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生物除磷脫氮的幾種實用新工藝
劉章富1,熊楊1,侯鐵1,劉津蓉2
( 1.深圳市市政工程設計院, 廣東深圳 518035; 2.深圳市龍崗廣廈建設監理有限公司, 廣東深圳 518116)
摘 要:介紹了當前城市污水處理中同步生物除磷脫氮的幾種實用新工藝流程及其特點,討論了“工況交替”、“固液分離”和“曝氣形式”等有關問題。
關鍵詞:除磷脫氮;工況交替;固液分離;曝氣形式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0-4602(2002)09-0065-04
近十年來,同步生物除磷脫氮一直是城市污水處理的熱點。現介紹幾種新工藝流程。
1 工藝流程
1.1 改良 A2/O 工藝
改良A2/O工藝如圖1所示。
該工藝綜合了A2/O工藝和改良UCT工藝的優點,即在厭氧池之前增設厭氧/缺氧池。回流污泥和一部分污水進入該池進行反硝化以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消除(或大大降低)了回流污泥中硝態氮對后續厭氧池的不利影響,有利于厭氧池的聚磷菌釋磷同時抑制了絲狀菌的繁殖,改善了泥水分離性能,從而使運行穩定、處理效果更好。
1.2 改良UCT工藝
改良UCT工藝如圖2所示。
UCT工藝的缺氧池分為前、后兩池(即前缺氧池和后缺氧池),好氧液回流至后缺氧池使其中的硝酸鹽進行反硝化,加大該回流比可提高脫氮率,從而減少了回流污泥的硝酸鹽含量。在前缺氧池里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含碳有機物作為碳源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鹽進行反硝化,加大該回流比可提高脫氮率。
該工藝采用兩個缺氧池和兩個混合液回流系統,因而進入厭氧池的硝酸鹽濃度很低,從而提高了除磷效果。如果要使進入厭氧池的硝酸鹽含量更低,COD/TKN的最小比宜為9∶1。
1.3 VIP 工藝
VIP工藝見圖3。
VIP與UCT工藝類似,而不同之處是反應(厭氧、缺氧和好氧)池池體形式和運行參數(表1)。
反應池的分格(每個反應池由數個體積較小的反應池串聯組成)形成了有機物的梯度分布, 從而提高了厭氧池釋磷和好氧池攝磷的速度。由于大部分反硝化都發生在前幾格,所以缺氧池的分格也有助于缺氧池實現完全反硝化。因此,回流到厭氧池的缺氧液中硝酸鹽極少或基本上沒有。
1.4 CASS工藝
CASS工藝如圖4所示。
CASS工藝(循環活性污泥法)是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ICEAS工藝的更新變型,它在主反應區(SBR池)的前面設置了生物選擇器并將污泥回流到這里。生物選擇器是容積較小的泥水接觸區,它可在厭氧或缺氧條件下運行,在接觸區形成了明顯的基質濃度梯度,活性污泥能快速吸附和水解水中的有機物,污泥中的硝酸鹽氮經反硝化去除,而磷得到釋放。生物選擇器能有效地抑制絲狀菌的繁殖。CASS工藝采用潷水器出水,水力工況好,但水頭損失較大(約10kPa)。
1.5 MSBR 工藝
MSBR工藝如圖5所示。MSBR工藝實質上是SBR和A2/O工藝的組合。污水和脫氮后的活性污泥一并進入厭氧區,泥水混合液交替進入缺氧區、好氧區和SBR池,出水由空氣堰排出。厭氧區有機物充足、硝酸鹽含量低,這為聚磷菌的釋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基質梯度大抑制了絲狀菌的繁殖。多次交替的缺氧與好氧工況和三個回流系統使脫氮和吸磷更充分。污泥濃縮區的設置既保障了厭氧區的泥量,又減少了混合液回流量和硝酸鹽進入厭氧區的機會。
SBR池中間設底部擋板,它使池前端的水流由下而上。這時,沉淀底泥可作為截流層,該層在截留、過濾混合液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底泥的濃度,而且泥內還能進行碳源反硝化。
1.6 UNITANKS( UNITANK廊道交替池)
UNITANKS工藝見圖6。
UNITANKS工藝是UNITANK池型的一種,它由三個區(或格)組成,三者水路相通。兩個邊區設有固定出水堰及污泥排出設施,可交替進行缺氧、厭氧、好氧和沉淀工況;中區進行好氧或缺氧、好氧交替工況。污水可分時序進入三區中的任一區,區中“三氧”工況的歷時長短則根據水質等因素確定。
UNITANKS工藝的運行類似于交替三溝式氧化溝。根據監測指標(ORP或DO)值調整曝氣設備供氧情況及攪拌器的開閉,動態地(空間和時間)實現厭氧、缺氧和好氧條件而達到除磷脫氮的目的。
