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石化水務發展戰略思考

論文類型 政策與市場 發表日期 2004-09-01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陳俊,陳健
關鍵詞 石化水務 戰略 思考
摘要 通過對目前投資拉動下的中國城市水務市場的分析和討論,引發出對石化水務未來之路的思考。基于對石化水業的特點和石化水業現狀的分析,建議在新時期下組建中國石化水務集團和區域分公司,并對石化水務的戰略定位和對外合資合作的局部試點問題進行了嘗試性探討。

南京 揚子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水廠
陳俊 陳 健

  摘 要:通過對目前投資拉動下的中國城市水務市場的分析和討論,引發出對石化水務未來之路的思考。基于對石化水業的特點和石化水業現狀的分析,建議在新時期下組建中國石化水務集團和區域分公司,并對石化水務的戰略定位和對外合資合作的局部試點問題進行了嘗試性探討。
  主題詞:石化水務  戰略 思考

第一部分中國城市水業的發展

  水業包括供水和污水治理領域,水行業產業鏈涉及的主要業務是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營、科研、設備制造及法律和理財咨詢等。本文以污水治理為論述的重點,兼顧供水。

一、我國污水治理發展歷程與展望

  第一階段(1949-1982)這一時期污水治理資金來源主要是以國家投資為主,輔以一定的企業自籌。
  第二階段(1983-1995),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環境保護被確立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國家加強了對污水的治理,污水治理被列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
  第三階段(1996-2004) 根據國家關于治理"三河"(淮河,海河和遼河)"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和"環渤海"的要求,相關地區的省、市政府和工礦企業加快了水污染治理的進度,國家也給予政策、資金和技術的支持。
  就投資城市污水系統而言,我國歷年對其的投資占GNP的比例是:20世紀50-60年代為0.010%-0.030%,70年代為0.006%-0.012%,80年代為0.020%-0.034%,90年代為0.093%-0.62%。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對城市污水系統的投資占GNP的比例是:20世紀70年代分別為0.29%、0.55%、0.32%、0.53%;80年代分別為0.80%、0.75%、0.88%、0.53%。

  要達到我國"十五計劃"的要求。2000年到2005年的六年間,全國將要新增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約為2700萬噸/日,平均每年增加450萬噸的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十一五計劃"期間,也即2006到2010年間,也要大約新增加2800萬噸的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平均每年增加560萬噸的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未來五到十年中國在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方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為此,"十五計劃"期間,中國在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計劃投入7500億元人民幣的資金。預計"十一五計劃"期間,這部分的投資將超過10000億元。這意味著在21世紀初期的十年間或更長時間,中國的環保產業市場,尤其是水務市場前景光明。

  2000~2005年主要區域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

流域 處理廠 處理能力(萬噸每天) 投資(億元) 海河流域 132 855 214 淮河流域 165 615 144 遼河流域 57 464 98 太湖流域 84 376 93 巢湖流域 11 50 8 三峽區域 145 851 203

二、水務漸成熱點,區域搶攤激戰正酣

  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引發了對公用事業的巨量需求。在政府推動下,支持公用事業發展的新政策不斷出臺,公用事業特別是城市水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投資多元化已初步形成。
  中國水務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水務市場,以法國威立雅(原威望迪)、法國蘇伊士(包括旗下昂帝歐)和德國RWE(包括旗下英國泰晤士)為代表的國際水務集團均從戰略角度出發不同程度地投資于中國水業。同時,國內的原國有從事水業的企業、集團紛紛改革、改制,以提高自身競爭力。各種民營資本、非水行業的企業也有不少開始進入該行業,水業的"市場化"程度正如政府設想規劃的那樣正逐步加大。水務市場群雄爭鋒硝煙紛起,國內大型水務集團噴涌而出,漸成氣候。國內水務企業中,中環保、光大集團、首創股份、創業環保、凱迪水務、國禎環保、清華同方水務等成為水務新銳,03年首創更是水業的最大黑馬。
  自然壟斷性、投資的低回報性、政策的高風險性、經營回報的高穩定性和資本的高沉淀性是城市水業主要特征,涉水企業如何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經營模式,則是第一要考慮的問題。
  中國城市水業主要有投資運營型,水業投資型,水業運營型,工程、技術、設備提供型四大業務模式。隨著水務競爭由表層向縱深發展,涉水企業所力圖培育的核心競爭力與所結成的戰略聯盟將成為各自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力量。可預見,未來幾年里中國水務市場將形成水務巨頭與區域壟斷同生共存的市場格局。

