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07-08 09:58
來源: 環保老岳
作者: 環保老岳
4、組織化
環保行業大干快上階段,環保企業最重要的是資源、資金;精耕細作階段,環保企業重要的是技術、品牌;而未來市場成熟階段,重要的是什么?組織化,即更好的機制,一切商業競爭的核心都是組織競爭。如何用最科學的機制,把人的創造力、營銷能力、管理能力激發出來,海爾的“創客森林”模式早已為我們開了先河。組織化對內是架構、分配形式,對外則是生態圈、價值鏈。在市場競爭中有一些企業什么都做,恨不得把別人的錢都賺了,目前看這條路很難走通。中國環保行業在組織化、生態圈這方面做的很優秀的企業很少。
5、全球化
工業化帶動了城市化進程,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市政環保需求。從全球的經濟格局、工業發展來看,隨著西方工業體系的成熟,工業產業逐步從歐美轉向日韓,再到中國,現在逐步向東南亞及印度、墨西哥遷徙。而西方成熟的環保企業則順應著工業全球化的格局發展壯大,誕生了威立雅、蘇伊士、賽萊默、帕克等一批頭部企業。中國的環保企業也必然會面對全球化這一課題,企業界甚至有“不出海,就出局”的說法。
03什么是環保行業真正的危機?
有很多人問我,現在這么難,算是環保行業的危機嗎?我認為是不是危機不重要,但可以確定目前是大部分傳統行業都處于改革開放以來最大幅度的轉型期。我們關注的重點不應該是不是危機這個話題,而應該真正分析形成危機背后的原因,以及在目前形勢下如何找到新的最優路徑。危機就像是高速旋轉的分離器,會把一部分競爭力差、效率低、資金短缺的企業分離出去,而留下來競爭力強的企業則會享受更多的紅利。換個維度看,危機就像是觸發器,能夠更大地激發人的創造力、潛能,集聚更多勢能以開創新局面。在全球范圍內以日本、德國、以色列為例,由于其所面對的生存環境、地緣危機、資源短缺等危機恰恰鍛造了三個科技大國、制造強國。用同樣的視角看國內的潮汕揭、甬臺溫、廈漳泉地區,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生存危機,逼迫這片土地上的人必須向海求生、向外求生,走西北、下南洋,遍布全世界地向外尋找機會。危機逼迫大家抱團取暖、低調潛行,從而激發人們在貧瘠的環境中創造出了更多的財富;危機塑造出了今天中國潮商、浙商、閩商三大商幫。
目前階段環保行業長期來看真正的危機是什么?一、企業戰略層面:企業經營者的經營意識、企業戰略、經營模式、組織形式沒有順應國家形勢的要求、經濟態勢的調整以及客戶需求的變化做相應的調整。二、經營管理層面:企業的經營重點還沒有轉換到企業、產品效率提升的軌道上來。三、短期來說,環保行業最大的危機是現金斷流。
企業如果還停留在一成不變的工程思維、業務思維中,隨著項目減少、同質化競爭加劇,導致行業利潤度降低加上資金拖欠,則會令企業陷入到令人窒息的泥潭中,必然越來越難。在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調整的焦慮和迷茫中,如何穿越周期?如何轉型?對于每個隨波沉浮在周期浪潮中的企業個體,如果沒有認清急速變化的形勢而快速變革才是環保企業最大的危機。
04企業如何尋求轉型變革?
1、大型環保企業集團
對于大型環保集團來說可以看兩個企業,以“資源再生,生生不息”作為企業宗旨的法國威立雅創立于1853年,而蘇伊士環境集團也擁有130年歷史。中國的大部分環保企業成立不超過三十年,相比較他們只能算是低年級的小學生,而他們隨著三次全球工業化遷移走出了一個完美的路線給我們做好了榜樣。如何保持戰略定力、組織活力、執行耐力,推動集團企業巨輪的轉向和加速?2019年,我在天津大學環境年會的演講提出了“T”字理論,大型環保集團既要利用品牌資源、整合能力、市場能力把面做大,又要在縱深方面把核心業務、核心技術做強。
放在今天就是,企業需要在國家大勢下順勢而為,轉變原有的工程思維模式,戰略上做符合自身定位及核心優勢的轉型調整;利用央國企的身份介入到新能源、新材料、循環再利用的大賽道中去;利用企業處在產業鏈頂端的地位、品牌、資金、存量規模優勢沿著產業鏈向上、向下延伸,做孵化、投資、并購;采取平臺型、生態型模式,利用組織化、系統化把多個主流產品做到行業第一。從國內看中建集團入股環能德美,葛洲壩集團收購凱丹水務可以稱之為成功案例,從做大到做強,這是新質生產力的內涵。
近期,一家央企環保業務負責人和我做了三個小時的深度探討。分析了企業經營現狀,背景資源、核心優勢,對企業的定位重新做了梳理,基本確定了新的定位。當新的定位確定后,這位負責人說,原來一門心思想要干的事情是那么的卷,而自己集團的優勢沒有整合起來,自己的核心能力也沒有建立、發揮出來。最后,我向他建議:大型企業集團如果要做下沉市場、細分市場不能用大一統、運動式的工程模式做,需要注重技術、注重長期,注重執行團隊。如何保持集團的系統高效運作,需要注意企業的層次結構必須很好的平衡整體和各個子公司的激勵、靈活與責任。這意味著既要有足夠的中央控制以有效的協調集團整體目標的實現,又要讓各個子公司有足夠的自主權,以維持子系統的活力、功能和自組織。后續,這位領導也要求我持續保持聯系,加深合作。
另外,筆者也欣喜地看到一些企業在創新發展方面做了很多成功的探索與實踐。近期在德國慕尼黑水展期間,接觸到中原環保的一些部門負責人,通過他們了解到,中原環保在創新研發上做了很多的深入研究,其中一些新的課題研究水平、投入已經超過了很多經濟發達地區水務集團。近日筆者專程到鄭州對企業做了深度探訪,看到了很多亮點,地表Ⅲ類再生水,污水源熱能利用,勞模創新工作室;尤其是該公司自主開發的污泥熱解氣化技術,已在鄭州、西安多地投產,單體項目處理量達1000噸/天的鄭州新區污水廠污泥處置項目正在調試中。污泥處置的最終產物可以建材利用,真正實現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
編輯: 李丹
蘇州水星環保工業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蘇復星節能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岳飛第二十八世傳人,精忠愛國企業家聯合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