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技術信息中心 中國水利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
開始日期:2011-08-05
結束日期:2011-08-07
地 點:
各有關單位: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一號文件和“十二五”規劃的相關精神,更好地促進水資源合理配置與利用,進一步對我國跨流域調水工程的關鍵技術;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體污染治理技術;流域水污染防治、監控、預警與管理技術;地下水動態監測技術與水污染防治技術等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同時為加強全國水利工作者對水資源專業知識與理論的學習,共同總結工作中的經驗教訓。經研究決定召開“全國水資源合理配置、優化調度及水環境污染防治技術交流研討會”,并編輯出版《2011全國水資源合理配置、優化調度及水環境污防治技術專刊》。
望各單位重視、支持研討會工作,及時轉發通知并組織人員參加。現將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組織形式
主辦單位:中國水利技術信息中心
中國水利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
協辦單位:青海省水利學會
中國環境學會水環境分會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
支持單位:青海省水利廳
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
二、時間地點
時間:2011年8月5日~7日(5日全天報道)
地點:青海 西寧
三、主要內容
(一)主題報告
1.對“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的指導思想、意義、目標以及實施安排與標準要求進行解讀;
2.研究探討目前我國區域(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水資源優化配置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集成,水資源配置與調度新理論、新方法與新技術的開發應用,以及高效利用的水資源配置情景模擬系統及生態需水理論與計算方法;
3.針對河湖互通工程的實際應用理念,關鍵技術應用,規劃設計分析和互通后水環境污染預防措施、監測技術、清污技術與設備,以及水系連通的實踐經驗與需要改進和注意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
5.對《水文監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解讀。
(二)關鍵技術應用與名優產品展示
1.跨流域調水工程的關鍵技術與建設實踐;
2.GIS技術在水資源調度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3.地下水動態監測技術、信息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
4.湖泊(水庫)富營養化控制戰略與生態修復技術及配套產品;
5.水環境污染防治新技術與河湖清淤及藍藻處置技術及配套產品;
6.區域(流域)水環境管理技術與應急處理技術。
四、形式說明
1.邀請國內主管部門領導、地方政府相關負責人、權威專家做專題報告,并針對目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難點作交流指導。
2.邀請國內外先進水利技術(產品)持有單位采用現場演講、實物展示、圖片展覽、多媒體展播、會刊等多種方式對推介技術(產品)進行介紹和宣傳。
3.組織國內水利專家、科研院校教授、設計骨干、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和產品生產技術需求單位開展技術需求調查、技術交流與合作等活動。
4.邀請有關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報道,并重點介紹國內先進技術和產品。
五、《2011全國水資源合理配置、優化調度及水環境污染防治技術專刊》
1.《2011全國水資源合理配置、優化調度及水環境污染防治技術專刊》全面匯集我國水資源配置新理論與新技術、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技術、跨流域調水工程的關鍵技術等相關信息,為科研、設計、生產廠商提供交流、推廣和發展的專業平臺。
2.論文標題黑體3號、正文宋體5號,書寫順序為標題、姓名、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論文請附作者的通訊地址、郵編、聯系電話(手機、辦公室)等信息,便于及時和作者聯系。會議資料于2011年7月20日前發電子文檔至cwtic@cwtic.org.cn。
六、其他事項
1.關于協辦或戰略合作伙伴事宜請與組委會聯系。
2.為了更好地了解近年來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會場區可設置展臺,以便參會單位對新技術、新產品進行交流與展示。
3.請參加會議的代表及時將參會回執傳真或發郵件至組委會秘書處,以便安排會議住宿。
七、聯系方式
大會組委會秘書處:
聯系人:高 寒 手 機:15810991909
電 話:010-63203410 傳 真:010-63205195
聯系地址:北京市宣武區白廣路北口水利部綜合辦公樓
郵編:100053
附件:參會回執表
2024-12-19至2024-12-20
2024-09-25至2024-09-27
2024-09-05至2024-09-06
2024-06-20至2024-06-21
2024-03-28至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