兩個邊區內設有出水槽,當它處于曝氣工況時池中混合液中的懸浮物(即活性污泥)會進入槽內;當邊區作沉淀池使用時最初幾分鐘的出水(出水槽的漂洗水)要回送到池內。
1.7 BIOLAK藝BIOLAK工藝如圖7所示。
BIOLAK工藝是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一種新處理系統,實質上它是同時具有擺動式擴散器和帶防滲膜土池特點的低負荷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曝氣頭借助空氣的壓力不停地擺動,系統的缺氧和好氧狀態通過曝氣鏈的通氣或停氣以及兩條曝氣鏈之間的距離變化來實現。擺動的曝氣頭克服了固定曝氣器使一部分混合液始終處于充氧過飽和狀態而另一部分始終處于不飽和狀態的弊端。由于微氣泡在混合液中的停留時間較長,氧由氣相向液相擴散的推動力較大,因此提高了氧的利用率。池體的建造可利用現有地坑(作成帶防滲膜的土池)以節省投資。
1.8 OCO工藝
OCO工藝見圖8。
圖8OCO工藝OCO工藝是A2/O工藝的更新變型。污水(經格柵和沉砂池處理)進入厭氧區后再進入缺氧區,在缺氧區和好氧區循環一定時間后流入沉淀池。為保證缺氧區反硝化的順利進行,必須使好氧區產生的硝酸鹽進入缺氧區并形成環流。該工藝以攪拌器產生環流,好氧區和缺氧區攪拌器的分別開、停或同時開、停使兩區的污水混合程度降至最低或進行充分混合,以在兩區實現硝化和反硝化。
好氧區、缺氧區的交換及兩區容積的改變(適應水量、水質波動)可通過控制攪拌器和曝氣設備的運行來實現。
1.9 氧化溝工藝
氧化溝工藝見圖9(a~d)。
除磷脫氮氧化溝是常規氧化溝與其他除磷脫氮工藝的結合。工藝a將A2/O與氧化溝結合在一起,稱為卡魯塞爾Bardenpho A?2C(或卡魯塞爾2000)工藝,它由美國EIMCO公司和荷蘭DHV公司聯合推出。該工藝利用了氧化溝的溝道流速(不需將混合液提升),可實現硝化液的高回流比,獲得高的脫氮率,厭氧區的設置達到了同步除磷脫氮的目的。工藝b為五段卡魯塞爾Bardenpho A2C工藝,它在工藝a中的氧化溝末端增設缺氧區和好氧區(再曝氣區),除磷脫氮效果更好。工藝c(珠海香洲污水處理廠)是在Passevell氧化溝的前端增設了厭氧區,多年運行表明溝內的缺氧區和好氧區明顯,同時除磷脫氮效果好。工藝d是在三溝式氧化溝的前面設置了厭氧/缺氧區以獲得更好的同步除磷脫氮效果。
2 討論
2.1 工況交替
工況交替可分為“空間交替”、“時間交替”和“時空(時間和空間)交替”。“空間交替”(一池完成一個工況)的池體容積固定,池體本身不能改變工況參數。而“時間交替”(在一個池體里完成兩個以上工況)可通過改變周期長短和周期內各工況停留時間的比例以方便地調整工況參數,從而為除磷脫氮菌提供適宜的生長和繁殖環境,確保處理效果。“空間交替”的池子數量多,控制內容少,對控制要求不高。而“時間交替”不需混合液回流,池子數量少,控制內容多,對控制要求高。UNITANKS工藝和三溝式氧化溝的運行工況是以“時間交替”為主的時空交替。運行實踐表明“時間交替”性能優良,隨著控制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生物除磷脫氮的工況中“時間交替"會逐日增多,并將成為工況的主要變換方式。
2.2 固液分離的設置
沉淀池是固定設置還是與反應池交替使用,哪一種效果更好?實踐表明交替設置優點多。沉淀與反應(好氧、缺氧或厭氧)交替進行不僅控制了絲狀菌的大量繁殖,避免了污泥膨脹,還消除了池內污泥的局部厭氧問題,能保證混合液的泥水界面清晰,不會產生污泥上浮而影響出水水質。而在固定設置的沉淀池中,由于池體構造、水力流態和運行條件變化,泥水分離會出現異常現象而影響處理效果。
2.3 曝氣形式
實踐表明,反應池多采用鼓風曝氣(占90%以上)。采用鼓風曝氣的池體較深,加之先進的擴散器(具有不易堵塞、產生的氣泡直徑小等特點)不斷出現,使得空氣與液相的接觸面積多、時間長,氧的傳輸效率高,電耗也更省。擴散器在全池池底均布避免了池內出現局部“死區”。通過改變空氣量可實現池內好氧和缺氧工況的轉換以及根據進水水質的變化而實現池內溶解氧的調整。鼓風曝氣的缺點是擴散器和管道數量多。機械曝氣屬于淺層充氧,沒有輸送空氣的管道,但它的氧傳輸效率低,能耗較高,而且由于池體水深較淺,反應池占地面積較大。對某污水廠(4×104m3/d)的兩種曝氣方式的測算表明,鼓風曝氣的配電功率比機械曝氣的省30.1%,采用鼓風曝氣時的占地比采用機械曝氣時省33.5%。綜上所述,除磷脫氮工藝應優先選用鼓風曝氣。
電 話:(0755)3265011×662
E-mail:LiuZF@szmedi.com.cn
收稿日期:2002-04-28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