三、首創股份的發展模式

  "隨著價格的逐步放開,污水處理量的不斷增大,(水務)這塊'蛋糕'將非常誘人。污水處理行業屬自然壟斷行業,其建設、規劃均按流域劃分,即一旦一家建了污水處理廠,在同一流域內很難再有競爭者加入,因此,搶占先機對首創至關重要。"首創股份總經理潘文堂先生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重組成立于1995年12月,是直屬北京市的國有獨資大型投資運營企業。其主要業務領域六大板塊,分別是房地產(首創置業),基礎設施(首創股份),金融證券(首創證券),工業科技(首創科技),商業貿易(首創貿易),旅游酒店(首創旅游)。
  首創股份有限公司是由該集團控股、以環保、基礎設施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上市公司。99年首創股份在北京創立。00年首創股份發行3億A股并上市。01年首創股份適時地進行了戰略調整,明確了以水務市場的投資和運營管理為公司發展戰略;首創股份成功收購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首創股份與威立雅水務簽署戰略性合作協議。02年首創股份投資設立馬鞍山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首創股份積極拓展中國東部地區水務市場,達成多個合作意向。03年首創大的投資動作不斷,與威立雅水務合資成立首創威水投資有限公司;攜手北京市排水集團成立北京京城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深圳水務45%整體股權招標轉讓,首創威水和威立雅在競爭中勝出。
  “首創以前不是從事水務產業的,現在要從事水務,光有懂投資的人才是不夠的,于是我們廣泛地招聘許多水務產業的人才。其中不少人是在外資水務公司干的,首創良好的發展勢頭和遠景是吸引這批想干事業的人的根本原因。聘請外腦,協助公司制定績效考核管理制度和薪酬體系。做到制度留人和事業留人并舉。首創股份未來將繼續以北京為產業基地,依托中國證券市場強大的資本平臺,運用直接投資、重組、購并、BOT、TOT等多種形式投資城市基礎設施產業,努力成為在中國領先的基礎設施投資和管理公司。”

四、水業融資創新

  水業資金實際來源和潛在來源,主要有國家財政支持,地方財政支持,企業積累資金,優惠貸款,商業貸款,融資性租賃,發行債券,發行股票,合資合作、產業投資基金,項目融資方式(BOT方式、BTO方式、BLT建設租賃轉讓方式、TOT方式、ABS方式)等。
  中國城市水業正處于市場化發展的初期,從行業看是水業政策體系的不完善,從產業看是企業的分散而松散,從城市看水業則是壟斷而低效,設施至今仍未完善,管理比較落后。通過讓渡所有權的特許經營方式為特征的BOT融資方式,來緩和水業巨大需求和資金不足之間的矛盾,是政府獲得管理經驗和建設資金的無奈選擇。
  中國水務市場巨量的投資需求,與政府財力不足形成了非常不協調的矛盾。對于城市水業巨大的投資需求,公用民營逐漸成為業內共識,迫使城市水業的市場化得到了政策認可, 1998年成都第六水廠B廠應用BOT模式建設,并作為國家BOT的試點。
  BOT(建設-運營-移交),政府授予投資者一段時間的經營特許權,投資者根據合同購買并建設項目,一定期限內由投資方經營,特許期后把項目所有權和經營權無償交還給政府。這種方式多用在電廠、交通、污水治理、港口等大型基礎設施的融資中。
  近年來, BOT成為城市水業市場化的風潮,甚至連設備制造商都普遍認為,如果不介入BOT競標,設備銷售暢通也成問題。有專家分析了時下BOT虛熱的原因:"在需求巨大、概念熱炒、法律空白、地方政府無知無畏卻有為的情況下,一些同樣一知半解的企業在逐利本性的驅使下蜂擁而入水業市場,特別是資金門檻較低的中小城市和城鎮的水業市場。""規范"的BOT項目,前期費用高的特征是其缺點,同時也是其成功的關鍵所在。而目前引起各界關注的BOT操作中的不規范,其實源于簡化前期步驟的"準BOT",隱患將會在未來顯露,甚至是危機。 大浪淘沙,水務市場必將發生殘酷的洗牌。
  資產證券化(ABS)是一種以資產未來的現金收入作抵押,在資本市場發行證券(債券和收益憑證)進行融資的方式,已成為世界上最具生命力的金融創新。ABS方式中,項目資產的所有權根據雙方簽訂的買賣合同而由原始權益人即項目公司轉至特殊目的公司SPV,SPV通過證券承銷商銷售資產支撐證券,取得發行收入后,再按資產買賣合同規定的購買價格把發行收入的大部分作為出售資產的交換支付給原始權益人,使原始權益人達到籌資的目的。
  在擁有水業運營管理相當實力的前提下,目前中國水務公司利用ABS可行的方案是,將國內優質水務資產通過離岸操作向海外投資者發行 抵押債券。前瞻的水務公司今年已開始著手資產證券化融資的研究,并正在醞釀具體操作方案,首創股份是這方面的探索者之一。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對ABS專案立法的工作即將完成。隨著相關法律的出臺,ABS將可以完全在國內操作,水業融資渠道將進一步多元化,中國水務市場將出現新的競爭格局。

