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市場化探討

論文類型 基礎研究 發表日期 2002-11-01
來源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機電委員會機械專業四屆二次學術交流年會
作者 蘇建龍
關鍵詞 污水處理 產業化 市場化 探討
摘要 發展遭遇資金瓶頸    我國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按照全國環境保護“十五”規劃的目標,到2005年,所有城市都要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45%,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要達到60%。要達到國務院規定的這一目標,全國還要新建1000多座城市污水 ...

發展遭遇資金瓶頸 

  我國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把實現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重大戰略,按照全國環境保護“十五”規劃的目標,到2005年,所有城市都要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45%,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要達到60%。要達到國務院規定的這一目標,全國還要新建1000多座城市污水處理廠,新增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2600萬噸/天,總投資將達近千億元人民幣。投資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費用如此之大,建成后維持這些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行也需高額費用。面對如此龐大的治理市場和巨額的資金投入,在當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急需建設及資金嚴重短缺的雙重壓力下,政府投資、政府建設、政府運行的傳統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
  1、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主要是由政府財政撥款建設,但由于各級政府財力有限,而污水處理廠投資一般卻要幾千萬到數億元人民幣,財政撥款與此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
  2、已建成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運行,一方面由于生活污水處理費未開征或征收水平低,造成運行維護經費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國家統管的事業單位運作體制導致缺乏市場競爭機制,運行成本居高不下。使城市污水處理廠或長期處于虧損運營,成為政府財政包袱;或由于經費短缺,處理設施處于不良運行狀態,國家的大量投資沒有起到應有的環境治理效果。
  3、我國現有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資金有很大部分來自于國外貸款,而獲得國外政府貸款的條件往往是要引進貸款國成套設備作為污水處理廠的配套設備。因此,利用外資而擴大的環保產業規模并不一定能為我國的環保設備生產企業帶來更多的好處。
  再者,進口設備的價格一般是國產設備的4倍以上,這造成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成本過高,同時,還存在一定的匯率風險。
  由此可見,城市污水處理市場需求和現實狀況的差距,顯示出污水處理的巨大潛在市場,但在傳統的城市污水處理市場投融資體制下,資金短缺無疑是制約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市場化發展的瓶頸。要全面啟動城市污水處理市場,將潛在市場轉為現實市場,關鍵在于改變現行單一的政府投資和運營管理模式,拓寬投融資,實現投資多元化。

政府歸位打造市場通路

  城市污水處理是一項關系到社會每個成員的公益事業,政府對其責無旁貸,但在現行模式無法解決資金短缺這個瓶頸的時候,政府應該改變以往單純投資者的角色,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拓寬投融資渠道,廣泛吸引國內外各種資金投入。政府首先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1、逐步完善一個保障投資者利益的法律法規體系
  隨著建設部宣布逐步放開非國有經濟進入城市市政公用行業的限制,各省市也紛紛出臺經營性基礎設施的投資政策措施,一時間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投資成了各大投資商的關注焦點。在發達國家,該領域就一直以其投資回報穩定,風險小而備受資金雄厚得投資者青睞。但是,在我國這還是個新興的話題,沒有多少實際運作的經驗,更缺乏相關法律法規體系進行規范。在目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其經營過程中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包括業主變化、收費體系不健全以及各種政策的重大變化等。由于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投資,具有涉及投資金額巨大、投資的回收周期長等特點,因此,投資者對風險的考慮是放在首位的。經營過程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法規約束,使投資者感到風險難測,投資者權益得不到充分保障,是導致投資者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

  2、制定合理的投資回報政策
  專家認為,供、排水企業的凈資產利潤率只有達到6%以上,才能吸引投資者介入。而目前我國城市居民用水價格具有極強的福利性及公益色彩,價格背離價值現象嚴重,開征污水處理費的城市不到全國城市總數的一半,且征收標準低,連污水處理設施日常運行與維護都難以維持,更不可能談贏利。
  可喜的是,經報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委、財政部、建設部、水利部、國家環保總局近日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城市供水價格改革工作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在目前已開征污水處理費的基礎上,以補償運行成本、償還貸款本息、實現微利及合理利潤為目標,盡快將污水處理費調整到適當水平。在一些重點整治流域,污水處理費已經達到了1.10元/噸或以上的水平。如果各地政府能夠在全國水價改革精神的指導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切實推行落實水價改革政策,可以預見在今后的幾年內污水處理費的征收將逐步提高到位,而該領域的投資回報水平趨于合理,全面推動水處理產業化、市場化指日可待。

  3、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
  目前還未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環保產業標準體系尚未建立,不正當的市場競爭和一些地區地方保護主義較嚴重。我國的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要由國家有關部門批準,長期以來,由于受地區、行業條塊分割和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缺乏全國性的、開放的和規范有序的市場。如大多數環保產品沒有標準;環境保護工程建設中回避招標和招投標中弄虛作假等現象;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不允許外地環保產品或者環境服務進入本地市場,采取各種方式限定、變相限定單位或個人只能經營、購買、使用本地生產的環保產品或者只能接受指定企業或者個人提供的環境服務,搞市場封鎖;有些地方片面強調當地環境保護建設項目所需的設備和產品要在當地生產,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這不僅會滋生腐敗,還將會對新興的環保市場產生不良的影響,挫傷廣大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和積極性。因此,當前亟待建立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

