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教育概況:
1981年天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工作簡歷及成果業績:
1981年至今,天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工作
1997年6月-1998年6月,香港科技大學化工系,訪問研究1年,
2003年8月-2004年1月,丹麥技術大學環境與資源中心,高級訪問學者。 現任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環境工程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吨袊o水排水》、《工業用水和廢水》、《工業水處理》、《農業環境科學學報》雜志編委。教育部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學會水工業分會理事、排水委員會委員,天津市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分學會副理事長,天津市市政府環保產業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國際水學會(IWA)會員。 主要從事主要從事環境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過多個污水處理工程設計。其主要成果有,近年來先后主持完成天津市科技攻關項目“移動床生物膜污水處理裝置”、“安全飲用水綜合處理技術研究”,主持完成天津市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引灤水微污染特征與生物預處理技術”,主持教育部天南大合作項目“水和廢水處理的創新技術研究”等省部級科技項目。開發出新型輕質生物填料以及用于小型工業廢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的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并在多項環保工程中應用。開發出氣井采出廢水達標排放的集成化處理工藝,解決氣井采出廢水的處理達標排放問題。成功地將懸浮附著生物厭氧-好氧技術應用油田采出廢水處理中,主持設計2座油田采出水處理廠。對污泥超聲預處理與快速厭氧消化、光催化氧化與膜分離技術結合、顆粒污泥SBR同步除磷脫氮等方面的若干基礎理論問題進行了探討性研究,開發垃圾滲濾液處理的綜合集成技術,并建設示范工程。主持和參加過多個中小型城市污水、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廠的設計。近年來獲得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近5年來在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60多篇,參加編寫著作2本。2002年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近期主要研究方向:污水生物處理理論與技術,污泥超聲破解及污泥資源化技術,高級氧化技術與膜分離過程,污染環境的生物修復技術,城市污水與工業廢水處理廠設計、咨詢,水處理設備開發。
專業論文、著作:
代表性論著:
1. 季民,修正技術政策導向,發展可持續的污泥處理技術,水工業市場,2008,10:6-9
2. 潘留明,季民,王苗苗.臭氧強化光催化對垃圾滲濾液的深度處理.環境工程學報, 2008, 2 (5) :660-663
3. 楊潔,季民,韓育宏,等.污泥堿解和超聲破解預處理的效果研究.環境科學, 2008, 29 (4) :1002-1006
4. 張昕,季民,劉衛華,潘留明,劉洪海, CuO催化臭氧氧化深度處理垃圾滲濾液的研究,工業水處理,2008,28(6):23-26
5. 張斌,孫寶盛,季民,趙祖國,MBR中微生物群落結構的演變與分析,環境科學學報,2008,28(11):2192-2199
6. 王衛紅 季民.9種沉水植物的耐鹽性比較[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7,26(4):1259-1263.
7. 張楠 季民 王衛紅 王苗苗.利用川蔓藻抑制景觀水體中小球藻生長的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7,23(13):24-27.
8. 王衛紅 季民 薛玉偉 唐運平 張志楊.利用耐鹽沉水植物控制濱海再生水景觀河道的富營養化研究[J].海洋通報,2007,26(1):73-77.
9. 盧姍 季民 王景峰 魏燕杰,顆粒污泥SBR處理生活污水同步除磷脫氮的研究,環境科學,2007,28(8).-1687-1692
10. 楊潔,季民,韓育宏等,堿解預處理對污泥固體的破解及減量化效果,中國給水排水,2007,23(23):93-96
11. 王衛紅,季民, 濱海再生水河道中沉水植物的恢復對水質的改善,農業環境科學,2007,26(6): 2292-2298
12. 季民,楊拓,張亮,李征,霍貞,劉衛華,. MBR在垃圾滲濾液處理中的應用研究[J]. 給水排水,2007,(9).
13. 潘留明,季民,王苗苗,張昕,陸彬,. TiO_2納米管的制備及對O_3的催化性能[J]. 化工學報,2007,(11)
14. 季民,張亮,金洛楠,. 光催化反應系統降解酸性湖蘭7的試驗研究[J]. 給水排水,2007,(S1).
