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7.1萬億,各地經濟建設蓬勃發展,但與此同時,水資源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各種污染事故頻發,水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和保障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是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在2012年第六屆城市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供水技術深度論壇”上,水利部水資源管理中心主任田玉龍以“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為題做了精彩的發言。
水利部水資源管理中心主任田玉龍
經濟發展中的水資源支撐和約束
田玉龍介紹:新中國成立60年以來,在中國產業發展過程中,水資源對一產發展的基礎作用、二產發展的支撐作用到三產的保障作用,使水資源開發利用為主的水利建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基礎支撐角色。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水資源發展經歷了政策約束、資金約束、技術約束的不同發展階段,目前正在進入資源約束和環境約束的亮麗轉身階段,并且資源環境約束正逐步從次要位置迅速上升到主要位置。
水資源管理約束解讀
田玉龍介紹,經濟社會對水資源的需求是持續和不斷上升的,到一定階段需求的無限性與水資源的有限性矛盾就凸顯出來,造成對水資源管理配置、節約、保護三方面的約束:水資源總量不足、配置困難;用水方式粗放,效率偏低,經濟結構和生產力布局忽視水資源條件;污染和破壞水資源由突發轉變為常態。這時,任何工程、行政、技術等擴大外延式的單一手段都是無能為力的,只有以增加內涵的新的綜合管理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田玉龍指出,為應對水資源短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利用方式粗放、開發過度和水體污染嚴重等突出問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水資源管理制度。2011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嚴格水資源管理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舉措,把建設節水型社會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內容。2012年1月,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的主要控制目標,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水法規體系建設了13項水資源規劃利用和管理的基本制度。
落實各項水資源管理制度,要做到: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管理、加強用水效率控制紅線管理、加強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管理、建設配套的水資源管理監測保障措施。
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點
田玉龍強調,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當前要做好幾項重點工作:抓好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頂層設計;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強化水權制度建設和水資源調度;抓好用水效率控制管理;抓好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管理;做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構建水資源保護管理和工程體系;加強地下水管理與保護;抓好水資源基礎設施及能力建設;在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關鍵環節上有所突破。
編輯:吳妍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