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01-05 15:36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羅桂連
七是可融資性。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規模高達幾億、幾十億、幾百億,投資回收期往往超過15年,需要獲得長期、穩定、低成本的巨額資金支持,落實融資不僅是PPP項目實施的前提條件,資金成本的高低還是決定物有所值的重要因素。構建可預期、可控制、可持續的項目收入回報機制,是PPP方案可落地執行的關鍵。由此,在編制方案時,需要及時與相關金融機構群體進行充分溝通,了解其愿意提供資金的條件,并將這些條件在PPP實施方案中落實。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切實做好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投資〔2016〕1744號)第八條中明確要求“發揮各類金融機構專業優勢,鼓勵金融機構向政府提供規劃咨詢、融資顧問、財務顧問等服務,提前介入并幫助各地做好PPP項目策劃、融資方案設計、融資風險控制、社會資本引薦等工作,切實提高PPP項目融資效率”,確實抓住了關鍵點。
八是可持續性。可持續性指滿足當前與長期的社會需求。基礎設施項目大多是百年工程,實際經濟壽命可能長達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涉及多代人的福祉,實現可持續性是包括PPP項目在內的所有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內在要求。經濟發展、全球人口增長、資源短缺、人權保護、勞工問題和氣候變化等約束條件,要求基礎設施投資者在其全部投資決策過程中整合可持續性因素。“可持續性投資”指確認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等因素,并將其整合進投資過程之中,旨在降低風險并抓住機會,由此給社會產生正面的、可持續性的影響。可持續投資的驅動力來源于投資者逐步認識到整合ESG因素到資產配置、標的選擇、資產組合構建及股東參與和表決等流程之中,對于中長期評估一項資產組合的價值和預期風險收益來說很有必要且很有益處。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紐約峰會上通過的《十七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其中有兩項涉及可持續性和彈性基礎設施,這強調了基礎設施在驅動可持續發展的潛在力量,也應該是參與PPP項目的任何負責任的機構投資者的利益所在。
相關熱文鏈接:
【作者簡介】
羅桂連,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特聘高級專家,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定向邀請專家,中國資產證券化研究院PPP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法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水網特約評論員,E20研究院PPP專委會成員。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訪問學者,注冊會計師。近年在中國保監會資金部工作,推動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項目。2016年度參加中央組織部第16批博士生服務團,在陜西金融控股集團掛職總經理助理。2000年以來一直在基礎設施投融資與資產證券化領域從事實務、研究和政策制訂工作。在上海城市建設投資開發總公司工作期間,組織實施了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國際招商、上海浦東自來水公司股權轉讓等標桿性項目。作為牽頭咨詢機構負責人,帶領專業團隊為西寧市、寶雞市等地方政府提供項目融資全流程咨詢服務。
近年,羅桂連主譯了《基礎設施投資策略、項目融資與PPP》(第一、二版)、《不上班也能月領萬元:盡早準備實現完美退休計劃》、《投資者的心靈修煉》、《聰明的REITs投資者》,擔任《PPP與資產證券化》的副主編,還參加《全球REITs投資手冊》、《資產證券化操作手冊》(第二版)、《REITs投資指南》、《中國資產證券化熱點實務探索》等多本專業著作的編譯工作。近期在《中國金融》、《財經》、《中國經濟導報》、《上海證券報》、《當代金融家》的主流財經媒體發表一系列關于PPP、資產證券化、融資平臺等方面的文章。
編輯: 趙凡
E20特約評論員 中國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投資監管處博士,現任陜西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掛職)。清華大學管理學博士,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訪問學者。2000年以來一直在基礎設施項目融資及PPP領域從事實務、理論和政策制訂工作。在上海城投工作期間,牽頭組織了上海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場國際招商工作,深度參與了上海浦東自來水股權轉讓、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運營管理招商、竹園第一污水處理廠招商、上海外商投資固定回報清理等重大項目。2004年起組織帶領專業團隊,為西寧市、寶雞市、肇慶市、牡丹江市等地方政府提供PPP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