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關于活性污泥工藝中剩余污泥量計算的討論

論文類型 技術與工程 發表日期 2004-10-01
來源 給水排水
作者 于麗昕,王洪臣
關鍵詞 活性污泥工藝 剩余污泥量 污泥產率系數
摘要 根據酒仙橋污水處理廠2001年3~10月運行數據及方莊污水處理廠2001年1~6月運行數據,探討了活性污泥工藝中剩余污泥量計算的有關問題。通過建立污泥產率系數與MLVSS/MLSS比值的關系,論述了污泥產率系數會在較大范圍內變化的原因。


于麗昕 王洪臣
給水排水 Vol 29 No 8 200323   

提要 根據酒仙橋污水處理廠2001年3~10月運行數據及方莊污水處理廠2001年1~6月運行數據,探討了活性污泥工藝中剩余污泥量計算的有關問題。通過建立污泥產率系數與MLVSS/MLSS比值的關系,論述了污泥產率系數會在較大范圍內變化的原因。
關鍵詞 活性污泥工藝 剩余污泥量 污泥產率系數 
 
  我國大部分城市(鎮)污水處理廠采用的是傳統活性污泥法或其變型工藝,其生物系統產生的剩余污泥量往往存在著設計值與實際值相差較為懸殊的現象,這在不設初沉池系統的活性污泥工藝,如A/O法、A2/O法、AB法、氧化溝、SBR中更為普遍。究其根源,或是污泥產率系數的設計取值與實際運行有差距,或是沒有考慮進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對剩余污泥量的影響。本文就上述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1 剩余污泥量計算方法
  在活性污泥工藝中,為維持生物系統的穩定,每天需不斷有剩余污泥排出。它們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由降解有機物BOD所產生的污泥增殖,二是進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的沉積。因此,剩余干污泥量可以用式(1)計算:
   ΔX=(Y1+Kdθc)Q(BODi-BODo)+fPQ(SSi-SSo)(1) 
   式中ΔX———系統每日產生的剩余污泥量,  kgMLSS/d;
     Y———污泥增殖率,即微生物每代謝1kgBOD所合成的MLVSSkg數;
     Kd———污泥自身氧化率,d-1;
     θc———污泥齡(生物固體平均停留時間),d;
     Y1+Kdθc———污泥凈產率系數,又稱表觀產率(Yobs);
     Q———污水流量,m3/d;
     BODi,BODo———進、出水中有機物BOD濃度,kgBOD/m3;
     fP———不可生物降解和惰性部分占SSi  的百分數;
     SSi,SSo———進、出水中懸浮固體SS濃度,kgSS/m3。
  德國排水技術協會(ATV)制訂的城市污水設計規范中給出了剩余污泥量的計算表達式[1]。此式與式(1)本質相同,只是更加細致,考慮了活性污泥代謝過程中的惰性殘余物(約占污泥代謝量的10%左右)及溫度修正。綜合污泥產率系數YBOD(以BOD計,包含不可降解及惰性SS沉積項)寫作:
   YBOD=0 6×(1+SSiBODi)-(1-fb)×0 6×0 08×θc×FT1+0 08×θc×FT(2)
   FT=1 702(T-15)(3)
   式中fb———微生物內源呼吸形成的不可降解部分,取值0 1;
     FT———溫度修正系數。
  比較(1),(2)兩式,可知在ATV標準中動力學參數Y,Kd分別取值0.6和0.08d-1,進水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fP部分)占總進水SS的60%。由于剩余污泥中揮發性部分所占比例與曝氣池中MLVSS與MLSS的比值大體相當,因此剩余干污泥量也可以表示成下式:
   ΔX=YobsQ(BODi-BODo)f(4)
   式中f=MLVSSMLSS;其他符號意義同前。
  式(4)與式(1)是一致的,均需確定Yobs。
2 Yobs的確定表觀產率
  Yobs=Y1+Kdθc具有明確的物理含義,我國《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第6 .6.2條明確規定“在20℃,有機物以BOD計時,污泥產率系數Y其常數為0 .4~0.8。如處理系統無初次沉淀池,Y值必須通過試驗確定。”同款還規定了Kd20℃的常數值0.04~0 .075d-1。從中可以看出,Y值變化幅度達100%,Kd的變化幅度達87 5%。對于不設初沉池的活性污泥系統,常常將已有類似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經驗,作為設計上的參考。表1是幾種典型活性污泥工藝Yobs(或Y,Kd)取值情況。
       
  對于運行中的污水處理廠,可通過長期運行工況參數,如θc,F(污泥負荷,kgBOD/(kgMLVSS·d))求得Yobs實際值,或回歸出適用于該廠的Y,Kd值。Yobs用θc,F表示為:Yobs=1θcF(5)  據實際運行參數并利用式(5)計算得出的北京市方莊污水處理廠(傳統活性污泥工藝)和酒仙橋污水處理廠(氧化溝工藝)的污泥凈產率系數,見表2。從表2可見,對于傳統活性污泥工藝,文獻推薦值與實際測定值非常接近;但對于氧化溝,二者有明顯差距,其它不設初沉池的活性污泥工藝亦存在著類似的問題。事實上,由于各個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條件千差萬別,必然會造成Yobs(或Y,Kd)不完全相同,有時差別還很大。
           
