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專欄 > 正文

傅濤:重歸技術時代后,環境技術創新的五大趨勢

時間: 2018-08-23 14:03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李曉佳

生態環境需求的兩種場景

基于以上思考,傅濤還提出了兩個生態環境需求的場景。

場景一:地方政府的兩難

環保督察越來越嚴格,督察組提出一系列整改要求,基本都要限期完成。環保督察的問責考核更加精準,生態環境出問題,首先問責省市縣委一把手,力度空前。面對強力的環保督察,地方政府顯得手忙腳亂,甚至還沒來得及系統規劃。

同時,地方政府公共預算入不敷出,政府發債和政府融資平臺也受到嚴格限制。傅濤指出,目前各種環境治理項目其實是簡單疊加,涉及金額巨大,如黑臭水體治理等PPP項目,動輒就要幾十億,甚至百億,這也給財稅體制提出了很大挑戰。

另外村鎮環境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地下水等需求不斷釋放,逐步被老百姓關注和感知。行業需求在膨脹,供給雖然有能力,但支付體系不匹配,這也是地方政府的兩難場景。

場景二:原來備受歡迎的招商引資項目不再被待見

工業企業作為招商引資的主力軍,以前都是被熱捧的。這幾年工業排放要求年年提高,投資層層疊加,給工業企業帶來很大困惑。

其次,即便達標,因為總量原因,也要被停限產。重點污染企業每周都會被檢查,所有項目幾乎都是限期完成。傅濤表示,原來備受歡迎的招商引資項目不再地方招商被待見。

環境重歸技術時代

以上是生態環境的兩種需求場景,需求決定供給。在這樣的背景下,環境產業必然重歸技術時代。

傅濤介紹,十年前,水業熱點論壇關注的是行業熱點和缺位問題,那時候污泥問題突出,但不受關注,所以論壇主要關注的是污泥治理問題。十年后,我們明顯感知到,市場需求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這也在逼迫行業重新回歸技術思考。

但傅濤也強調,“此技術非彼技術”,十年以前的技術探討與十年之后的技術探討,有很大區別。新時代的技術探索,不僅要求污水處理廠能穩定運營,還需要把穩定運營的效果讓人民感知到,傳遞到經濟可以支撐的范圍中。因此,傳統點狀供給不能滿足新時代下的生態環境需求。

那么新時代下的技術出路在哪里?傅濤對新時代下的環境技術需求做了基本判斷:

首先會高度關注環境質量與環境效果。

達標卻違規,達標卻被停限產,這是感知帶來的需求突擊性。如二噁英排放按照監測結果雖然達到環保標準,如果老百姓感知不達標,檢測合格也沒有用,老百姓的感知才是唯一的標準。不能僅僅追求科學達標,檢測達標,還要面臨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

行業需要顛覆性的技術路線來解決支付難題。傅濤認為,如果還按照傳統疊加的思路治理生態環境,投入再多的資金,也恢復不了“綠水青山”。

技術因素在產業不同階段中的價值

技術能滿足這些需求嗎?傅濤認為,新時代下的環境需求是綜合性的需求,僅僅依靠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五位一體體系的建立,需要政府的推動、老百姓的綠色消費、金融的支持、需要產業的聯動,技術是其中重要一環。

傅濤指出,“回顧產業發展的20多年歷程,可以發現環境產業實際上是環境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甚至在某種階段是唯一的載體和橋梁。”

環境產業發展20多年中,經歷了環境產業1.0時代到3.0時代,如今正進入4.0時代。在產業的四個發展階段中,技術因素在產業中的價值也不同。

環境產業1.0時代,環境產業主要圍繞點狀需求展開,為政府的點狀排放、點源排放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產業競爭也是圍繞單點展開的,最后也都趨向于惡性競爭,出現低價競爭等不利于市場發展的現象。

這一階段技術主要考慮如何用少量的資金實現單點服務的穩定、達標,需要攻克一個又一個單點難題,基本是借鑒國外技術經驗,填補國內空白。

傅濤指出,這個階段,我們的規劃,都是圍繞單點服務展開,但遺憾的是并沒有很好的效果,我國仍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環境產業2.0時代,受到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的推動,產業開始追求綜合服務,以質量為驅動,以效果為導向。

這一階段,受三大十條的影響,技術重新成為核心因素之一,開始追求綜合最優,追求老百姓能夠感知到的環境效果。

這其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產業依靠資本和關系的拉動,技術基本被淡出。

進入環境產業3.0時代,環境產業已經不僅僅局限在“點”、“面”的治理,而是與社會、經濟、人民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整體化、系統化的服務,是以效果為導向的系統質量的提升。不僅僅要從城市的污染物出發,也需要了解一個城市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生活習慣、資源稟賦,追求綠色發展。傅濤指出,環境產業3.0時代的服務,強調的是綠色轉型,為甲方提供系統的綠色發展方案。

編輯: 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傅濤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


作者新文章

作者熱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