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02-24 13:21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湯明旺
2017(第十五屆)水業戰略論壇上,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指出,PPP分類中的c類項目(PFI),如大量的黑臭水體、海綿城市甚至包括景觀項目等動輒10億至30億以上、通過可用性付費作為長期回報模式的PPP項目的出現,帶來了整個市場的沖擊和顛覆。他還將PFI項目里涉及水領域的景觀和黑臭水體治理區分為弱績效和強績效兩個類型,并探討績效捆綁對PFI的優化。他認為,維護績效性(壓力)是項目值得采用PPP最底線的要求。
2018年1月,E20研究院分析指出,PPP“真運營”既包括A類、B類和D類典型的運營,也包括C類非以量計價的政府付費類項目具有約束性的運營或“準經營”。其中,后者的“真運營”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一是運營有難度,即政府自身做不到或者很難達成良好績效,避免簡單維護即為績效的PPP項目;二是運營強約束,本身具有很強的約束性,其績效是真實、專業且真正影響付費,避免非專業社會資本也可以隨便進入、甚至“劣幣逐良幣”;三是運營長期性,不是短期達成、而是長期有效,績效是長期考核的,必須是在十年以上的合作期內均有約束性(詳情請點擊:【獨家】E20研究院 薛濤、湯明旺:PPP規范時代,做真運營、做實績效是核心)。
2018年3月31日,是各地根據92號文要求完成項目管理庫集中清理工作的時間節點。目前,已有地方少數PPP項目被清理出庫,而入庫審核明顯趨嚴,政府付費類更是在有些地方屬于“從嚴從緊控制”的領域。理解什么是“真運營”,是順利推進PPP的基礎。負面與正面,不在于付費機制,而應回歸“運營”,并最終體現在PPP帶來的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提升上。從湖南省的文件我們可以看到,簡單的沒有長期績效壓力的維護類項目很難歸于“運營”屬性,已被該省列入負面清單,而黑臭水體等有長期績效壓力有專業維護需求的PFI項目的合法合規性仍需等待進一步確認。E20研究院呼吁各有關方面對純政府付費中的一般性的運營項目和PFI項目進行區分,且在PFI項目中對存在長期績效壓力和維護難度的項目予以確認其采用PPP模式的合理合規性,以利PPP的工具能夠真正用好。
無論是頂層下發的92號文、87號文,還是首個省級PPP規范文件,亦或是各級財政部委領導講話,無疑都向業內傳遞出PPP規范時代到來的信號,做真運營、做真的PPP、做實績效是核心。
PPP套上“緊箍咒”,對環保行業來說是一劑良藥?還是毒藥?環保PPP項目該如何做?2018年4月2-3日,北京·友誼賓館,2018(第十六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將邀請政府部門領導、專家學者以及各界PPP資深人士專題討論。
會務咨詢:田女士 15101134489
參會、在線報名點擊專題頁面
編輯: 趙凡
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基礎設施投融資咨詢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