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12-10 09:47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作者: 閔杰
PPP惹的禍?
不少聲音認為,2015年以來,PPP模式迅速提高了上市公司的項目規模。但是這種發展模式,導致大量項目處于建設期,對資金占用較大,回款周期較長,推高了環保工程類公司(尤其是PPP板塊)的資產負債率,部分公司現金流惡化。而在這一輪股權質押危機中,環保領域似乎也正是爆倉的重災區。
在北大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薛濤看來,不能一概而論,混淆重點。在他看來,當前環保企業PPP項目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更仔細的分析和看待。“做垃圾發電的公司基本都沒有爆倉的,而重度參與PPP的園林公司,壓力都非常大,東方園林是其中的典型。”
“到2014年,財政部和發改委發起的PPP改革,范圍大大拓寬了。”薛濤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其中大大增加了非運營和施工類項目,包括河道治理、園林景觀、市政道路、辦公大樓、城市廣場等。
薛濤分析,擴容之后的PPP項目和以前特許經營項目在商業模式上有本質的區別:工程施工類PPP項目的結算方式,由于沒有量價的收費機制,只能以政府回購為主。這就必然變成,假如一家公司投了10億元的工程,每年只能拿回一定比例,例如1億元的工程款,賺走工程利潤。
“這種商業模式構成了這一輪PPP投資中的70%左右。”薛濤分析,與以前的特許經營類項目相比,施工類PPP在財務模型上有致命的缺陷。
以前的運營類項目,在建設期負債率會提高,進但入運營期后會迅速緩解,運營之后就會迅速進入比較舒服的狀態,財務穩健,負債率也下降。“投資建設一個2億的污水處理廠,在運營期間內,能回收七八億總的現金流。而做一個園林景觀或市政道路,投入2億,做了10年,能回收多少現金呢?可能是2.2億,就是投資回收加一點維護費。”薛濤表示,運營收入一般是工程投資的三四倍,甚至七八倍,而施工類項目中,維護費收入僅是工程投資的10%左右。
在他看來,還有一個更容易被忽視的區別是,運營類項目比非運營類項目相對更安全。比如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等,如果一旦不運營,會對城市運轉、百姓生活產生重大影響,這是地方政府不可承受的。而一些施工類項目,如市政道路或園林景觀,一旦建好之后,就算企業不運營,也不會有很大傷害。
“這就產生了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政府財政困難,不想給錢,他會選擇哪種不給呢?他一定會選擇后者。”薛濤表示,這種情況不一定實際發生,但以前的確發生過,“當你掌握有話語權的項目,政府的支付信用度就會提升。”
由于模式本身的不安全性,非運營類項目,一旦出現問題,將導致金融機構對整個PPP模式的懷疑。
薛濤表示,施工類PPP公司,總體是希望在前面就把錢賺回來。而如果政府后期支付出現困難或違約,實際上倒霉的是銀行。“銀行對這類項目的不信任就逐漸增加了,這才是這一輪建筑公司和園林公司出現資金斷裂的關鍵點。”薛濤坦言,施工類PPP出現的波折,把正常的運營類PPP項目也連累了,“聽說現在銀行聽見PPP項目都怕了,一些垃圾發電項目,叫PPP,還不如叫特許經營的好。”
在薛濤看來,混淆問題產生的原因,會帶來一個嚴重的問題,救助的時候找不準切入點。
“很多人因為感冒而倒下了,但有那么一個人,既有癌癥,也有感冒,最后倒下,但他對外說,我是感冒倒下的,這不是一回事。”薛濤表示,并非所有環保類企業都容易出問題,更不是所有PPP項目都會導致問題,很多企業倒下更多是因為自身問題,“政府來救是救感冒的,不是來救癌癥的,有了癌癥的企業為什么要去救呢?”
危機已過?
“驟雨初歇,一輪紅日彩霞滿天”,這是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在8月23日復牌路演PPT的標題。一些媒體當時報道稱:“經歷了風雨的東方園林大局已穩。”
東方園林也通過公告不斷釋放消息穩定市場信心。11月8日,東方園林公告稱,已經如期完成 2017 年第一期短期融資券的兌付,本息合計人民幣10.545億元,“公司目前資金狀況良好,經營情況正常。”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仍然對東方園林模式的未來表示了擔憂。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環保企業中,有一些企業,例如嶺南園林,也做PPP項目,但是在業務總量中占比很小,不超過20%。而東方園林則正好相反,PPP項目在整體業務量中超過80%,太過激進。
在他看來,東方園林的業務模式容易出問題,還有一個因素是,東方園林中標項目中,欠發達地區比較多,比如貴州、內蒙古等,“東方園林容易在這些地方拿到項目,由于地方財政問題,也容易導致項目回款出現問題。”
在這位業內人士表示,東方園林目前手里最有價值的,是一些能產生持續固定收益的項目,主要是危廢處理項目。東方園林方面表示,集團旗下的東方園林集團環保有限公司擁有14家運營期危廢工廠,旗下擬建在建及進入運營期的危廢工廠已經近百家,產能布局近1000萬噸,取得的環評批文遠遠超過同行。
“為了緩解當前的流動性困境,這些項目是可以賣掉的。”前述業內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而東方園林手里的大量園林景觀類PPP項目,基本是賣不掉的,也沒有企業會接盤,“比如在某個城市,有個城市景觀,企業買來后,又不是自己的,又不能收錢,誰會去買呢?”
“東方園林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位不具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各類資金紛紛出手相救,讓它現在不崩盤,但這只暫時止血。“對一個公司來說,現金流是血液,利潤是肌肉,資產是骨骼。東方園林在前兩年達到了PPP項目的高峰,但河道治理、園林綠化這些項目,一般兩三年就做完了,可能會使當年有爆發性利潤,相當于產生了一大堆肌肉,但沒有骨骼,肌肉是無法附著的。沒有骨骼,也就是沒有資產,3年后的利潤從哪賺?”
“現在買了血瓶,給企業打了血。但商業模式怎么辦?過了這關以后,下面干什么?”前述業內人士表示,東方園林這次現金流沒斷,渡過了暫時的危機,但未來仍然要面臨更嚴峻的難題:接下來要做什么項目?業績從哪來?商業模式是什么?
編輯: 李丹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