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下午,在“2012(第六屆)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供水技術深度論壇上,珠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曄以珠海市供水系統為例,介紹了水源安全體系的建設問題,指出:立足本地建設水源系統,在資源承受范圍內謀求科學發展之路才是本來之道。
珠海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曄
近年來,水源污染事故頻發,建立安全、有效的飲用水保障體系是當務之急。方曄以珠海市供水系統為例,對水質管理體系做了詳細介紹:
水源系統。珠海地處珠江三角洲南部,位于西江最下游的出海口,建設了全國最獨特的水源系統——以江河水為主,水庫為輔,多點取水、接力輸水、江庫聯通、庫庫聯通的分散復雜原水體系,根據不同季節特性、采取不同的調度方式、使用不同的水源經過水廠嚴格的加工處理,確保將合格的凈化水送到千家萬戶。
三級水源調度體系。第一級,配合珠江流域骨干水電站實施精細化調度,適時補充庫存;第二級,調度中珠聯圍各水閘,漲潮進水,退潮排水;第三級,調度自有系統,全力搶抽淡水補庫。
完善的水質管理體系。珠海的水質管理體系主要從水質風險、流域預警、水質分析管理三個方面進行建設,三者聯合互作,保障水源安全。1)水質風險的預判和研究:以珠澳飲用水源為研究對象,應對咸潮爆發和突發重大環境污染事件條件下可能影響供水安全的污染物為主要控制目標,申報“分散復雜水源地突發污染控制及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開發及示范”課題,研究突發環境污染事件條件下特征污染物識別和風險評價方法、特征水質指標的預警技術和體系、針對特征污染物的快速削減、控制技術和工藝。2)流域預警體系的建設:聯合沿江水質監測站成立西江水網,共享水質監測數據,分析水源水質變化趨勢,建立流域突發污染事件應急預警機制。3)水質分析及三級管理:突發水質污染事件發生時,首先切換水源,然后建立泵站、水廠班組和管網所(含二次供水),區域分公司化驗室,集團水質監測中心(國家站)三級檢驗制度。定期分析、檢測并公布檢測結果,建立質量控制制度。
針對近年來西江上游持續干旱,咸界不斷上移、屢破歷史記錄,西江上游原水水質持續惡化的現狀,以及新中國成立幾十年來,水工程所面臨的壓力和困難,方曄對解決水危機的良方進行了系統思考,他表示,要解決水源安全問題,首先要強化流域管理,實現流域調度常態化,流域水質管理嚴格化,水資源配置合理化。其次是治污,嚴格做到誰污染誰治理。第三是節水,做好節水宣傳,調節水價(支付資源水費和環境水費),促進節水意識,提高節水動力。
最后,方曄表示,只有當流域通過調度達到生態流量,原水水質保持甚至持續改善,以節水和治污為發展潛力,才能實現水的社會循環與自然循環的平衡。
編輯:吳妍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