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印發的《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們要應對國際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問題,發展綠色經濟、低碳技術,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和低碳技術等領域創新發展,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8月24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做客中國水網,對中國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發展形勢及低碳發展戰略下餐廚垃圾的處理處置及污泥商業模式進行了介紹。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做客中國水網
建立中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低碳經濟源于氣候變化、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發和能源戰略調整的需求,周宏春介紹,低碳經濟在國際上強調傳統能源利用的效率要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及減少人類活動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我國低碳經濟強調低污染、低排放的發展模式。“十二五”期間我國低碳經濟發展要調整戰略,實現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結構優化,促進鋼鐵、水泥、紡織、石化、有色、建材等產業的低碳化;同時開發新技術、培育新市場,發展新興低碳產業。
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負責研究編制“斯特恩報告”,周宏春介紹說,該報告旨在研究中國低碳發展戰略,從經濟理論和戰略決策層面應對氣候變化,制定中國低碳戰略的發展思路、目標、工作重點、技術路線、產業結構、市場發展等,目標是做好中國低碳發展的頂層設計。
在介紹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時,周宏春說,我國的低碳經濟,強調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循環發展。他近期出版的《低碳經濟學》一書中,在介紹我國低碳道路的藍圖和路線的基礎上,詳細闡述了傳統能源及產業的低碳化、傳統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與聯合發展、新能源發展、低碳城市、低碳交通等發展問題,強調我國的低碳經濟要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切實解決傳統能源比重效率、新能源比重和氣候變化等問題。
周宏春指出,我國具有世界最大的節能服務產業市場,2010年國家發布了關于節能金融服務業的相關政策,并推行節能服務行業誠信體系的建設,產業前途是光明。但是節能服務產業要專業化發展,提供專業的技術解決方案、設施設備、政策引導、審核服務等,把握行業技術前沿工藝和國際發展趨勢,發展任務艱巨,要有國家政策的引導,建立企業之間的誠信關系。
循環經濟體制下餐廚垃圾的發展機制
周宏春指出,我國的垃圾是否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是有前提的,要根據垃圾成分、盈利模式、技術路線來確定,要符合循環經濟的發展,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企業要維持平衡或者微利,這是環保產業發展基本的前提。
就餐廚垃圾而言,目前我國正在推行餐廚垃圾管理登記制度,是對餐廚垃圾生產者、垃圾流向、垃圾利用和處理的跟蹤監管,也是垃圾收費的重要依據。“誰生產,誰付費”的原則國外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周宏春介紹,目前國內也在推行這種收費制度,符合經濟學原理,也要符合環保原則。
對餐廚垃圾的處理處置和利用,要從餐廚垃圾產生的整個環節入手,從源頭控制餐廚垃圾的產生到垃圾分類處理整個過程,不能單純看經濟效益,要考慮安全環保問題,完善產業政策,建立質量標準,加強監管,綜合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探索污泥產業發展的商業模式和付費機制
周宏春強調,污泥無害化處理或者資源化利用,要以污泥的成分和特點為前提,同時考慮技術路線和利益關系兩個層面。一般情況下污泥的處理處置,最好與循環經濟相結合,通過產業整合和技術手段實現變廢為寶,如與水泥廠、熱電廠結合,實現廢熱脫水、污泥渣生產燃料或者生態水泥,從而形成新的產業或新產品。對于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污泥,要通過特殊的技術手段進行處理利用。
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是污泥產生的源頭,同時居民和工業企業又是用水者、環境效益享受者,周宏春指出,政府作為服務采購者,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和付費機制,明確由生產者付費(污水費、環保費)還是增加稅收等形式付費。污泥處理作為環保產業,企業發展要達到收支平衡,實現微利,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實行盈利模式創新。
更多污泥處理處置最新技術和產業發展商業模式,敬請關注“2012(第四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
編輯:鄭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