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商洛市既是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區域,又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涵養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商洛市環保局立足以人為本,堅持環保為民、環保利民,確立了區域式“大統籌”、立體式“大環保”、持續式“大生態”的環保新思路、新理念。
以“大統籌”增強主動權
通過樹立“大統籌”理念,增強環境保護在大局工作中的主動權。“大統籌”包括區域統籌、行業統籌、城鄉統籌。
區域統籌就是通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水資源保護聯席會商機制,落實“一江清水供北京”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實施方案,與安康、漢中互聯互動,爭做“一江清水供北京”排頭兵。
行業統籌是通過市環委會、環保領導協調小組,建立健全環境綜合決策、環境經濟政策、環保目標責任考核和環保激勵約束機制,協調好市內農、林、水、牧等部門的資源優勢,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城鄉統籌是以農村環保源頭治理為抓手,融合城市行政、項目、資金、技術等優勢資源,利用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整體推進城鄉生態環境建設。
具體做法如下:一是出臺“一江清水供北京”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實施方案,積極爭取資金支持。二是主動爭取人大、政協等部門的支持,協調好財政、農業、科技等部門的資源優勢,深入推進環境保護工作。三是借助城鎮化建設,深入推進城鄉污染減排、污染防治、農村環保等工作,推進城鄉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一體化發展。
以“大環保”提高工作水平
通過樹立“大環保”理念,進一步提高環保工作水平。“大環保”就是要緊緊圍繞“一片藍天、一方凈土、一江清水”目標,全方位搞好環境保護,構建秦嶺山地“大環保”工作新格局。具體抓好5項工作。
一是抓好減排工作。對鋼鐵、造紙、化工等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實施等量和減量置換,促進產業升級和達標排放。推進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和深度治理、脫氮提標改造,加快縣級污水處理廠調試運行,積極推進重點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快重點工業企業脫硫脫硝工程建設。深化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施區域流域開發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加快推進涉重金屬的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以及開發區、工業園區等的規劃環評。加強國控、省控重點污染源監管,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二是開展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實施工業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城市大氣綜合整治工程、機動車污染防治工程等,有效控制區域復合型大氣污染。控制煙粉塵、揚塵污染,大力整治燃煤鍋爐,推進城市集中供熱設施建設。對建筑施工、道路施工等場所采取抑塵措施,加快城市綠化、硬化工作。落實機動車淘汰任務,全面推行機動車國家第四階段排放標準。
三是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對重點區域和有色金屬采選、冶煉行業進行重點防控,對涉重金屬企業依法實施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和排污許可,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開展違法排污專項整治行動。
四是加強危險廢物監管。加強冶煉廢渣和化學品污染防治,實施醫療廢物處置項目,推進農村醫療垃圾的集中收集、轉運和處置,力爭實現醫療廢物收集處置縣鎮村全覆蓋。
五是加強重點區域綜合治理。編制重點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制定商丹工業園區、洛南黃龍鉬業小區等環境綜合治理方案,健全企業環境管理制度,強制推行清潔生產審核,安裝在線監測監控設施。
以“大生態”實現科學發展
通過樹立“大生態”理念,實現環保工作的科學發展。“大生態”就是以“保水、護水、養水”為重點,構建符合商洛山區實際的“大生態”環保工作新格局。要重點抓好“四項工作”。
一是開展重點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全面落實《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和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丹江、洛河等重點流域工業污染防治項目,實行主要河流出境水質控制目標責任制,加強城鎮及工業集中區環境綜合整治,確保出境水質穩定達標。
二是開展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對化工、采選等涉水行業,開展清潔生產工藝改造、污水處理技術提升等全過程污染控制,完善配套環保設施,大力支持發展循環項目、生態項目。優先支持規模化畜禽養殖行業污染治理設施建設,推廣成熟的黃姜皂素行業的清潔生產技術和循環利用技術。
三是保護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禁止一、二級水源保護區內一切排污行為。制定并實施污染物超標和環境風險大的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方案,開展水質監測分析,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風險防范和應急預警。
四是優化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環保重點村試點,開展土壤修復試點示范,開展歷史遺留工礦污染治理,集中連片整治存在突出環境問題的村鎮,重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環境問題。推動環保基礎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建設一批環境綜合整治示范村莊,推進農村集鎮生活污水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減排工作。建設一批省級生態縣和生態村鎮。深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工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強化目標考核,推廣實用技術,健全機構隊伍。全面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保護工作和監督性監測工作,制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應急預警方案,確保農村飲水安全。
編輯:趙恒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