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鐘聲剛剛敲過,回首一年發展變化,水務行業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也面對更多的成長難題。2011年的環保政策層出不窮,從年初的中央一號文件到年底的環保“十二五”規劃,從節能減排到環境服務,多角度、多層面為環保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我們從諸多政策法規中篩選出十項最受關注的政策,共同回顧2011年的政策變化。環保部、財政部、住建部等紛紛發力,出臺多項規劃指南;環境服務業引導行業再次探索商業模式的同時,也引發政策關注;8年磨一劍,《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出臺;第一部流域綜合性行政法規《太湖流域管理條例》正式發布;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獲國務院批復;《環境保護法》修訂提上議事日程;《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修訂工作也正式啟動。諸多政策法規之中,哪一項對行業具有直接影響,哪一項給未來工作指明方向,又有哪一項尚未出臺的政策是您最為期盼,中國水網年度盤點工作正式起航,盤點過去,展望未來。
政策 |
發布時間 |
簡介 |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 |
2011.1.29 |
新世紀以來的第8個中央一號文件,也是新中國成立62年來中共中央首次系統部署水利改革發展全面工作的決定 |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 |
2011.12.20 |
明確“十二五”環保規劃主題,優先實施8項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開展一批環境基礎調查與試點示范,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 |
《“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
2011.8.30 |
到2015年,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分別達到47%和8%左右,將扶持重點節能裝備技術與環境服務 |
《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
2011.4.5 |
提出著重發展環境服務總包、專業化運營服務、咨詢服務、工程技術服務等環境服務業 |
《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 |
2011.10.17 |
國務院就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提16意見,將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強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研究開征環境保護稅 |
《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 |
2011.10.28 |
地下水污染、超采問題日趨嚴重,文件從整體狀況、技術進步、監控管理、產業發展等多角度規劃未來地下水污染防治圖景 |
《太湖流域管理條例》 |
2011.11.1 |
我國第一部流域綜合性行政法規,從流域綜合管理的角度出發,針對太湖流域具體水問題,將國家水資源管理與保護的法律制度在太湖流域具體化 |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指南(試行)》 |
2011.3.4 |
由住建部和國家發改委共同編制,適用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方案選擇及全過程的管理,指導其規劃、設計、環評、建設、驗收、運營、管理 |
《環境保護法》(修訂案) |
正在修訂 |
自1989年正式施行以來,今年1月正式拉開修訂序幕,目前修正案送審稿已正式提交全國人大辦公廳 |
《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修訂 |
正在修訂 |
辦法自1998年9月實施以來,僅2004年做過細微修訂,今年發改委正式展開再次修訂工作 |
除了表格中列出的已發布或正在修訂的政策法規之外,還有幾項正在制定的政策也將對行業產生影響,備受關注。
1.《“十二五”節能環保發展規劃》
從2009年至今,該規劃出臺消息屢見報端,但頻頻落空。據悉,目前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匯集環保部、財政部、國稅總局、央行等多部委意見的《“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已歷經五稿,即將提交相關部門會簽。
2.《環境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由環保部牽頭制定的《環境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作為專項規劃,是《現代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環境服務業部分的擴展,也是《“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子規劃,目前已基本定稿。規劃的核心是擬仿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環保領域引入合同環境服務概念,提升環境服務業在環保產業中所占的比重。
3.《“十二五”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
海水淡化正逐漸點燃市場新熱點,今年9月正式納入《國家“十二五”海洋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十二五”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規劃》評審會日前在國家發改委組織下召開,并通過評審。接下來,發改委將匯總意見并修改后向國務院提交正式文本,由國務院批準后發布。同時,據悉由發改委牽頭、其他部委參與的《推進海水淡化指導意見》也正在制定中。
4.《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2011-2015)》
由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牽頭編制,已上報國務院等待審批。規劃擬新增投資額約4210億元,其中完善和新建管網投資2430億元,新增城鎮污水處理廠投資984億元,升級改造城鎮污水處理廠投資140億元,污泥處理和處置設施投資312億元,污水再生利用設施投資344億元。
編輯:成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