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以循環經濟理念推動城市節水管理

論文類型 技術與工程 發表日期 2005-04-01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李明,金宇澄
關鍵詞 循環經濟 城市節水 可持續利用
摘要 循環經濟是國際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實踐模式,本文將循環經濟理念引入城市節水管理,根據我國城市節水管理的發展狀況,分析了我國傳統的城市節水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循環經濟的思想推動城市節水管理發展,探討了以循環經濟的理念來推動城市節水需求管理新思路。

李 明[1]   金宇澄2

(1.天津大學管理學院  300072  2.華東交通大學教務處 330013)

  摘 要:循環經濟是國際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實踐模式,本文將循環經濟理念引入城市節水管理,根據我國城市節水管理的發展狀況,分析了我國傳統的城市節水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循環經濟的思想推動城市節水管理發展,探討了以循環經濟的理念來推動城市節水需求管理新思路。
  關鍵詞:循環經濟 城市節水 可持續利用
  中圖分類號:F0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Impulse Management of Urban Water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Circular Economy

  Abstract: Circular economy is the practical mod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circular economy idea is introduced into management of urban water efficiency. After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management of urban water efficiency in our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the paper put forward to impulse management of urban water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the circular economy idea, and discussed the new thought of promoting management of urban water efficiency with circular economy idea
  Keywords: Circular Economy;Urban Water Efficiency;Sustainable Utility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對水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水需求量逐年上升,城市水供需矛盾不斷加劇,城市節水管理已經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由于受傳統的節水觀念以及粗放式經濟發展和管理模式的影響,我國的城市節水管理仍然停留在被動節水階段,這種傳統的節水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要求,不符合城市水的可持續利用原則。循環經濟是一種有別于傳統經濟的新的經濟模式,是一種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經濟增長模式。因此城市節水管理也必須引入循環經濟的思想,以循環經濟的理念來推動我國的城市節水管理事業的發展。

1.循環經濟的理念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于20世紀60年代,源于美國經濟學家波爾丁提出的“宇宙飛船理論”。工業革命以來,由于生產力的空前提高,大量開發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消費——大量產生廢物的模式成為人類追求最大利潤、尋求經濟發展的唯一道路,進而加重了資源短缺和環境的壓力。面對這種壓力的日益嚴重,人類開始重新審視經濟的發展歷程,在上述背景下,循環經濟理念應運而生。
1.1 循環經濟的含義
  
循環經濟是國際社會推進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實踐模式,它強調最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表現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經濟增長方式,做到生產和消費“污染排放最小化,廢物資源化和無害化”,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是以物質、能量梯次和閉路循環使用為特征的,在環境方面表現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環經濟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運用生態學來指導人類社會的活動,因此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循環經濟的根本之源就是保護日益稀缺的環境資源,提高環境資源的配置效率。
1.2循環經濟的特征
  傳統經濟是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所構成的資源單行道(One Way)流動的經濟。在這種經濟中,人們以越來越高的強度把地球上的資源開采出來,在生產加工和消費過程中,又把污染和廢物大量排放到環境中去,對資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與傳統經濟比較,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資源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資源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使得從整個經濟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棄物。
  傳統經濟通過把資源持續不斷地變成廢物來實現經濟地數量型增長,這樣最終導致了許多自然資源地短缺與枯竭,并釀成了災難性地環境污染后果。而循環經濟從根本上緩解長期以來環境與發展之間地尖銳沖突。循環經濟不但要求人們建立“自然資源-產品和用品-再生資源”的經濟新思維,而且要求在從生產到消費的各個領域倡導新的經濟規范和行為準則。
1.3 循環經濟的3R原則
  循環經濟是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模式,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基本原則。
  1)“減量化” 原則(Reduce):要求用較少的資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和消費目的,在經濟活動的源頭就注意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在產品生產和服務過程中盡可能減少資源的消耗和廢棄物、污染物的產生,采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資源,以資源投入最小化為目標,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核心。生產者應通過減少產品原料投入和優化制造工藝來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物排放;消費群體以最小的消耗實現消費目標。
  2)“再利用”原則(Reuse): 指產品多次使用或修復、翻新后繼續使用,以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防止產品過早成為垃圾,從而節約生產這些產品所需要的各種資源投入。要求消費群體改變產品使用方式,有效延長產品的壽命和產品的服務效能,注重資源的再利用和循環使用。生產者應采取產業群體間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協作,加大產品到廢棄物的轉化周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鼓勵再生產業的發展。
  3)“再循環”原則(Recycle):要求生產的產品在完成其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無用廢棄物,使廢棄物最大限度地變成資源,變廢為寶,化害為利。通過對產業鏈的輸出端——廢棄物的多次回收和再利用,促進廢物多級資源化和資源的閉合式良性循環,實現廢棄物的最小排放。通過再使用和再循環原則的實施,反過來強化了減量化原則的實施。
1.4 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人口不斷增加,水、土地、能源、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會越來越突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形勢日益嚴峻。面對資源短缺日益嚴峻的形勢,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發展循環經濟是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是保護環境和削減環境污染的根本手段。有利于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有利于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有利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選擇,也是關系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只有發展循環經濟才能從根本上緩解資源約束的矛盾,減輕環境污染,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2.我國的城市節水管理