第二部分 石化水務未來之路

一、石化水業背景

1、中國石化歷史沿革
  中國石化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逐漸發展起來的。1983年2月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組建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對全國重要的煉油、石油化工和化纖企業實行集中領導、統籌規劃、統一管理。同年7月12日,由全國各地39個企事業單位聯合組建的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正式成立,我國石化工業由此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 石化是我國政府一貫支持的重要產業之一,在獲取資金、人才、物資等方面有著特殊的優勢,憑借領先的技術和成熟的管理, 中國石化為國家財政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000年2月,經過整體重組改制,石化集團公司集中主業和優質資產創立了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中國石化先后在境外、境內發行 H股和 A股,在紐約、香港、倫敦和上海上市,實現了股權結構的多元化,進入了國內外資本市場。美國《財富》雜志2004年7月12日公布了2004年度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最新排名,中國石化營業收入550.62億美元,列54位。
2、石化水業的特點
  石化企業通常位于遠離城市密集人口的地帶,從建廠起就必須自建配套的水電汽配套公用工程系統,甚至學校、娛樂等后勤設施。作為與主業關聯度極高的自備水廠,石化水廠為石化生產及兼顧家屬生活提供針對性的供水和污水處理服務。無論裝置規模、技術水平、管理能力,石化水業在中國水行業中都是特殊、強大的重要成員。
  與城市水業相比,存在一定的共性,又有著自身的一些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現為:
  (1)與地方政府的關系。服務于石化裝置的自建內部水廠,其資產所有者為中國石化,不隸屬于地方政府;業務受中國石化和地方政府雙重管轄。
  (2)與市政管網的關聯性。與城市公用基礎設施相獨立,明顯的服務邊界不斷強化了內部配套性,同時也形成了區域壟斷。
  (3)建設資金來源。充足的企業自有資金、較強的上市融資能力、良好的信貸能力,保證了附屬于石化母體的自備供水和污水處理項目建設資金相對充足。石化自備水廠隨著主業壯大而發展。
  (4)顧客數量。家屬區生活用水和污水處理量占總量的比例很低,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裝置區的數量有限的石化生產廠。
  (5)顧客需求。為保證石化穩定生產獲得可觀的利潤,石化生產廠對水廠的穩定優質供水和污水嚴格處理及合格排放,有著極其苛刻的技術和商務要求;隨著石化生產規模擴大、產品變化、技術更新而面臨水處理難度的增加,因而需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和新建配套處理設施。因而石化水廠管理難度大。
  (6)服務信譽。盡管石化水廠裝置工藝、技術與管理,特殊復雜,但始終秉承誠信的信念,樹立了中國石化"負責任的" 良好社會形象。
  (7)對顧客的影響程度。供水和污水處理的價格與地方價格關聯度不大,石化水廠對顧客的談價能力高,在一定程度上享有價格支配地位,與顧客簽訂的商務合同規范、詳細,對雙方的法律約束力強。
  (8)影響主業市場競爭力。特殊時期可通過內部關聯交易調整,支撐內部企業石化產品在市場的價格競爭力,以局部的水業損失贏得石化全局的盈利;憑借對特殊污水處理的專有技術,培養在上下水處理上的核心競爭力,對外資和民營資本涉入某些關鍵石化產品市場的企圖構筑起市場進入的技術和成本壁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競爭格局。例如,可獲取某些產生高濃度廢水的特殊石化產品的超額利潤。
  (9)能影響區域內各所有制企業的力量彼此消長。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石化產品的社會需求與日俱增,各種資本加快在中國的石化投資步伐,大型石化企業周邊的化工園區陸續興建。憑借自備水廠的技術優勢、管理優勢、規模優勢、成本優勢等形成的區域壟斷能力,影響其他所有制企業的落地與否、產品價格優勢。在牽制和控制這類企業發展的同時,還能分享他們果實。對石化水廠進行科學規劃,能贏得低風險但又可觀的利潤,石化水業培育得好,甚至成為石化效益支柱之一。

