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2-20 17:11
來源:
作者: 薛濤、呂凱
三是固廢領域前端的環衛收運體系逐步實現市場化,A方陣很多企業都在此領域尋找發展機會。
四是中小城鎮和農村成為第二戰場,不少社會資本在村鎮污水和垃圾處理方面尋找機會。
I方陣企業將逐步出現。為滿足從環境效果出發的最終需求,加之PPP模式的影響,配合金融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創新和地方政府投融資方式的調整,“十三五”期間能夠真正服務于地方政府的、以環境質量為導向的I方陣企業將應運而生,目前已經在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看到I方陣企業的雛形,未來會有更多的環保產業一級開發商出現。
市政領域
環保產業ABCD方陣的變革。“十三五”期間,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深入推進,環境法律法規不斷健全,環境標準規范逐步完善,環境監管監測執法不斷加強,加上各項利好環保產業政策陸續出臺,行業集中度會不斷提高,企業兼并速度將加快。
A方陣企業將從政府手中獲得越來越多的市政環保基礎設施等PPP項目,根據特許經營服務合同結算這一模式,促使A方陣企業選擇性價比更高和更具競爭力的供應商,而B方陣企業逐步實現政企分離,市場化運營,這都會加速C和D方陣企業的優勝劣汰。與此同時,A和B方陣也會加大與C和D方陣的合作力度,擴大合作范圍。
市政環保和環境修復領域最有可能培育百億級公司。“十三五”期間,隨著投資總額千億級別的環保PPP項目落地,市政環保和環境修復領域有望培育百億級公司,因為這一領域技術需求相對單一,用戶模式基本相同。例如,在甲地做河道治理,換到乙地也是做河道治理,雖然技術有細微的差別,但總體方向是一致的。
此外,更多的國有企業將參與到這一領域。目前PPP落地總額超萬億元,其中約三分之一與環保有關。隨著PPP項目的不斷推進,未來環保領域資金總投入可能會更高,培育出50個百億級公司非常有可能。
土壤治理市場投資機會不多。從商業角度來看,土壤治理領域很難建立有效的回報模式。原因很簡單,我們很難找到受益主體來付費,而政府財力又十分有限,要想打開土壤治理市場比較困難,目前的投資機會更多體現在土壤監測領域。
工業領域
工業企業面臨轉型與升級。《“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第五章第一節明確提到,要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工業領域污染治理被重點關注。
此外,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以145票贊成、1票反對、4票棄權,表決通過了《環境保護稅法》。
征收環境保護稅,將對火電、鋼鐵、水泥、煤炭、化工等重點工業企業產生顯著影響,企業多排污就多交稅,有利于遏制高耗能和高污染企業的發展,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工業與生態結合是大勢所趨。工業第三方治理領域很難出現技術相對統一、用戶相對單一的大市場,這種情況下,資本難以發揮作用,出現百億級公司的可能性不大。眾所周知,資源化和生態化是環保產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在工業鏈條上,設計產品時應該考慮好末端廢物循環利用的情況,從生產工藝到產品設計都實現生態化、資源化的循環利用。
城市礦山與循環經濟市場將快速釋放。《“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提出,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推進生產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加快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城市礦山開發利用,做好工業固廢等大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
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提出,將對電器電子、汽車、鉛酸蓄電池和包裝物等4類產品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明確到2020年,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相關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同時鼓勵采用PPP模式、第三方服務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廢棄產品回收利用。
城市礦山是工業領域產生的垃圾(包括工業危廢)流向城市之后的交界面,其中一部分和生活垃圾相關(如圖3)。隨著國家一批循環經濟領域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循環經濟示范市縣的建設,加上再生資源類市場發展相對成熟,再生資源類企業迎來發展機遇。
圖3 E20固體廢物分類圖
產業間生態化是環保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將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統一稱為綠色低碳產業,這是產業之間生態化的開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商業邏輯,是通過資源化、商品化來實現資本化,最終實現環境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有機統一。而傳統治理思路下的商業邏輯,是通過穩定化、減量化和無害化實現資源化,環保產業是價值鏈的終點。顯然,這有悖于“兩山論”的商業邏輯。
所以未來環保產業應該是循環的起點,是價值鏈的起點。環保產業要重新構建與其他產業的聯系,包括物質流、資金流、價值流、能源流,與其他產業實現生態化融合。
作者:薛濤、呂凱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