有認識到經營環境發生的巨大變化,傳統體制和經營模式與市場化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成為了類似湖南和大慶兩水廠惡性事件的誘因。
不僅如此,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公眾對供水水質、水壓、賬單及交費方式、客戶服務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供水行業不再是單純融資、建設的傳統運營模式,其服務行業的本質屬性越來越明顯,注重供水服務質量的提升和績效水平的提高,成為供水行業發展的新方向。
在此背景下,由長沙水業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自來水公司、珠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2月發起成立了中國供水服務促進聯盟,聯盟積極搭建供水行業可持續發展溝通平臺,推動中國供水服務評級,讓政府和公眾能夠識別合理的服務成本和服務水平,讓供水服務同行能夠深諳自己的差距和改進方向,促使企業不斷提高服務水平,重塑行業品牌。
由于我國供水行業地域性非常強,絕大多數供水企業是國有獨資企業,以屬地為域壟斷經營,這些企業的績效、服務、運營情況公眾很難充分了解。聯盟以“推行中國供水企業服務評價體系;引導基于供水服務升級的價格體系改革”為重要工作內容,依托中國水網,在2012年7月首次發布《中國40個城市供水服務滿意度指數調查研究報告》,第一次將供水服務滿意度大范圍地推向公眾視野。2012年8月,聯盟開展供水企業服務正式評級,珠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和順德水業控股有限公司獲得中國供水服務4A級企業評定。梁相欽作為評審專家組組長表示,供水服務績效的評價體系建立至關重要,第三方供水服務評級工作的開展,不僅可以擴大企業和社會的交流,也能夠客觀、公正地反映出企業的服務水平,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服務水準和服務績效,促進優質優價服務。
隨著社會對供水服務關注度的不斷提升,供水服務聯盟將繼續搭建政府、企業、公眾三方溝通的平臺,助力解決服務績效管理工具的缺失和服務體制的落后等問題,推動供水行業的市場化進程。
編輯:鄭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