二、“治散”對石化水業整合提出新要求

  入世保護期即將結束,中國石化將不得不在本土乃至國際市場上,按照同等的市場規則,與國外大公司開展直接的、全方位的競爭。如果規則允許,"三超"(bp、埃克森美孚、殼牌)中的任何一家都有實力把中國三大石油公司一口吃掉,"三大"(雪佛龍德士古、道達爾、康菲)中任何一家都有實力把中石化一口吃掉。
  中國石化高層最近指出,影響中國石化持續有效發展的主要矛盾是"散"。"散"是亂之源、弱之根、敗之先,產業、布局、管理等種種"散"的結果,必然導致資源浪費、效益流失、效率低下,最終削弱中國石化的整體競爭力。當前是中國石化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結構調整的重要機遇期,貫徹"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必須從體制上、機制上、結構上 "治散"。各板塊的有效發展,則應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科學定位,不斷完善發展模式,提高市場競爭力。
  石化水業與石化主業有著極高的關聯度,主業應保持對它管理控制權。故而,必須對石化水業的發展進行戰略思考,而不能僅停留在戰術層次上。

三、石化水業現狀分析

  目前,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有并表單位94個,中國石化股份公司有84個,管理層次過多、機構重疊、多級法人、分散決策等諸多問題,給企業管理帶來極大的困難。其隸屬的石化生產企業均建有自備水廠,中國石化擁有的供水和污水處理設施規模特別巨大。下表是南京揚子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水廠的一些情況。

裝置
規模
取水能力 80萬噸/日 供水能力 60萬噸/日,最大66萬噸/日 污水處理能力 8.28萬噸/日,最大9.84萬噸/日,
另高濃度污水處理能力1.2萬噸/日 累計投資
(固定資產原值)
8.5 億元人民幣 人力資源 其中中專、大專、本科及研究生學歷的員工達185人;中級職稱50人,高級職稱17人。 主要工業客戶 揚子石化、揚子-巴斯夫、揚子伊士曼、南京化學工業園等石油化工客戶 備注 ·揚子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水廠是一家為區域內石化生產企業提供供水和污水處理一體化服務的水廠,出色的管理已引起水業人士的高度關注。
·國家“863”項目-跨界融合構建基因工程菌處理石化廢水生物工程技術研究,是他們與南京大學、國家環保總局(南京所)、香港大學目前共同合作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揚子石化列2003年深市市值第一名;揚子-巴斯夫是國內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之一,投資額達29億美元;南京化學工業園是國家級兩大化工園區之一,另一為上海化學工業園。

