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兵 (河南洛陽石油化工總廠 供水車間,河南 洛陽 471012) 摘要:煉油循環冷卻水系統余氯控制合格率低,產生大量微生物和生物粘泥。經分析,造成余氯控制合格率低的原因是加氯機的能力不夠,通過試驗,延長加氯時間來提高加氯量,從過去的每天連續加氯3h,到現在的每天連續加氯12h,加氯量由每天70kg,提高到250kg,滿足了工藝要求。 關鍵詞:循環水;余氯;合格率 中圖分類號:X742;TU991.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2455(2004)01—0028—02 控制微生物大量繁殖和預防生物粘泥大量出現是循環水處理的主要任務之一。目前流行的敞開式循環水系統采用的處理方案是:每天沖擊式投加液氯,用于控制循環水中的微生物以避免出現大量的生物粘泥,這是主要的殺菌、抑菌手段,每月投加1-2次的非氧化性殺菌劑,用于消除由于長期使用液氯而造成微生物的抗藥性,此外在出現介質泄漏或水質惡化時投加粘泥剝離劑進行處理。 根據長期的生產運行經驗,每天沖擊式投加液氯3個小時,加氯3h后分析循環回水中的余氯,將其控制在0.5-1mg/L就可以較好的控制微生物的繁殖和避免生物粘泥的大量出現。 2003年6,7月份,煉油循環水系統余氯平均值0.32mg/L,合格率僅為25%,由于余氯控制合格率偏低,致使涼水塔塔壁上滋生了大量的藻類,系統中也出現了粘泥,7月份,重整裝置有1臺換熱器換熱性能差,滿足不了工藝要求,打開檢修時發現粘泥堵滿了換熱器芯子。這個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安全供水和生產裝置冷換設備的高效運行。 1 原因分析 1.1 加氯機能力 根據傳統的折點加氯理論,加氯量應在5mg/L以上[1]。煉油循環水系統在1999年以前,供水量為9000t/h,加氯機的能力為20kS幾,加氯量是2.2mg/L,余氯的控制合格率可以達到85%以上。1999年以后,隨著生產裝置的擴能,供水量增加到20000t/h,但加氯機改造時僅提高到30kg/h,加氯量降為1.5mg/L。加氯機的先天能力不足,同時沒有及時增加液氯的投加量,造成余氯的合格率偏低。2003年1月至8月份,控制最好的月份余氯合格率僅為70%,也驗證了這一結論。 1.2 微生物和有機物的影響 按照微生物的生長理論,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每升高10℃,微生物的生長速度增快1.5-2.5倍[2]。2003年7月份與1月份相比,循環水冷水溫度高出4℃,因此在7月份,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消耗了更多的氯,造成需氯量增加。 循環水的化學耗氧量指標(COD)是表征水中有機物、還原性物質的多少,它的變化也直接影響到需氯量。自2003年6月份開始,為了節約用水,生產裝置的機泵冷卻水排入循環水系統進行回收,由于機泵冷卻水中經常含油,造成COD數值升高,特別是7月份,COD數值最高達到了5.84mg/L,也造成需氯量的增加。 綜合上述的分析,在2003年6,7月份,由于循環水溫度升高,造成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數量增加,同時由于回收含油的機泵冷卻水造成COD的升高,引起了煉油循環水系統需氯量增加和余氯控制合格率偏低。 2 對策 2.1 降低循環水的COD 指導和監督操作人員提高斜板隔油池的收油操作頻次,收油操作由每周1次改為2次,努力減少進入煉油循環水系統中的油類物質,該措施實施后,8月份COD的平均值比7月降低了17%。 2.2 增加液氯的投加量 增加液氯的投加量的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煉油循環水余氯分析數據 日期 | 時間 | 回水余率/(mg·L-1) | 7月21日 | 15:30 | 0.308 | 16:30 | 0.334 | 7月21日 | 14:30 | 0.33 | 16:30 | 0.38 | 7月28日 | 11:30 | 0.22 | 14:30 | 0.31 | 16:30 | 0.32 | 7月29日 | 11:30 | 0.26 | 14:30 | 0.64 | 從2003年7月20日開始,煉油循環水系統每天連續加氯12個小時,通過延長加氯時間來增加液氯的投加量,液氯的投加量從每天70kg增加到250 kg,以滿足循環水中額外增加的需氯量,從而提高余氯指標的合格率。采取以上措施后,8月份余氯的平均值為0.55mg/L,余氯控制合格率較7月增加了1倍。 3 結論 生產實踐表明,在加氯機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通過延長加氯時間來增加液氯的投加量,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循環水中的余氯及合格率,控制微生物的繁殖和避免大量生物粘泥的出現,保證循環水的處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許保玖.給水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2] 鄭能靖.石油化工冷卻水處理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89. 作者簡介:王紅兵(1971—),男,河南盂津人,工程師,畢業于 江蘇石油化工學院,電話(0379)6992160,whblll@t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