  城市作為一定地域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用水需求過于集中,由于人口持續增長、經濟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增長過快,城市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水資源短缺及水環境的惡化已經嚴重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緩解水資源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實施有效的城市節水管理。
2.1我國的城市節水管理發展
  我國的城市水管理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1)松弛管理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前,在這個階段,城市需水量遠小于城市可供水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條件相對較優越,城市工業發展水平較低,客觀上對水的有效利用無更高的要求,人們的節水觀念淡薄,用水浪費現象嚴重,忽視水污染控制和環境保護。水管理處于一種松散管理狀態。
  2)強化管理階段:60年代以后至今,隨著城市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城市生活和生產需水量迅速增長,水資源的開發越來越受到其分布、儲量條件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城市水供需矛盾加劇,為解決供需矛盾,水管理任務就是不斷開辟新水源,形成了“以需定供” 基本原則。造成可用水量不斷減少,污水排放量增加,水體環境惡化,進而減少了城市的可供水量。如此往復最終陷入惡性循環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并重視水問題,節水觀念增強,大量的法規和行政計劃手段及一部分經濟杠桿被用于限制水資源的盲目和過量開采,用以制止水的浪費或不合理利用。在這個階段,主要通過增強節水意識和提高重復利用率限制水的浪費和不合理利用。
2.2傳統的節水管理模式弊端
  1)偏重“開源”,忽視“節流”
  我國節水管理模式一直延續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遵循“以需定供”的管理原則,城市的節水管理更多的重視如何尋找水源,忽視了節水。由于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人口的增長,各類用水迅猛增長,而城市供水的發展卻落后于水的需求,有些區域因天然水資源比較貧乏,即使新建供水工程也無力充分滿足水需求增長的要求,顯然這種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今天的需要。
  2)偏重水的節約,忽視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傳統節水管理模式節水觀念落后,仍然停留在消極意義上的節約階段,過分重視節約人們對水的使用,也就是單純地抑制人們對水的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的需求也逐漸提高,傳統的節水管理模式抑制了人們對水的合理需求,使得人們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下對水的合理要求得不到滿足,沒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沒有調動人們節水的積極性,主動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在不增加用水量或增加少量用水的基礎上,滿足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要求。
  3)偏重水的利用,忽視水環境的治理
  長期以來,城市水一直遵循“水資源-自來水-污廢水”粗放式的水利用模式,人們更多關心的是如何尋找更多水源,如何更好用水,城市節水管理也主要是強調水的有效利用,但忽視對水環境的保護和治理,不重視對污水的處理,造成污水排放量增加,水體環境不斷惡化,進而城市可用水量不斷減少。如此往復最終陷入惡性循環狀態。
  4)偏重水的排放,忽視水的回收再利用
  受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城市水遵循著“水資源—水產品—廢棄物”的生產利用方式,很長一段時間,城市節水管理更多關注的是城市污水的收集、處理和達標排放,防止對水環境的破壞。而沒有考慮到水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資源,忽視對城市污水回收再利用。近年來盡管有些城市也先后開始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但由于數量較小,沒有形成規模。由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受到技術、經濟、政策等條件的制約,我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還沒有得到很大發展。

