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05-14 09:48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張辰
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實時查看50項工程的在線數據,實現對市政設施的智能化運維與管控。此外,該平臺還接入了上海的城市運行管理平臺,并具備模擬仿真功能,比如展示從中雨到暴雨極端天氣淹沒的仿真模擬效果。
以黃埔江上游水源地工程為例,該系統針對取水位水量和用戶水量變化的問題,建立水力模型和決策模型。通過模型開發,系統在2021年上半年產生了4596條優化方案,并自動篩選采納,采納率為97%。隨著模擬實施的持續進行,方案數量在2021年下半年急劇減少,系統產生的方案總數990條,采納率上升到了98.9%。系統持續運行效益顯著,實現降低能耗15.5%。此外,該模型還能精確識別漏水問題,通過壓力變化定位漏水點,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展現了數字模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正如上面提及的,仿真模擬功能能夠模擬不同降雨情況下的積水深度,實現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通過在上海城市運行管理平臺上的接口,可以實時預測積水深度,并據此向可能受影響的道路區域發送預警短信,實現數字化精準管理城市。這就是將技術產品化,結合數字化技術,應用于城市管理中,用來提高管理效率和響應速度的真實案例。
當前BIM的應用存在浪費,設計、施工、運維等各個階段往往各自為政,沒有從源頭開始整合。以深圳埔地嚇污水廠為例,該廠從源頭抓起,通過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BIM應用,實現整個項目的數字孿生,進而構建數字城區和數字城市。
上海市政院在智慧水廠生產運營中,實行BIM線上交接班、線上巡檢、報警處置、運維工單處理等。同時,也關注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確保在設備達到特定階段時能夠進行相應的維護和更新。這些工作體現數字化孿生,不是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而是要將技術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和應用,通過數字化手段來優化和提升工作效率。04以新的轉型和創新舉措,助推行業產業化發展
上海市政設計院在新時代面臨新的轉型和一系列創新措施,設計院不再滿足于傳統的工程設計和匯報工作,而是致力于推動在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前提下的創新發展。結合行業發展趨勢,目前不少國內環保企業已經開啟了標準化模塊生產制造全過程自動智能制造生產線,設計院也應創新設計手段,強調跨界學習和合作,如學習器械行業和化工行業的知識,利用軟件就可以將機械的設備總裝圖轉化成設備爆炸圖。
上海市政院以問題為導向,產生了一系列發明專利并形成產品化、標準化。上海市政設計院通過成立企業來生產相關設備,從設計源頭開始,直接將圖紙送到加工廠生產,以推動行業的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張辰指出,這與行業內的企業沒有直接的競爭關系,環保產業必須注重標準化,只有標準化才能實現行業的產業化發展。
編輯: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