三、石化水業現狀分析

  除了受到地方政府的管轄外,石化水廠受中國石化系統內自上而下的各級職能部門管理,而在同一管理層次上供水和污水處理分別接受著多頭管理。人為將兩者割裂,違背了上下水一體化管理的內在要求,多頭管理導致簡單重復、資源浪費。水務管理有其獨特的專業特點,因未建立能迅速決策的石化水務管理最高機構而造成從上至下缺失進行高效水務管理的機制、機構和人才,以致決策遲緩與梗塞,引起水業發展缺乏前瞻性。
  隨著石化對外合資合作進程推進,民營或外資水業競爭者已出現于石化水廠身邊的化工園區,石化水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生存與發展的危機。城市水業的蓬勃發展使石化水廠的人才"人在曹營心在漢",而身邊民營或外資水業競爭者則直接與石化水廠爭奪人才和未來的市場份額。一些石化企業的領導開始思考自備水廠的未來之路,但因在中國石化總部層次缺乏水務最高管理機構,針對新時期石化水務管理機制和機構改革的遲緩,使中國石化屬下的各石化企業缺少水務公司孕育的必要條件。
  實踐證明,做好主業是企業立身之本。多元化經營成功率很低,回歸核心業務,通過專業化分工將非核心業務外包是世界成功企業的法寶。"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也是這個道理,發展主業和需保持管理控制權的業務,而從關聯度小的業務退出,已得到中國石化決策層認同。石化企業一方面必須保持對水業管理控制權,而在自備水廠發展問題上中國石化又需作出科學審慎的抉擇。根據專業重組的原則,組建中國石化水務集團公司和相應區域分公司,促進水業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中國石化水務的跨越發展。石化水業改革將成為解決中國石化非上市部分,特別是公用工程板塊生存與發展問題的典范。

四、中國石化水務集團公司戰略定位

  基于對內、外部環境條件客觀準確分析,掌握影響未來發展的全局性關鍵因素,不必太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界定中國石化水務集團公司存在的價值,明確公司戰略定位,明確陳述公司的任務和使命,將成為首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中國石化水務集團公司在保石化主業發展前提下樹立資本價值最大化經營理念,明確國內石化水務市場是自己的目標市場。形成以投資企業為龍頭的集投資、設計、工程、運營、設備供應的縱向產業鏈戰略聯合體,將成為企業參與競爭、抵御風險、降低成本的主要手段。以資產優化組合和提高運營效率為原則,著力培育區域水務分公司,走資產重組和聯合經營之路,通過控股、參股、合作經營等多種方法,快速推進公司的集團化、實業化、國際化進程。在生產、銷售和融資方面創造競爭優勢,強化自己的研發機構,從而在技術、專利、信譽等無形資產方面形成巨大而長期的優勢。
  德國路德維希、美國休斯敦、日本鹿島、新加坡裕廊島等國際知名化工園區內優秀的一體化水務經營管理,是未來中國石化水務集團公司學習的楷模。作為水務集團公司內部各業務、職能部門,其服務功能的內容、范圍、質量標準也要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科學定位。
  中國石化水務集團公司下設市場開發部、投資發展部、生產運營部、經營管理部、戰略企劃部、財務管理部、人力資源部等職能部室。根據裝置規模及各自資源特點,將目前地理分布靠近的若干石化公司的上下水管理部門及自備水廠進行整合,組建區域水務分公司。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中國石化水務集團公司對區域水務分公司進行垂直領導。

五、石化水業對外合資合作的分析

  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時代不可阻擋的浪潮,進行合資合作的戰略性結盟是當今企業應對殘酷競爭的理性選擇。石化水務中外方結盟的作用,對于國外戰略投資者來講是分享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商業利益,對中方來講其益處在于先進管理理念的引入、經營戰略目標的確立、人力資源管理及財務管理、先進技術的引入、資本運作的介入、實現公司利益最大化和人力資源增值等。國內外水務公司普遍看好石化水業的未來發展前景,這些水務公司一直對中國石化進行長期項目跟蹤,尋求合資合作可能。中國石化水務集團可選擇與具有水務一體化服務優良業績的世界著名水務公司進行合資合作,如法國蘇伊士里昂、法國威立雅、英國泰晤士、德國柏林水務、美濾(US FILTER)等公司,通過國際招標談判,仔細考核他們的融資、運營、技術等各方面能力,挑選出有利于自身戰略的合作伙伴,初期可進行局部區域的合資合作試點。
  下表是假設中國石化水務集團某分公司與外資水務公司進行試點性合資合作的分析。

