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微生物學會
開始日期:2008-07-01
結束日期:2008-07-02
地 點:
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大氣、河流、湖泊、海洋和土壤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當前我國社會經濟仍然保持著高度發展的態勢,環境保護的壓力依然很大。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
微生物技術是環境保護廣泛應用和十分重要的技術,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質的降解、清潔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廢物資源化、環境監測、環境修復和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的清潔生產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現代微生物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應用,使微生物處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專一性,為微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展示了更為廣闊的前景。微生物技術不僅適用于環境污染治理,如今還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成為環境質量預報和報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微生物技術雖然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垃圾處置、河道治理等領域,但在環境中的應用同時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一是微生物自身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其次是微生物在用于污染物降解和處理過程中,也可能產生新的有毒或污染物質。
為了規范微生物的研究和使用,保護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我國已出臺了一些法律法規,如《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環境管理辦法》等。2005年11月,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出了《關于加強環保用和可能造成環境危害的微生物進出口環境安全及衛生檢疫管理的通知》(環發〔2005〕123號),標志著我國政府進一步加強了環保用微生物的進出口環境安全管理。2004年6月,上海市發布了《上海市微生物菌劑使用環境安全管理辦法》,成為我國微生物環境安全領域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規。國家環保總局正在制定《環保用微生物菌劑環境安全評價導則》和《環保用微生物菌劑檢測規程》等技術規范。
為準確評估我國微生物應用現狀,加強微生物應用技術研究和交流,完善微生物安全管理法律法規體系,提高微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我會擬于2008年7月在廣西桂林舉辦“首屆全國微生物污染防治監測新技術與環境安全管理研討交流會”。
征文內容(會議議題)
1、微生物的研究開發與應用
(1)微生物應用的研究與技術規范;
(2)固體廢棄物的生物治理技術及應用(城市垃圾、生活垃圾處理、堆肥化及填埋技術等);
(3)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及應用(復合微生物制劑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污水處理、污水資源化、水體富營養化治理等領域的應用工藝流程和配套設施的開發與建立;EM技術對環境中長期的影響研究;
(4)有害氣體的固著、處理及應用;微生物廢氣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形式,(生物吸收法和生物過濾法);
(5)清潔技術與清潔能源(微生物脫硫技術、微生物制漿和微生物漂白技術);
(6)生態農業及水產養殖業的生物技術及應用。
2、微生物的環境管理與安全性
(1)環境污染的微生物風險管理;
(2)微生物應用的法律法規建設;
(3)環境監測的化學分析、生物分析與微生物監測新技術;
(4)環境污染的微生物修復技術及安全性評價;
(5)環境污染的微生物修復技術的因素限制。
論文要求
(1)論文字數在5000字以內,包括中、英文摘要,論文以中文為主。
(2)采用A4紙規格(210mm×297mm),版芯尺寸為150mm×220mm。標題用小三號宋體(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體),正文用小四號宋體(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3)題目下方為作者姓名、單位和通訊地址。作者單位下方為論文摘要(300字以內)和關鍵詞,須有英文摘要。
(4)參考文獻放在正文結束后空一行的下方,書寫格式如下:
作者.論文題目.期刊名稱,年份,卷(期),頁碼
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年份,頁碼
(5)論文文責自負,來件恕不退稿,請自留拷貝。
(6)論文提交電子信箱地址為:chinacses@126.com
(7)入選論文編入會議論文集,具體事宜另行通知入選論文作者。
聯系人: 田海珍
聯系電話: 010-8221106
E-mail: chinacses@126.com
通訊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紅聯南村54號
郵政編碼: 100082
2024-12-19至2024-12-20
2024-09-25至2024-09-27
2024-09-05至2024-09-06
2024-06-20至2024-06-21
2024-03-28至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