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6-04-18 11:33
來源: 中國給水排水微信
作者: 戴曉虎
第二個我個人認為我們的技術和裝備上面有待提升,一個是缺乏針對我國低有機質污泥有效的技術,因為低有機質物我們知道它的熱解也低,厭氧消化的效率也低,這樣污泥的情況下我們有沒有更好的技術或方法來應對?第二個我們傳統(tǒng)的污泥的預處理技術也好,好氧發(fā)酵、厭氧消化方面的技術本身和裝備,我覺得我們在座的企業(yè)還需要努力、提升,真正的我們的設備、技術穩(wěn)定的話對我們市場的運用會帶來一個很好的示范效果。
還有我們在技術裝備方面的穩(wěn)定性等等這個我們去調研也得到這種結論,更重要的一點我們現(xiàn)在更多的企業(yè)注重的可能是單項技術,這方面我們取得的進展應該還是比較大的,有單項技術的突破,但是我們知道污泥問題、環(huán)保問題、水環(huán)境的問題需要提供一個綜合解決方案的思考,所以說我們在污泥的綜合解決方案的思考、考慮相對來說比較欠缺,在單體技術方面有一個突破,但是在總體的集成,應用方面存在著問題。
在管理層面上我們認為我們目前處置的技術路線還沒有完全打通。我們知道下面有幾種途徑:填埋不夠,焚燒又覺得費用比較高,土地利用現(xiàn)在只能在園林綠化。這樣的路線決定了我們現(xiàn)在處理的方面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困擾。
第二個是部門之間的協(xié)同,我這里想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厭氧消化和餐廚城市有機質,這是很好的事情,我知道很多的城市左邊建設了厭氧消化餐廚的,右邊又建設了污泥的,兩者結合如果能把污泥厭氧消化的效果提上去,這樣的話對厭氧消化在污泥的穩(wěn)定化應該是得到一個比較好的提高。
還有一個收費的機制,現(xiàn)在基礎或者價格的標準沒有,所以現(xiàn)在地方上我們所知道的50塊錢、100塊錢到300塊錢到400塊錢都有,這樣的價格里包含了不同的工藝、不同的技術,這個導致了市場上差距很大。所以對于未來來說我們這個問題怎么解決,我想從政策層面一個是水十條,另外一個是環(huán)保部關于污泥處理處置的通知。
這兩個政策會有效地保證我們在"十三五"污泥處理處置工作的開展,我們認為污泥不管是低有機質也好,高含砂也好,總體來說應該還是圍繞我們講的"四化":穩(wěn)定化、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是圍繞這四化來展開的,在四化的基礎上我們認為首先穩(wěn)定化是比較重要的關鍵,為什么呢?因為穩(wěn)定化就是把污泥當中容易將解的那一部分有機物在污水處理層面上沒有去除的,能夠通過穩(wěn)定化降二次的發(fā)酵也好,污染也好。
第二個穩(wěn)定化可以起到殺滅病原菌的作用,所以穩(wěn)定化應該在這方面是要加強的。至于減量化應該做了很多的工作,資源化我們認為在第一階段應該是實現(xiàn)污泥的安全處置情況下,盡可能的回收污泥當中的一些資源,未來如果我們有新的更好的技術出來,當然資源化是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剛才講到因為管網的問題,我們污泥的泥質很多地方還不穩(wěn)定,我們認為在高有機質的污泥,也就是污泥中有機質含量接近我們正常水平的,我們覺得重金屬超標的污泥可以采用焚燒、干化等,在這過程當中至于穩(wěn)定化要不要回收甲烷的能源,要根據具體的情況,每個工程做這方面的評估,這個在我們污泥處理處置的指南上有明確的要求。
目前我自己感覺這是我們階段性發(fā)展的問題,在這個方面可能我們需要更好的技術的創(chuàng)新,包括一些過渡性的處置的方式,這個里面包括協(xié)同厭氧的一些方法或者是填埋,未來的土地資源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未來"資源化"為導向的管理原則
全球的資源氣侯變化、碳排放等等對未來都提出了比較明確的資源化利用的方向。在資源化領域應該說全球的科學家、研究所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這里只是列了一下目前研究的熱點,這個里面當然有一個污泥當中產甲烷,但是隨著厭氧消化,包括分子生物學的手段,應該說這方面效率會越來越高。
我也看到今天有很多關于厭氧消化方面專業(yè)的報道,同時我們也知道,剛提到污水處理未來可能是作為資源回收利用的核心、主體,我們也提出了污水廠的概念等等。在污水處理里面來說,污水當中氮磷包括其他營養(yǎng)物質回收是未來污水廠的發(fā)展重心,我們認為在污水整個資源回收過程中,污泥的資源回收是分不開的,因為污水要實現(xiàn)全資源化的回收,首先營養(yǎng)物質肯定是先要濃縮到污泥當中,也就是說污泥的資源回收將來是推動整個污水的資源化利用的核心和關鍵。
在這方面我們相信會有很多這方面的技術能夠產生、涌現(xiàn)出來,當然我們也知道污泥是一個固體,不像水,流動性比較好,工程的設施等等,這方面肯定是會面臨很多的科學的問題和技術的問題,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目標是明確的,朝資源化方向發(fā)展一定會有新的技術產生。
在這里我想今天看了很多厭氧方面的報告,昨天又加了一張PPT,一方面我覺得厭氧消化技術應該說在前面的5年做了大量的研究,應該說我自己個人的判斷在下面的階段,不管從工程應用和工藝的調控都有一個大的發(fā)展,為什么呢?現(xiàn)在污泥一個大的,所有的甲烷、水解體全部都混在里面,現(xiàn)在目前還是比較能調控。
在前一段時間,特別是在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所以我們認為將來的預處理,包括多級多項、工程材料等等在厭氧消化的應用會有一個大的發(fā)展。我們現(xiàn)在的甲烷含量是65%,如果能夠提高到80%、90%,真正的能量更多回收,更少的合成二氧化碳等等通過分子生物學我們是可以實現(xiàn)這樣的目標的。
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