中國石化水務集團某分公司 外資水務公司 總體目標 1、通過合資實現持續發展戰略;
2、引進外資及管理技術;
3、擴大和占領周邊市場。
1、借助中國未來20年高增長機會發展自己核心業務,獲得回報;
2、控制石化公用事業。 合資原因 1、利用合資政策實現市場擴張和發展戰略;
2、增加利潤增長點;
3、實現中石化人員分流等改革要求。
1、利用合資幫助自己順利越過成長初期,
2、利用中方現有的區域市場商譽和現成的人力資源等。 優 勢 1、 穩定、現實市場,利用現有生產潛能;
2、成熟技術和運行管理經驗;
3、不少潛在的合資競爭者;
4、良好信譽與實力,特有的政治人文環境影響力;
5、正在向適應市場的現代公司轉型。
1、 自身成熟的公用事業服務對外商務經驗;
2、 成熟技術和運行管理經驗;
3、 靈活有效的企業管理機制;
4、 投資取決于股東價值增加的決策機制;
5、 有競爭力的人事制度。 劣 勢 缺失高效水務經營管理的機構、人才和相應商務技能 不太了解中國國情,與政府之間協調能力較弱,與國內公司溝通成本很高,開放的中國水務市場已是國際水務巨鱷角逐的熱點地區。 機會(合資水務公司) 合資范圍和模式決定未來市場。避免同地區惡性競爭,共同分享市場,優勢互補進一步開拓市場,為中國石化水務集團某分公司提供優質安全的公用工程服務的同時,學習外方在公用事業的管理技能, 獲得生存發展的機會。 威脅(合資水務公司) 防止利用合資,控制或變相控制中國石化某子公司現有內部及周邊市場。

結語:展望未來

  水是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制約因素,水務經營大有可為。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在全球有100多個運營項目,2001年銷售收入達352.92億美元,列世界500強第69位,遠遠超過德國巴斯夫公司。水處理可產生穩定可觀的現金流,是水務產業化的強大動力,水務已成為世界新經濟的一支重要發展力量。國際戰略研究機構預言:19世紀產生鋼鐵大王,20世紀產生石油大王,21世紀將出現“世界水王”!
  “入世”過渡期結束后,石化競爭將進一步加劇,高風險的石化市場將導致中國石化在石化主業收益的變化無常。水業低風險、穩定回報,可構成中國石化有效抗擊市場風險的重要力量。
  成立中國石化水務集團和區域分公司,健全其組織機構,并賦予充分的運營權力,實現權責利的平衡,不斷引入市場上優秀的人才 ,培養自己的管理隊伍,必將為中國石化贏得燦爛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首創集團網站www.capitalgroup.com.cn
首創股份網站www.beijingcapital.com.cn
傅 濤 陳吉寧 傅 平 《城市水業的BOT及其法律問題》中國水網 www.h20-china.com
《水業投資周刊》部分期刊 中國水網 www.h20-china.com
《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年度文集》2004.3
劉維城 《中國城市排水行業發展狀況與目標》中國水網 www.c-water.com.cn
陳 健《中國污水治理業資產證券化融資運用模式及政策建議》 亞洲給水排水 2003年第6期 。
王數成 《中外企業合作感悟》 中國建設報/中國水業第2期
崔俊華 《污水治理建設項目投資存在問題及對策 》中國給水排水2001 Vol. 17


作者簡介:
1、陳俊(1967年-) 廠長, 高級工程師,揚子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水廠chenj@ypc.com.cn
2、陳健(1971年-)工商管理碩士,工程師,揚子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水廠 wdypc@hotmail.com
通訊地址:江蘇南京 揚子石化有限責任公司水廠郵編:210048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