3 fP和f的取值
  由式(1)可知,為正確估計和計算活性污泥工藝中的剩余污泥量,合理確定不可降解及惰性部分占總進水SS的比例是關鍵。大量的實踐表明,進入曝氣池的懸浮顆粒物質除部分有機物質發生水解而液化外,仍有40%~60%將以剩余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統[8]。對一般城市污水而言,由這部分物質所引起的剩余污泥量在排出的總剩余污泥量中占相當的比例,是不能忽略的。
  進水SS中不可降解及惰性(無機)部分所占的比例,在德國ATV標準中取0.6。根據我國污水處理廠的經驗,此值略高,因此我國大部分設計中取值0 5。根據酒仙橋廠運行參數計算得的fP值為0 42(見表3)。若系統存在初沉池,經過初次沉淀后的出水,fP值會有所降低,通常為0 3左右(見表4)。
      
  曝氣池的混合液中,揮發性懸浮固體(MLVSS)與總懸浮固體(MLSS)的比值f,受系統運行條件的影響明顯。對有初沉池的系統,此值通常保持在0 7~0 8之間;若不設初沉池,f值降低,變化的范圍也更大,一般為0.5~0 .8,有時甚至低至0.4。一般說來,氧化溝可保持較高的f值,如酒仙橋廠的f值為0.63。SBR則通常穩定在0.5左右[10]。
4 Yobs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
  從本質上講,在一個保持動態穩定的活性污泥系統中,污泥齡θc(通過排泥控制)決定了可能存在的優勢菌群;而有機物的多寡,營養的平衡(在MLVSS一定時,受進水水質影響)則決定了微生物總體的生長水平。f值作為表征活性污泥系統實際運行狀態的參數,既與θc,MLVSS密切關聯,又受到進水水質的影響,可以用來解釋Yobs的變化。
  由于前述式(1)與式(4)是等同的,忽略SSo,BODo(符號意義同前),則有:Yobs+fPSSiBODi=Yobsf,從而可建立起Yobs與fP,SSiBODi以及f之間的關聯:
     Yobs=fP×SSiBODi×f1-f(6)  
  式(6)中,fP與SSiBODi體現了進水水質差異對污泥產率的影響,有無初沉池是關鍵因素,f則與運行工況緊密聯系。根據表4所列城市污水的代表性fP和SSiBODi值,通過式(6)繪制Yobs~f的關系曲線,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對無初沉池的活性污泥系統,f的微小變化,會帶來Yobs的較大改變,特別是當f>0 6時。排泥是污水處理廠的關鍵操作,因對污泥排放量的控制不同,加之進水水質的變化,使得f值可能在0 4~0 7甚至更大的范圍內變動,相應的污泥產率系數Yobs可能低至0 .3,也可能超過1 .0,可見排泥過程對污泥產率的影響極大。
  對同一污水處理廠,其運行條件是復雜多變的,而設計只是滿足了某種特定狀況,必然造成實際污泥產率與設計存在較大差距;對不同污水處理廠,即使它們的工藝設計完全相同,由于實際運行控制參數及來水水質不同,因此Yobs也會有不同。就一般城市污水而言,進水SS與BOD濃度大致相同,若不設初沉池,通常要求f值控制在0 6以下(f>0 6以后Yobs變化顯著,不利系統運行),此時Yobs介于0 3~0 6之間,這也是大多數污水處理廠污泥產率系數的設計取值范圍。
5 結語
  (1)在活性污泥工藝設計中,正確估算剩余污泥量非常重要,為此需解決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確定污泥產率系數Yobs;另一是確定進水SS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的比例。
  (2)對傳統活性污泥法,可根據已有規范及資料給定的Y,Kd值,計算Yobs;對不設初沉池的活性污泥變型工藝,Yobs會隨MLVSS/MLSS比值顯著變化,變化范圍為0 3~1 0。可見,根據來水水質情況,通過調整排泥,可明顯影響污泥產率。
  (3)若城市污水處理廠不設初沉池,在設計時,Yobs取值介于0 3~0 6之間,且需控制MLVSS/MLSS比值在0 6以下。  (4)對于城市污水,原水SS中不可降解及惰性懸浮固體的比例,在設計中可取50%,經初沉池后,通常降至30%左右。
參考文獻
  1 周雹,周丹,張禮文,于福海.活性污泥工藝的設計計算方法探討.中國給水排水,2001,17(5):45~49
  2 GBJ14-87室外排水設計規范
  3 于爾捷,張杰主編.給水排水工程快速設計手冊—(2)排水工程.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4 張自杰主編.環境工程手冊—水污染防治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5 北京水環境技術與設備研究中心等主編.三廢處理工程技術手冊—廢水卷.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
  6 婁金生,等編著.水污染治理新工藝與設計.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
  7 朱明權,周冰蓮.SBR工藝的設計.給水排水,1998,24(4):6~11
  8 周冰蓮.活性污泥法剩余污泥量的計算.中國給水排水,1999,15(6):53~55
  9 姚重華編著.廢水處理單元過程.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
  10李健,陳雙星,石鳳林,李會元.大型SBR工藝啟動特點及活性污泥培養馴化.給水排水,2001,27(5):30~32

⊙作者通訊處:100016北京酒仙橋污水處理廠王洪臣 100061北京城市排水集團 修回日期:2002 9 20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