拓展投融資渠道

  我國“十五”期間建設、運營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所需的資金巨大,僅依靠政府籌資顯然不夠,必須引入市場機制,拓展投融資渠道,而以政府特許權形式引入私人資本達到融資目的為特征的BOT模式,包括準BOT模式、TOT模式、托管運營模式和供排水“一體化”模式,是解決此問題的良策,下面分別對這幾種模式進行探討。

  1、BOT模式。
  即建設-運營-移交,對政府而言,政府付出的不再是一次性的巨額財政資金,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特許經營權”。即政府可以用將來的按政策征收的污水處理費來發揮現實的環境效益,變以前的一次集中支付為分期支付,可以進一步減輕財政壓力。其次,有利于投資主體和投資結構的多元化。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在我國歷來是政府投資,投資結構單一,在立項、選項和建設過程中管理漏洞多,難度大,而且限于政府財力,積壓項目較多。采用BOT模式,可以從國際、國內乃至民間多渠道融資,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資本在短時間內能夠迅速放大,而且通過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項目管理水平、技術水平都會有較明顯的提高。

  2、準BOT模式。
  此種模式是完全BOT模式的變形,其特點是項目操作依然按照BOT模式,不同的是政府投入部分資金如國債,是項目公司的股東之一。此種方式可以提高投資者的信心,減輕投資者的資金壓力,非常適合資金實力較弱的國內環保企業的運作。

  3、TOT模式。
  即移交-運營-移交,與BOT方式相比,TOT方式具有以下特點:
  (1)對政府來講,通過TOT方式出讓特許經營權,可以最大限度地籌集城市污水處理與管網建設所需資金,并且可以盤活政府存量資產,利用變現資金進一步加快新的污水處理廠建設。
  (2)對于投資者來講,由于其受讓的是已建成且正常運營的項目,建設期的風險完全不用承擔,因此會產生較大興趣,盡管其投資回報率會略低于BOT方式。

  4、托管運營模式。
  相對于BOT及TOT兩種方式,委托運營方式具有以下特點:對于政府來講,無法通過此種方式收回投資,籌集建設資金,只能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對企業而言,前期投入非常小,運營期間的支出與從政府取得的污水處理服務費相對穩定,風險較小,收益較低。

  5、供排水“一體化”模式。
  該模式是將城市污水處理項目與自來水項目打捆成一體,采用BOT方式建設。
  相對于以上幾種模式,供排水"一體化"模式對于投資者來講,由于自來水項目具備投資回報高、政策風險小的特點,和污水處理項目相比具有更高的投資價值。而且,可以將自來水收費體系與污水收費體系合二為一,有效地防范投資風險。此種模式在目前法律法規不健全的現在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同時由于目前我國水價體系的特點,相對于水的處理成本,自來水處理成本遠低于污水處理成本。而自來水的水價遠高于現在的污水排放費。這樣的項目對投資者更有吸引力。而且投資回報高于單純的污水處理BOT項目。
  基于以上幾種模式,從產業化方面考慮,可以對新建污水處理廠項目,采用BOT投融資方式。它是一種“交易雙贏”的思路:政府以未來市場高速增長的收益來換取資本對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的投入,加快城市發展步伐。對國家為改善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環境治理投入的國債項目,可以采取準BOT模式。對近期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項目,采用TOT方式,有利于盤活存量資產,利用變現資金進一步加快新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對早期已建成且不適合采用TOT投融資方式的污水處理項目,采取委托運營模式。在給水缺口較大地區,可以采取供排水"一體化"模式。

民族環保企業不進則退

  中國環保產業是伴隨著國家對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的日益重視而發展起來的。與國內業已成熟的其他行業相比,規模小,多為中小型企業,且自有資金少,而以上探討的幾種模式除托管運營模式外,無一不與環保企業的自身資金實力、融資渠道、管理和技術水平有關。因此,資金緊缺不僅是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市場化的發展進程瓶頸,也是制約著中國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的因素之一。
  只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經濟實力,確定好投資規模,選擇好投資項目,一方面積極擴寬企業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同時采取資本運作的方式建立安全的投資退出渠道,在環保市場的投融資領域,國內有實力的環保企業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但與國外大型水務公司或投資機構相比,我們國內企業的資金實力差距很大。隨著WTO的開放,國外大型水務集團的登陸,它們帶來的巨額資本、先進技術和優秀管理人才,將會對中國環保產業產生巨大的沖擊。因此,環保企業應清醒地認識到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國外環保企業,當前務必抓住城市污水處理走向產業化、市場化這一契機,在國外環保企業全面進入中國之前,搶占水處理市場一席之地。
  在未來的城市污水處理產業化、市場化發展中,尤其是在WTO的沖擊下,國內污水處理企業將向兩個方向發展:一類是規模大、實力強的公司逐步發展成為集融資、設計、建設、運營為一體的綜合型公司;一類是成為主要從事污水處理領域某一單一業務的小規模專業性公司。


  (作者簡介:蘇建龍,博士,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所博士后。1996年“HT-6M托卡馬克水平位移控制系統的研究”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三等獎,“高濃度有機廢水的降解研究”獲中科院博士后基金的支持。)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