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6-07-18 13:07
來源: 《世界環境》
作者: 傅濤
所謂產業航母戰斗集群,是指大企業通過控股、參股、聯盟/戰略合作三種主要方式,聯合專業化的中小環保企業建立航母戰斗族群,共同面對環境產業的需求方。大企業轉型速度慢,雖然有功能,但是很難適應多變的社會。而目前的市場需求導向多變,所以大企業應該用資本和戰略,連接更多可以與之互補的小型公司,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戰斗族群。所謂大企業,一類是A方陣企業,以北控、首創、光大、杭州錦江等為代表,一類是C方陣中具備核心技術、創新的商業模式的領先企業,以碧水源等為代表,他們基于核心優勢互補、核心利益尊重和增量分享的“兩核心一增量”基本原則,與C、D方陣企業展開合作。
四、“十三五”產業藍圖——生態化發展格局
E20研究院在面向產業發布的《認知中國環境服務業(2015)》中提出:到2020年,環境產業(不含環境友好產品)產值將達到3.7萬億,環境服務業的營業收入將達到1.3萬億。雖然環境產業在“十三五”期間將會迎來大發展,但是大部分環保公司生存會非常困難。
目前環境領域已存在3-4萬家環保企業,年營業收入在1000萬以下的企業占比接近90%。可見,環保企業相對還較弱小。筆者認為:五年后,80%以上的環保企業會消失,特別是沒有技術含量的、沒有價值的公司。形成以環境產業一級開發商(I方陣)為引領,以重資產環境集團(A方陣)和區域環境綜合服務集團(B方陣)為拉動,以細分領域專業化系統解決方案領跑者(C方陣)為紐帶,以專業裝備制造服務商(D方陣)為基礎的環境產業金字塔。
產業規模大幅度提升的同時,環境治理企業也將不斷壯大。筆者認為:五年后,在環境治理服務業領域,將會形成5-10家資產規模在1000億以上的環境產業一級開發商;形成10-20家資產規模在500到1000億之間的以投資運營為核心的重資產環境服務集團;形成30-50家資產規模在100億左右的區域環境服務集團;形成100家環境領域的以技術服務為核心的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領跑者,市值在100億以上。
在以水體修復為核心的流域治理領域、農村環境治理領域以及土壤修復領域等熱點細分領域市場,將會出現2-3家市值在300億-500億的優秀企業領跑者;形成100家具備高性能、高標準服務的市值在幾十億級的優秀裝備制造服務商;在產業服務業領域,形成1-2家產值在10億以上、市值在200-300億,具備企業發展戰略服務、品牌服務、信息及傳播服務、環境金融服務等綜合實力的產業服務業平臺型企業。由此,“十三五”環境產業的生態化格局形成。
(來源:《世界環境》 作者:傅濤 時間:2016-7-18)
編輯: 李艷茹
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