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環境經濟一體化政策研究》一書所作的自序
論文類型 | 基礎研究 | 發表日期 | 2004-12-01 |
來源 | 中國水網 | ||
作者 | 鄒驥 | ||
摘要 |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經濟研究所 教授 鄒 驥 電子郵件:zoujit@public.bta.net.cn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也日益提高。一方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壓力依然十分沉重;另一方面,公眾環境權利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對通過改善環境來提高生活質量的要 ... |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經濟研究所 教授 鄒 驥
電子郵件:zoujit@public.bta.net.cn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也日益提高。一方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壓力依然十分沉重;另一方面,公眾環境權利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對通過改善環境來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生態環境的惡化是一個環境資源短缺的問題。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生態環境質量的"供給"與"需求"將處于一種短缺的非均衡狀態。
近年來,政府相繼推出了若干雄心勃勃的環境管理計劃。"九五"計劃之初提出的總量控制與跨世紀綠色工程計劃就被視為中國環境保護的"兩大舉措"。"九五"計劃時期,中國政府分別發起了對"三河"(淮河、海河和遼河)、"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兩區"(二氧化硫和酸雨控制區)、"一市"(北京市)、"一海"(渤海)的重點污染治理行動,涉及地域之遼闊、資金之巨大是史無前例的?! ?998年長江和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使得決策者痛感在上游地區保持水土的重要性并做出了大面積"退耕還林(草)"的戰略部署。在2000年春天北方地區爆發多次沙塵暴之后,決策者的目光又投向了沙漠化的草原與荒地治理工作。今后,政府在保護環境方面還會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在有關環境政策、法律和法規的作用下,通過直接公共開支、引導企業與居民投資、對環境相關物品與勞務市場的干預等諸多渠道,在污染控制與生態建設等方面配置更為可觀的資源。這種公共政策在環境領域的發展對整個國民經濟無論從廣度上還是從深度上、無論是在短期內還是在長期內都存在著與日俱增的影響。特別是環境政策往往與基礎設施的建設密切相關,其決策往往具有長期鎖定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的作用。同時,環境政策還越來越緊密地與其他重要的經濟政策發生聯系。例如,世人矚目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多邊談判中,環境問題已經與勞工標準問題一道成為爭論的兩大焦點,這在五年前還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對環境政策進行分析論證就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政策措施系統的有效程度、相關資源的配置效率、政策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可接受性、政策所產生的費用與效益對有關主體的分配影響、政策對國家和地區經濟競爭力的影響等問題,都需要在環境政策設計與實施過程中不斷予以分析和評價。也正是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環境政策決策的科學化才能真正逐步落到實處,環境政策科學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解決上述環境政策決策研究問題,需要在吸收多學科成果的基礎上發展一組適用的專門方法、規范和分析框架,即關于環境政策的專門化研究。其中,環境科學與工程技術科學、經濟學、政治科學和管理科學等都可以為發展環境政策的專門化研究提供理論和方法的營養。這就需要一個綜合的過程,將不同學科的分析結果聯系起來,為環境政策的分析和決策形成一個總體的畫面。環境問題本身的綜合性質決定著環境政策專門化研究向綜合方向發展的必然性。本書的內容體現了這種綜合研究的趨勢。
事實上,近年來關于環境政策的專門化研究日趨活躍。從國內外研究的動態看,這類研究可以同時或分別從兩個"入口"進入:一個是"環境入口",即從環境考慮出發去研究環境政策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政策的要求;另一個是"經濟入口",即從經濟健康和穩定發展考慮出發,去研究經濟政策的環境影響,研究經濟發展對環境政策的要求。兩個"入口"的研究則殊途同歸,需要從一個共同的"出口"獲取結論,這個共同的"出口"就是環境政策與經濟政策的綜合研究。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關于環境政策的綜合研究可能會更多地在如下若干方面得到進展:
首先,環境政策的研究對人本身將予以更多的關注。人的境遇、人的全面發展、人受到尊重和關愛的程度將更加明確地成為環境政策的核心目標。環境政策研究除了繼續關注環境對人體健康影響之外,人對環境的審美活動和其他精神反應也將日益受到重視。環境政策的研究還將越來越多地涉及人的動機、行為及其與環境政策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將越來越成為環境政策決策的重要基礎。
第二,環境政策的研究將更加關注以權利為核心的制度問題。分析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都會更多地訴諸于社會經濟的權利結構及其調整。關于社會經濟結構中各主體在解決環境問題時的相互關系和相應作用、責任和權利的研究將為環境政策決策提供更為廣闊的基礎。
第三,環境政策的社會影響將會引起人們更多的重視,其中環境政策所引致的效益和費用如何在社會成員中進行分配或分擔的問題,不僅涉及環境政策的倫理方面,而且將直接影響到環境政策實施的社會可行性并進而影響到環境政策本身的可持續性和經濟長期發展的前景。
第四,環境政策的研究將更加緊密、深入、具體地與專門的行業、部門和領域的發展政策聯系起來。專門問題導向的研究將成為環境政策研究的主要內容。其中能源和土地利用、中小企業成長、高新技術發展、貿易與國家經濟競爭力和資本市場運作等領域的環境政策專題研究將引出一些新的課題。
第五,對環境政策與宏觀經濟運行聯系的研究將進一步深化。其中環境政策與投資和消費政策的聯系、環境政策與產業政策的聯系、環境政策與財政金融政策的聯系、環境政策與收入分配政策的聯系等,都需要得到更加深入的分析。
第六,全球環境問題將在中國環境政策研究中受到更多的關注。而且,關于全球環境問題研究的重點將主要集中于全球環境管理體制和規則的形成與中國國內環境和經濟戰略、政策的聯系與協調方面。
第七,環境政策研究將有更多的機會和經濟學研究與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相融合。主流經濟學和政策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將被更加自覺、系統地引入環境政策分析之中。
第八,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環境政策分析將更加傾向于精密化。環境政策分析將在更大的程度上利用各類大型數據庫和定量分析模型等研究基礎設施。同時,對這類研究基礎設施本身的建設和應用也將成為環境政策研究的組成部分。這些對環境政策研究的現代化至關重要。
總之,環境政策研究在中國還有許多重要而艱苦的工作需要去完成?,F有的探索還僅僅是一個開端。本書是名副其實的"拋磚引玉"之作。它的目的之一就是為關心中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前途的人們提供一種思考的催化劑。盡管本書的目標讀者包括從事經濟政策和環境政策研究與決策的所有專業人士,但作者更希望將本書奉獻給有志于投身國家經濟政策及其他公共政策研究的青年學人,特別是那些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和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青年研究者。這是因為這一群體在走上學術研究道路伊始最需要墊腳石。而且他們也最可能以較快的速度超越本書的視野,通過新的探索和創新,將環境政策研究的水平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
限于時間和作者的學術水平,書中依然存在不少缺憾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