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專欄 > 正文

20項指標彰顯中國高質量發展決心

時間: 2021-03-08 12:00

來源: 上海證券報

作者: 薛濤

  指標9:

  高質量發展需要高素質的勞動者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達到11.3年,比2020年提高0.5年。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認為,勞動力的素質會直接影響到生產效率,繼而會影響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達到這一目標,今后不僅需要加強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普及率,還應該加強成人教育、在職培訓等。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海冰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國高質量發展需要高素質勞動者體系的支撐。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提升中國勞動力體系素質的重要指標。

  張海冰說,中國的產業升級需要高素質的勞動者,未來不僅需要高素質的基礎教育,更需要高素質的高等教育和完善的職業教育。先進制造業、知識產業、信息產業、文化娛樂產業、高端服務業等產業的發展,未來都需要大量人才。

  指標10:

  執業醫師數首次納入規劃綱要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達3.2人。相比“十三五”規劃綱要,這也是一項新指標,充分體現了“病有所醫”的主旨,有助于健康中國建設加快推進。

  “規劃綱要草案專門把執業醫師數量作為一個民生福祉的指標提出來,非常有意義,是民生領域的強弱項、補短板。”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海冰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老齡化程度不斷上升的國家。執業醫師數量的增加,對于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非常有意義,目前中國在這方面的指標還落后于發達國家。

  指標11:

  “應保盡保”提高整體福利水平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95%。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在95%的指標下,意味著除大學生等群體外的法定參保人群都將納入基本養老保險保障中,將實現“應保盡保”,提高整體福利水平,通過社會制度化解個人風險,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表示,目前,中國社保改革與發展已取得巨大成效,養老保險的覆蓋面持續擴大。但也要看到,市場與社會力量主導的其他層次保障發展仍較滯后。進入“十四五”,要堅持法定社保基本的定位并加快定型,進一步提高參保率。

  指標12:

  新增嬰幼兒托位數指標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4.5個。相比“十三五”規劃,這是一項新指標。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海冰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嬰幼兒托位數不僅是一個民生指標,也是一個社會發展指標,還是一個經濟發展指標。

  他說,從人口發展角度來說,嬰幼兒托位數的增加有助于減少年輕人生育的憂慮,有助于中國逐漸擺脫人口增長勢頭趨緩,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境地。從社會發展角度來說,嬰幼兒托位數的增加意味著年輕父母的生活壓力減小,對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有很大幫助。

  張海冰認為,嬰幼兒托位數的增加也是對經濟發展的一個支撐,“如果能夠很好地把嬰幼兒照顧起來,實際上是解放了很多年輕勞動力,讓他們能更加心無旁騖地投入工作。”

  指標13:

  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的

  目標“非常宏偉”

  規劃綱要草案將“十四五”期間我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指標比“十三五”期間提高了1歲。

  “人均預期壽命再提高1歲的目標非常宏偉,也非常好。”全國政協委員邊惠潔表示,今后在慢性病、腫瘤等重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用藥、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等方面要重點發力,這將對實現“十四五”的這一目標起很大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表示,為完善“十四五”時期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議構建覆蓋城鄉、覆蓋全生命期的醫療服務體系;構建特色與優勢突出、設置與布局合理的學科體系,強化科技創新支撐;構建全球醫療科技合作的網絡體系。

  指標14:

  單位GDP能源消耗目標

  設定科學合理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單位GDP能源消耗累計降低13.5%,這比“十三五”目標下降了1.5個百分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述指標設定主要基于節約能源、能源結構(化石能源比重下降、清潔能源比重上升)、技術進步(循環利用等)、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加上各地發展水平差異及考核影響,強度并不低,指標也沒怎么下降。

  國家“十一五”規劃首次把單位GDP能耗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提出2010年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提出單位GDP能耗分別降低16%和15%。“十四五”規劃則進一步明確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3.5%。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預期目標設定科學合理,一般來說越往后難度越大。

  指標15:

  碳排放指標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到202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計降低18%。這一指標和“十三五”目標基本一致,都是降低18%。

  在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看來,二氧化碳的排放指標和此前基本沒有變化,說明政府對碳排放的要求并沒有放松,這將有力倒逼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帶動綠色產業強勁增長。

  據悉,當前我國能源供給仍以煤炭消費為主,能源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來源。按照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18%,假定設“十四五”時期我國年均GDP增長保持在6%的水平,意味著“十四五”二氧化碳增長為年均1.9%,5年累計增長9.7%左右。

  指標16:

  實現優良天數重在大氣治理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從2020年的87%提高到2025年的87.5%。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此前介紹,“十四五”期間優良天數從87%提高到87.5%,扣除疫情影響,相當于從84.8%提高到87.5%。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實現優良天數重在大氣治理。一是治理范圍的擴大,穩步改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空氣質量;二是污染源的治理,除了PM2.5,還有臭氧等源頭治理,落實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這也會給相關產業行業帶來影響。

編輯: 陳偉浩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薛濤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熱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