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項目招商應注意的四個問題
論文類型 | 基礎研究 | 發表日期 | 2005-07-01 |
來源 | 中國水網 | ||
作者 | 張燎 | ||
摘要 | 張燎 隨著近期建設部、國家計委等部門相關文件出臺,城市公用基礎設施的市場化改革方向基本清晰,各地政府在公用基礎設施的引資方面也做了不少新的嘗試。可以肯定的是,基礎設施項目招商如果繼續沿襲傳統方式,招商之路只會越走越窄。大家逐漸形成共識的是:要提高市場化運作條件下的基礎設施招商引資的實效, ... |
張燎
隨著近期建設部、國家計委等部門相關文件出臺,城市公用基礎設施的市場化改革方向基本清晰,各地政府在公用基礎設施的引資方面也做了不少新的嘗試。可以肯定的是,基礎設施項目招商如果繼續沿襲傳統方式,招商之路只會越走越窄。大家逐漸形成共識的是:要提高市場化運作條件下的基礎設施招商引資的實效,必須結合基礎設施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從理念革新、政府定位、制度再造、程序規范等方面進行調整和改進。
一、關注國內外兩個市場的投資者
招商引資,領導熱衷于帶團“跑境外、會洋人、引外資”,這固然與直接投資資金主要來源于境外有關,但與許多領導干部頭腦中的外資強過內資、引進外資比內資更顯政績的舊觀念密不可分。時至今日,一些地方政府招商仍然一心盯著外商外資,在基礎設施項目招商信息發布、招商合作模式、政策支持等方面很少或者根本沒有考慮國內社會資金參與的可能。放棄了國內投資者這部分市場,對于政府招商效果而言是非常可惜的,某種程度上也不利于國家經濟安全。
一方面,改革開放進行到今天,社會投資者的構成和實力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內民營企業的資金實力和管理水平已經壯大到可以參與大多數的公用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譬如在東部沿海地區,民營企業投資20-30億等量級的項目是比較常見的事。加之商業銀行對這類有政府背景的基礎設施項目一般都愿意提供項目融資便利,為社會資金的介入創造了必備條件。
另一方面,政府對國內投資者的關注,可以擴大招商對象范圍,增強項目招商中的競爭氣氛,提高政府招商機構的談判主動性。此外,由于國內投資者熟悉國內的政治、社會、經濟等投融資環境,有自己獨特的風險控制措施,一般不會提出國外投資者通常要求的“政治風險”溢價,也不涉及到匯率風險等不確定性因素和外管政策等管制問題,因此可以降低項目的招商融資成本和難度。
今后一段時間,我國外資招商工作重點將轉移到引進大型跨國公司和研發中心上,且明令禁止以固定回報方式引進外資。基礎設施項目招商引資應該廣開渠道,同時關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投資者。
二、把招商前期準備工作做扎實
我們過去的招商引資習慣于年初編制招商項目目錄,然后到各地去開項目推介會、說明會,場面看似熱鬧,真正有投資者過來洽談,拿得出手的往往限于一兩份立項批文和可研報告,對潛在投資者市場分析、針對性策略、項目投融資結構等重要問題事先考慮比較少,許多事項都是靠領導介紹、領導談判。如此招商的效率和成功率可想而知。
國家現在提出城市基礎設施要加快市場化進程,實際上招商機構在項目招商前期準備時就首先要樹立市場化觀念:凡是能夠交給市場運作的,或者市場操作更專業、更有效的事務,應盡可能交給市場。其目的是要借助外腦,解決招商機構與社會專業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能力不對稱的問題。
很多實例都表明,聘請專業的咨詢顧問參與招商前期準備工作的好處非常明顯。因為基礎設施投融資顧問熟悉投資者市場,可以根據政府招商的戰略目標(是注重引進資金,還是側重引進先進管理經驗、提高運營效率等等?),結合基礎設施項目特點,設計可操作性強的投融資結構和招商條件,大大降低招商項目的不確定性,從而提高招商成功率。
三、采用競爭性選擇程序遴選投資者
以往的招商實施多采用談判方式,政府招商機構與投資者逐個談判來達成投資協議,這種方式有不少弊端,諸如周期長、透明度不高、政府主動性差等等。事實上,大部分基礎設施項目比較適合采用一些競爭性選擇方式來遴選合適的投資者。
公開招標、邀請招標就是符合國際慣例和市場經濟規則的競爭性選擇程序。采用這類方式實施基礎設施項目招商,對招商方和投資方都有益處。在招商方看來,競爭性選擇程序有助于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防止暗箱操作;政府則變被動為主動,容易掌握談判主動權,便于獲得合理的投資條件。在投資方看來,由于采用招標方式,政府招商機構提供的項目信息要比協商方式準確、完整許多,評選標準更清晰,因而可以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再者,由于招標等競爭性選擇程序一般都有相對確定的工作時間表,招商進程也比較容易得到有效控制。
國內一些城市如北京已經出臺了地方性的大型項目投資招商的程序性規定,要求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都要采用競爭性程序實施項目法人(投資者)招商。
四、“引資”、“引智”和“引制”相結合
我們在招商引資工作中通常關注的是“引資”這樣一個最實際和最直接的結果。但事實上,有利于一個地區或者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更好方法是將“引資”與“引智”、“引制”相結合,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吸收外部的智力資源,學習、借鑒別的地區的先進體制、機制,真正走出一條適合本地區特點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總之,基礎設施招商引資是一項綜合性工作,政府應準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善做掌舵人,而非劃槳者;樹立開放、透明的觀念,充分利用外腦,做好招商前期策劃。另外,相鄰地方政府還可以開展基礎設施整體規劃、投資建設的區域協作,盡量減少重復建設,提高投資和運營效率,實現共同繁榮。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