15. Ji Min, Liu Weihua,Sun Lina, Ren Zhiyong, Removal of organic pollutants, algae an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precurrsors sinmutaneously by th new combined processes, J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ew Series), 2005, August ,Vol 12:69-74 (EI)
16. 王暄,季民,王景峰,劉壯,楊造燕,厭氧-好氧周期循環條件下厭氧磷吸收現象,天津大學學報,2006,39(2):214-218 (EI)
17. 季民,金洛楠,傅劍鋒,李湘中,偏電壓對Ti/TiO2光電催化氧化富里酸的影響,環境化學,2006,25(2):145-148
18. 季民,王苗苗,姜少紅,劉衛華等,AF-MBBR技術處理高鹽垃圾滲濾液的試驗研究,中國給水排水,2006,22(21),93-95,98
19. Min JI, Nan ZHANG, Ke-qiang ZHANG, Hong-sheng ZHANG, Zhen HUO. Upper Limit of Residual Chlorine in Reclaimed Wastewater. Water Practice and Technology, 2006, 1(2): 1—6.
20. 王喧,季民,王景峰,楊造燕,好氧顆粒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方法研究,中國給水排水,2005,21(8):91-93
21. 王喧,季民,王景峰,楊造燕,劉壯,厭氧-好氧周期循環條件下厭氧快速吸收有機物的研究,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5,24(2):322-327
22. 季民,楊潔,孫麗娜等,水中微量有機物的活性炭深度凈化技術研究,中國公共衛生,2005,21(3):291-292
23. 季民,王堅,張緒強等,氣井采出水綜合處理裝置的生產型試驗研究,工業水處理,2005,25(3):32-36
24. 劉衛華,季民,楊潔等,高藻水中污染物氧化降解及鹵代烴生成的控制,中國環境科學,2004,24(6):679~683
25. 王芬,季民,剩余污泥超聲破解性能研究,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04,23(3):584~587
26. 王暄,季民,楊造燕等,厭、好氧周期循環下的污泥顆?;^程,中國給水排水,2004,20(12):12~16
27. 季民,劉衛華,任智勇等,新型組合工藝對微污染原水中有機污染物和消毒副產物前體物的去除,水處理技術,2004,30(6):333~337
28. 季民等,移動生物膜床處理生活污水, 中國給水排水, Vol19,No2,2003.
29. 季民等, 厭氧-好氧移動生物膜工藝處理冰淇淋廢水的試驗研究, 環境工程, Vol21,No1,2003
30. 季民等,微污染水生物陶粒濾池預處理試驗研究,工業用水與廢水,Vol.34,No.6,2003
31. 季民等,生物接觸氧化法對引灤水中藻類的去除,中國給水排水,v19 n8,2003。
32. 季民等,厭氧-好氧串聯系統對慢速可生物降解COD的去除(Ⅰ):對不同基質COD的去除能力,農業環境保護,No1,2002 。
33. 季民等,厭氧-好氧串聯系統對慢速可生物降解COD的去除(Ⅱ):高溫厭氧升流式污泥床的反應機制,農業環境保護,No2,2002 。
34. 季民等,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水力特性的數學模擬,中國給水排水,No5,2002.
35. 季民等,兩種微污染原水生物預處理方法性能比較,給水排水,No10,2002
36. 李如瑩,季民等,活性污泥數學模型的應用與問題討論,工業用水和廢水,2002
37. M. Ji, J. Yu , H. Chen & P. L. Yue, Removal of Slowly Biodegradable COD in Combined Thermophilic UASB and MBBR System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olume 22 Number 9, 2001.
38. Ji Min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rmophilic anaerobic acidogenesis of starch wastewater,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Vol.15 , No2, 1999.
近期研究項目動態:
參加國家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北方城市大型污水處理廠除磷脫氮和污泥減量化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天津濱海工業園區產業布局優化與節水控源減排技術研究與工程示范”,“天津中心城區景觀水體功能恢復與水質改善技術開發及工程示范”2008-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