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專欄 > 正文

傅濤:“兩山論”下環境產業的商業邏輯

時間: 2017-10-17 16:10

來源:

作者: 傅濤

而環境效果要求和供給之間的差距也帶來一定的危機。水十條、土十條、大氣十條都是面向環境效果的,但產業供給,包括地方政府以及各個行政部門的供給都是碎片化的。未來,效果要求對碎片化供給如何對接?

二是排污企業的危機。

1481110904505031.png

難以承受高標準的環境支出,排污企業更加困難,有超過50%排污企業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實業狀態。但真正要改造一個產業,支付的代價可能把一個實業企業推向毀滅。

三是治污企業的危機。

1481110943273405.png

治污企業在年均增長超過10%的行業之中,其實具有極大的發展不平衡性。國有公司、民營上市公司比較好過,因為PE估值高,在資本推動下,行業簡直是冰火兩重天,絕大部分民營企業在艱難的生存。

另外是泛PPP導引下的去市場化趨勢。PPP本質上講,想用市場的效率來拉動地方政府的資金,從而達到更高效的配置。現實卻是地方政府的少量資金拖累了市場的資金,按照更低效的方式去運作,不是利用雙方的所長,相反很多項目是利用雙方的所短。PPP項目大量存在去市場化的趨勢,讓很多專業公司在PPP項目中無所適從。這個沖擊,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行業的虛假繁榮,很多幾百億的合同是否真能落地,未來真能賺錢嗎?風險很大。

再有,產業同質化現場催生的低價惡性競爭。垃圾焚燒、市政污水處理等領域,同質化競爭的現象都非常嚴重。

看到行業面臨的甲方和供給方的困惑,毫無疑問,在中國新一輪的經濟轉型下,環保不能按照原來的模式推進。

環境產業進入3.0時代,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

新的模式在哪里?新環保法開啟了環境效果時代,地方政府比喻三個十條是三座大山,很快第四座大山將會壓來,可能是固廢十條、噪聲十條,地方政府能承受嗎?在“三座大山”之下,地方政府如何釋壓?

1481110989454410.png

首先是經濟與發展的矛盾的化解。綠色發展的核心就是要解決這對矛盾。

習總書記早在2005年的講話中,就談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兩山論經歷了三次發展。早期是大力開發金山銀山,盡量少的破壞綠水青山。后來強調的是開發金山銀山的同時要保護綠水青山。現在習大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環保產業已經進入3.0階段。

早期環境產業1.0階段是單元服務時代,靠標準、規劃驅動,靠投資拉動驅動。

在環境產業2.0時代,很多環境企業開始轉型,為行業提供環境質量、環境效果等系統服務。垃圾焚燒向前端延伸,向資源綜合利用延伸,水向土壤修復延伸,都是雙向延伸,都在迎接環保產業2.0時代。但1.0、2.0都是成本中心,都是政策拉動,都是圍繞標準在做,只不過原來是點的標準,現在要求質量,變成了寬泛的環境標準。

環境產業的3.0時代是創造增量的時代,是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的時代。如果環保不能為經濟創造價值,只是成本中心,政府口頭上重視,骨子里也不是真正重視。

1481111040595141.png

在十多年前,我們曾經建議北控水務前身中科城重視標準的問題,以及水回用的問題,后來回用的資源部分供給了電廠,變成了商品。

標準的不斷提高,已經讓產業離無害化和資源化、商品化越來越近。垃圾焚燒也是一樣,如果只收十幾塊錢的焚燒處理費,雖然垃圾處理穩定了,但很難讓社會滿意。因此,E20提到藍色焚燒,從1.0到2.0,環保標準逐步提高。生態價值也一樣,如果黑臭水體沒有治理,房價是低的,但如果變成景觀河,房價會增長。

當下產生的經濟投入,在未來三五年以后經濟效益才會出現。要將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內部化,“兩山論”的核心就是把外部效應內部化。

“兩山論”下的產業邏輯:通過資源化、商品化實現資本化

1481111081388397.png

如果堅持將原來的三化作為起點,資源化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但資源化絕不是終點,資源化應該是腰,起到連接的作用。資源如果沒有進行商品化的利用,還是沒有價值。沒有開發的資源是資源,只要開發出來了,要么是商品,要么是廢品。如果把資源化作為必要的環節,一定要與商品化連接,有了商品化才能資本化。

通過資源化、商品化實現資本化,把環境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在當下循環兌現。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并不容易。國家為此在構建生態文明整個體系,我們稱為四梁八柱。

最近推出的《自然資源的資產負債表》,比較受關注,自然資源邁出了資源化的一步。資源化不是終點,一定要進入到商品化的循環,然后進入資本化。商品化是資本化的基礎。

面對這樣的商業邏輯,對環保產業來說,原來產業是價值鏈的終點,比拼的是誰做的便宜,誰做的好,誰做的讓政府放心。未來,產業應該是循環的起點,是價值的起點。我們要重新構建與其他產業的聯系,包括物質流、資金流、價值流、能源流,環境產業應該融入社會的主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需要開放的胸懷,未來產業的新供給是從單元服務到生態連接,單元服務主體需求的效果化和綜合化來對接環境質量,真正從孤立的環保產業、孤立的農業、孤立的能源,實現生態化融合。

編輯: 李曉佳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傅濤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


作者新文章

作者熱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