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03-01 10:12
來源: 環保老岳
作者: 環保老岳
環保產業是什么樣的產業?公眾如何看待?客戶怎么定義它?環保從業者又該怎么看?環境保護作為國家管理、社會治理的一個職能,作為城鎮生活、工業企業必須配套的設施,作為一個產業,有其自身的社會屬性。環保產業由其特有的社會屬性,決定了該行業的發展形態與環保企業的發展路徑。
01行政屬性
環境美好作為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像交通、教育、醫療一樣是社會功能的一部分,有其公共屬性和行政屬性。作為國家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然有其行政管理職能及配套的法律法規,有其行政屬性。在國家層面,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習總書記的生態文明思想體現了最高國家意志。執行層面,是國家關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是各種環保法律規定的頒布、執行,是污染物國家排放標準的制定,是常抓不懈的環保督查。就行業總體而言,環保由工業發展、百姓生活需求而生,由政策法規推動、發展。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2015年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頒布施行激發了環保市場的規模,同期央企國企大規模進入環保市場;每一次排放標準的提高,又會帶動一批新技術企業發展壯大。
02經濟屬性
對于污染者(或是代表污染者治理環境的政府部門)來說,誰污染,誰治理,誰付費,其承擔的環保治理是義務、是責任,是被動執行,是成本支出。總體而言,環保產業是附屬性產業,簡單的環境治理本身很難產生經濟價值,是政府、企業花錢的地方。除了一些地方政府或者是大型企業集團為了更好的履行社會責任,會做更多的環保投入以提升企業形象。
大部分企業都不愿意多投入,能少花錢則少花。甚至于在法律法規非常健全的今天,仍然會有一些企業偷排、亂倒的違法行為。在積極的方面,對于外資、國央企及上市公司推行的ESG管理體系,推動了企業做較多的環保投入,提升了治理效果。環保的經濟屬性決定了很多事情,影響著客戶的決策思路,也決定了其對價格的選擇。
03技術屬性
市政環保項目是民生工程,工業企業環保設施運營面臨著嚴格的監管,行業總體相對保守、追求穩定。這些特性導致環保行業創新指數不高,周期長,技術迭代慢;行業缺乏顛覆性技術,缺乏優秀的商業模式,缺乏基礎學科的研究,尤其是對材料、底層算法模型的研究不夠。企業的原創性發明專利較少,大部分都是實用新型專利。為什么搞原創性的工藝研發、材料研究的少?因為這些研究的周期動輒五年、十年,還有可能時間更長。投入大,研發失敗的概率大,研究出來的成果投放市場,因為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很有可能不到兩年仿制品就會出來。技術創新投入和企業營收增長不能形成完全的正比關系;企業的創新行為所享受到的紅利不足,影響企業的創新投入。市政項目運作的核心是資源,投資和運營很多是分開的,項目執行的轉包分包,導致價低、技術含量低的產品、仿品仍然有一定的市場,長遠來看會造成一定的不環保、不經濟。
水務行業的市場化程度總體不高,水務環保市場的采購決策因素非常復雜,受行政壁壘、區域保護、復雜工況、價值界定等因素造成了一定的市場割據。行業發展決定了沒有好產品、好技術肯定不行;市場割據導致有好產品、好技術也不完全行。市場割據損失了協同效率,抑制了技術創新。因此,技術市場形成了一種混沌狀態,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技術、好產品的市場穿透力仍然不夠,總體行業集中度不高,品牌化不強。
從某種角度來說環保產業的技術屬性也屬于其經濟屬性的一部分,之所以把技術屬性單獨提出來說,因為環保技術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交叉學科,它是生物、化學、物理、材料、機械、電氣、工程多學科的組合系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技術。在環境治理領域,由于很多產品或工藝段是放在一個大工藝流程中,由于受現場條件、工藝選型匹配,水質水量變化,管理水平,維護保養等較多因素影響,一個產品的技術性、價值很難完全凸顯出來,總體上還處在混沌的狀態。
環保產業發展四十年,得益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生態環保產業迅猛發展成為全年營收超2.2萬億元的大產業,享受了近二十年巨大的時代紅利。隨著中國大基建階段的結束,水務環保增量市場減少,水大魚大的時代過去了,賺大錢、賺快錢的時代結束了。
從環保產業的三個屬性及發展階段分析,我們可以更加全面的理解環保產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環保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從環保產業的行政屬性來看,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不會改變,低碳環保產業必然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國家排放標準的提升,新的法律規定的頒布、執行,環保督查的常態化機制必然推動產業的技術升級。政策推動了市場發展,也推動形成了行業內關于政策解讀、標準制定、技術交流,專家分析等各種論壇、會議層出不窮的火熱局面。從環保產業的經濟屬性來看,市政環保項目由于地方政府資金緊張,造成了一定的項目延遲、資金拖欠;工業環保項目由于企業經營壓力大,投資意愿低,經費縮減,造成環保行業內卷,競爭加劇。從反方向看,因此會倒逼環保企業開發更加高效率、低成本的技術以吸引客戶。從環保產業的技術屬性來看,目前雖然仍處于一定的混沌狀態,但行業正在經歷著大浪淘沙的競爭格局,行業分化加劇,環保市場格局將逐步清晰,品牌集中度會逐步提升。隨著客戶的專業度更高、更加理性,大型專業環保集團的采購、工業企業的環保業務對技術產品的選擇更明確。因此強者愈強,優秀的企業會脫穎而出,會加強技術研發的投入,品牌化效應更加凸顯。當下的環保從業者可能感覺上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情懷和錢包總是難兩全。總之,目前環保產業尚處在政熱、經溫、技混沌的局面。
編輯: 李丹
蘇州水星環保工業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江蘇復星節能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岳飛第二十八世傳人,精忠愛國企業家聯合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