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公眾正當權利 促供水質量提高
論文類型 | 基礎研究 | 發表日期 | 2004-06-01 |
來源 | 《水工業科技與產業》 | ||
作者 | 邵益生 | ||
摘要 | 邵益生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心身體健康和自己應享有的正當權利。水和空氣與每個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關,因而其質量狀況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前幾年北京開始在新聞媒體中發布空氣質量狀況信息,受到了公眾的普遍歡迎,同時也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更加重視,幾年來 ... |
邵益生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心身體健康和自己應享有的正當權利。水和空氣與每個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息息相關,因而其質量狀況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前幾年北京開始在新聞媒體中發布空氣質量狀況信息,受到了公眾的普遍歡迎,同時也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更加重視,幾年來北京空氣質量有了明顯改善,目前此制度已逐步在全國城市推廣。其實與空氣同等重要的飲用水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近年來,由于水污染日趨嚴重,源水水質越來越差,人們對自來水的質量心存有疑慮,社會上各種純凈水、太空水等便乘虛而入,魚目混珠,鬧得人心惶惶。建設部作為城市供水行業的主管部門,有責任督促供水企業改進工藝、加強管理、保證供水質量;同時也有義務客觀地將供水水質狀況向社會發布,接受公眾監督。為此,建設部根據《產品質量法》和《城市供水條例》于1999年1月以67號部長令發布了《城市供水水質管理規定》,該規定的核心內容是還公眾對供水水質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同時也賦予了各級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違反規定者的處罰權。
1 實行水質公告制度,還公眾水質知情權
水是一種特殊商品,人們通過支付水費獲得用水權,同時也獲得對用水質量狀況的知情權,這是法律賦予每個用水消費者的合法權利。過去水被當作一種社會福利產品,完全由政府壟斷經營,消費者對飲用水的質量狀況并不知情。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在城市供水行業中引入競爭機制推動供水企業實行市場化經營已是必然趨勢,供水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將由原來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轉變為市場中的買賣或交易關系。增加交易透明度,維護消費者的權益是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為此,《規定》要求定期公布全國城市供水水質狀況,還公眾水質知情權??紤]到社會公眾和供水企業對《規定》的理解有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建設部通過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匯總水質報表,從1999年5月起每月在《建設報》和《中國市容報》上定期發布全國36個重點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供水企業(自來水廠)的出廠水和管網水質量狀況。目前只公布濁度、余氯、細菌總數和總大腸菌群等四項日常檢測的簡分析指標,從一年的公布結果看,每個城市4項指標的綜合合格率都在98.25%以上,符合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和《城市供水行業200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的要求,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映。但與此同時,社會上要求更全面了解供水質量狀況的呼聲也日漸高漲。為此,建設部正在組織專家訂定供水水質全分析數據的公報方案,預計今年底或明年初將以適當的方式公布35項全分析指標,屆時,公眾將了解到更多有關供水水質的信息,不久將來還會有更多城市的供水水質狀況被逐步公布。
2 建立水質監管體系,代公眾行使監督權
用水消費者在獲得水質知情權的同時,也獲得了對水質的監督權,即消費者有權核查自已飲用的水是否符合相應的水質標準,但作為每個個體消費者而言,往往因缺乏監測手段而沒有能力去行使這項權利。因此,公眾的監督權通常由政府機構或政府委托的有關機構代為行使。根據《規定》要求 ,我國城市供水水質管理實行“企業自檢、行業監測和行政監督”相結合的制度。
(1)企業自檢是通過設在企業內部的水質檢驗中心或水質檢驗室或水質檢測科進行的,這是供水企業對出廠水、管網水和水源水的日常檢測。
(2)行業監測的工作主要由分布在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的國家站來完成,這些國家站都通過了國家技術監督局的計量認證,其監測結果具有法定效力。作為“國家網”的牽頭機構,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又稱國家總站)根據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行使全國城市供水水質監督檢查職能,并定期或隨機抽檢國家站所在城市的供水水質狀況。其它城市的監測工作主要由“地方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的地方站來完成。兩級網(國家網和地方網)、三級站(國家總站、國家站、地方站)組成了我國城市供水水質的行業監測體系。目前,“國家網”比較鍵全,已有36個國家成員站;地方網正在積極的組建中。