3.以循環經濟的理念促進城市節水管理

  隨著城市水供需矛盾不斷加劇,水越來越成為城市發展制約因素,單純依靠“開源”已經無法滿足城市水的需求,節約用水的強化管理也難以繼續有效發揮作用,城市節水管理必須從傳統的管理模式轉變為循環經濟的科學管理模式,盡可能增加城市可供水量,不斷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降低需求量的科學管理階段。
  在這個階段,更多的依靠技術進步進行低質水(城市污水、雨雪水等)開發利用,充分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由被動節水管理轉變為主動科學管理。這種管理模式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管理模式的根本變革。它以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是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符合循環經濟的基本理念。
3.1按照循環經濟基本思路加強節水管理
  城市節水管理從被動節水轉變為到提高水利用效率,主動科學管理。反映了對城市節水的認識從單純的抑制需求、減少耗用量,發展到用同樣的水量消耗來滿足人們迅速增加的健康和舒適度的需求;從消極、被動的節水階段發展到積極、合理的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階段,體現了循環經濟高效率的基本特征。我國的城市節水管理,應該按照循環經濟的理念,降低水需求,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加強水的再利用和循環利用,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3.2遵循循環經濟的系統工程的理念
  傳統的節水管理模式只強調開源,不重視節水,只強調節水,忽視提高水利用效率,只重視水的利用,忽視環境治理,忽視水的再生利用。而循環經濟的城市節水管理必須考慮整個城市水循環系統,把整個城市水循環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從水的開發、使用、排放、到回收再利用,強調的是在社會生產、流通、消費和產生廢物的各個環節循環利用水資源,把城市水循環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進行節水管理。
3.3遵循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
  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是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水是稀缺資源,又是可以再生的資源,循環經濟的節水管理要求遵循城市水循環的基本規律,從城市用水需求開始盡量減少和避免水資源一次利用,充分考慮根據不同用水的水質需求,合理利用各種可以利用的水源,盡量實現階梯式再利用和循環利用,積極利用城市污水、雨雪水等可再生水源,實現城市水的再利用和良性水循環。
3.4注重以人為本、實現水可持續利用
  傳統的節水管理模式僅僅是被動地去抑制水資源的需求,與“以人為本”的理念背道而馳。循環經濟強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的永續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是以人為本、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實行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循環經濟的城市節水管理模式。在保證人們生活,生產不受影響情況下,盡量降低水需求,同時考慮水資源的利用和對環境的影響,減少污水的排放,加強水環境的治理,加強污水再生利用,實現水的循環利用和可持續利用。

結 語

  與傳統的城市節水管理模式相比,循環經濟的節水管理模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水資源和保護環境,以盡可能小的水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堅持以循環經濟的理念來加強城市節水管理,是緩解經濟增長的水資源約束矛盾和環境壓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必須充分利用城市水資源的可恢復性和可再生性特征,以循環經濟思想加強節水管理,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管理納入社會經濟-水資源-生態環境復合系統之中加以綜合考慮,并從協調社會經濟、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相互關系入手,尋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最大程度地降低或消除因城市水資源固有的脆弱性帶來的不利影響,使有限的城市水資源得到持續合理的開發利用,以滿足因城市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而持續增長的用水需求,以有限的水資源產生最大的資源效益、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梁鳴,沈耀良,循環經濟理念的發展與實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4,21(2):107~110.
[2] 馮之浚,樹立科學發展觀 實現可持續發展[J],中國軟科學,2004(1):5~12.
[3] 陳森發,閔毅梅,張文紅等,循環經濟理念與江蘇發展循環經濟的構想[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04, 6(1):13~16.
[4] 董輔祥,董欣東,城市與工業節約用水理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6:31~33.
[5]劉俊良,城市節制用水規劃原理與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24~28


作者聯系地址:天津大學管理學院9034信箱 郵政編碼:300072
電  話:022-27409328, 27404831;13752336445
Email: lming0126@163.com

[1]作者簡介:李明,男(1969,4--)漢族,山東臨沂,華東交通大學土建學院建筑管理教研室教師,天津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