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03-26 10:10
來源: 環境經濟雜志
作者: 薛濤、趙喜亮
社會資本參與PFI項目,要想達到績效考核的要求,必然面臨自身相關能力的構建,以此實現一個長期可持續競爭力的提升,這是PFI項目由維護屬性轉向“準運營”屬性的基礎。當PFI項目具備“準運營”屬性時,就會對產業升級產生正外部性效益,反過來又可以有效保障PPP目標的實現。
筆者還觀察到,為了修改項目達到規范里強調的“運營”屬性及績效捆綁要求,不少地方將毫無關聯的運營類項目甚至商業類項目打捆在一些大型PFI項目中,這么做與規范PPP本質的目標背道而馳。
什么是該做的PPP?
筆者曾為PPP總結了3句話,“好認真地做PPP,認真做好的PPP,認真把PPP做好”。
好認真地做PPP。各方對PPP的優點和缺陷都需要有充分認識,并要有呵護PPP和與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態度。最重要的是,國家層面對于PPP的頂層設計要以防止地方政府、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的行為異化作為重要著眼點。對于地方政府而言,不能只為融資,更要注重公共服務效率的提升,在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上服從公眾需求而非政績考慮。對企業而言,應該向“運營”或者“準運營”轉型,從賺工程快錢到細水長流賺合理的、運營的錢。對金融機構而言,識別符合前述要求注重運營轉型的優秀社會資本是他們參與PPP的最重要的抓手。
認真做好的PPP。什么是該做的PPP項目?筆者認為,A、B、D類項目都可以做,但要注重核心邊界和機制設計。而C類PFI項目則應該聚焦在長期維護績效難以簡單達成的“復雜”項目上,這類項目的數量、投資規模、建設內容、績效標準和按效付費機制應成為PPP規范的重點。
認真把PPP做好。在PPP新背景下,應抓住PPP的唯一目標即長期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提高這一主線。包括三方面:
1)在運營類和復合商業類項目中做好機制設計提高長期績效,對直接向非政府的使用者收費的PPP項目,要在注重公眾利益保障監管和尊重社會資本利潤中追求平衡,加強機制設計以達到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及降低需求風險的目的,并在股權合作的基礎上實現風險共擔。
2)對政府為付費主體的運營類項目,則要關注績效持續監管和鼓勵對方提高效率之間的平衡,注重政府配套責任的落實,以及合理分配的風險分擔。
3)在非運營類項目中,要篩選出具有長期維護壓力,能夠實現捆綁實質績效的項目來推進PFI模式,這類項目應滿足“三合一”的高強度統一屬性,否則可能因為違背了PPP的內在規則而無法實現PPP的基本目標。
在筆者看來,PPP要避免融資導向和工程導向,回歸公共服務的本源。長期穩定、質量可靠的運營才是公共服務質量高效供給的標志,是對PPP初心最好的遵循。
原文刊載于環保部主管的《環境經濟》雜志2018年3月第219-220期,原標題為《PPP要做到風險共擔和真運營》,本公號略作改動。
相關文章鏈接:
E20研究院薛濤、湯明旺:PPP規范時代,做真運營、做實績效是核心
財政部PPP中心約稿薛濤:全面污水垃圾PPP萬億空間和優化建議
編輯: 程彩云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