(3)行政監督按管轄權限分級實施: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城市供水質管理工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內的城市供水水質管理工作;城市人民政府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內的城市供水水質管理工作;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中心受建設部委托也承擔部分行政監督職能。此外,衛生部門的各級衛生防疫站對生活飲用水實行衛生監督。
總之,上述3個層次的水質監管體系對于保證供水安全和改善供水質量起到了重要的監督作用,這是體現公眾監督的重要形式。當然,并不排除公眾選擇其它適當的方式行使自已的監督權利。
3 明確水質管理責任,替公眾行使處罰權
為公眾提供符合現行標準的安全用水是供水企業義不容辭的職責,客觀、公正、科學地為公眾提供水質狀況監測數據是各級水質監測站的神圣使命。這是公眾的期望,也是政府的要求。所以,《規定》中不僅為與供水有關的各方明確了水質管理責任,還制定了違規的處罰條款。
對于供水企業,若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單位給予警告并處以不同程度的罰款。這些行為主要包括:供水水質達不到國家或者地方有關標準規定的;未按規定進行水質檢測或者委托檢測的;未按規定上報水質報表的;未按規定對各類(二次供水)儲水設施進行清洗消毒的;或有危害城市供水水質安全的其它行為的。
對于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站,若違反本規定,未按照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進行監測和隨機抽檢的;或未按照規定上報水質報表或者提供虛假水質監測數據的,也將受到警告和罰款。對使用不合格的水質檢測材料、設備和造成事故的還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對于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的水質監測機構的管理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循私舞弊的,《規定》要求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外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該《規定》經過一年半的施行,總體情況是良好的,某些不完善的地方有待于積累經驗后予以修訂。
4 提高城市供水質量任重道遠
我們講成績并不是為了掩蓋缺點,而是希望公眾了解,政府、企業及有關機構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人民的身體健康做了許多努力。但由于現實情況離公眾的要求仍有一定距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所以政府和企業仍須繼續努力,提高供水質量的任務仍很艱巨。從目前情況和發展趨勢看,至少有3個問題特別令人擔擾,需要引起政府重視。
首先是水污染日趨嚴重。據調查,目前已有近90%的城市供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對供水企業的凈水工藝造成了很大壓力,保征供水水質的難度在加大。預計到2030年左右,城市污水排放量將增加一倍多,供水水源將受到更嚴重污染的威脅。
其次是供水管網老化嚴重。許多老城市的供水管網因年久失修,早已到了“退休年齡”卻仍在“超期服役”,這不僅增加了水量漏失,還可能導致“二次污染”,管道內壁腐蝕結垢極易滋長細菌,水流沖刷管道內壁銹蝕部分,有可能降低水的質量。
再次是公眾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公眾希望我國盡快與發達國家執行的水質標準接軌。估計在我國加入WTO之后,要求提高水質標準的呼聲會更加高漲。
因此,我們面臨的形勢是嚴峻的,任務是艱巨的。公眾的期望可以理解,問題的關鍵是政府如何引導?如何決策?為此,提出如下幾點建議,權當拋磚引玉。
(1)正確引導消費,逐步提高標準。政府要正確引導公眾進行合理的用水消費,不要不切實際地一味去追求所謂的高標準。要謹防少數人或少數企業為了自已的商業利益而不擇手段地誤導百姓,使其陷入既不安全又不健康的用水誤區。事實上,每個國家在不同時期執行的水質標準通常是與這個國家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水源狀況相適應的。我們要根據國情,把絕大多數普通大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但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盡快修訂水質標準,逐步提高供水質量。
(2)轉移工作重心,加大水質投資。近年來,國家為拉動內需,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城市供水設施的能力建設已明顯超前,而用水量卻沒有顯著增長。1999年的“供需比”(平均日供水能力與最高日需水量之比)已達到1.6,正常情況是1.2左右。相比之下,污水處理設施的能力建設卻嚴重滯后,用于改善水質的投資欠帳太多。如美國近30年來,雖然供水設施的能力沒有增加,但供水的投資卻一直在增長,這些投資主要用于改善和提高水質。因此,要提高水質標準,必須加大在工藝改進、管網改造、檢測監測和水源保護等方面的投資力度。
(3)加強法規建設,強化水質監管。隨著我國加入WTO,會有更多的供水企業通過特許經營權的競爭轉讓等方式交由非公有制企業經營管理,原來國有的自來水公司也將逐步脫離政府部門,實行企業化管理,城市供水企業經營主體的這種多元化趨勢,客觀上要求政府加強對水質管理的法治建設,因此,要適時修訂《城市供水水質管理規定》,并在條件成熟時出臺《供水水質管理條例》,進一步健全水質公告制度和水質監管體系。目前的水質監督體系由于缺乏財政經費的支持,許多監測站的人、財、物仍依附于供水企業,盡管這些監測站儀器設備、技術人員和監測水平都是一流的,所提供的監測數據也得到了國家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的認可,但其公正性也常常受到質疑,此問題有待解決。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