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密度纖維板廢水處理工藝的改進
劉華
(福州人造板廠,福建 福州 350009)
摘要:以福州人造板廠污水處理系統的整改方案為例,針對原有處理工藝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污水處理工藝改造和擴容改造方案。采用水解酸化、接觸氧化、復配混凝處理熱磨工藝排出的高濃度廢水;采用混凝沉淀法處理木片洗滌工段排出的低濃度廢水。處理的水可回用于生產。
關鍵詞:中纖板廢水;廢水處理;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混凝
中圖分類號:X783.5;X70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2455(2002)04-0064-03
中密度纖維板生產廢水主要來源于水洗工序木片原料的洗滌水和熱磨工序木塞螺旋的擠出水,其中含有纖維素、半纖維素、樹脂、單寧、果膠質等可溶性有機物,以及大量的泥砂、樹皮屑、木屑等機械顆粒及懸浮物。中密度纖維板生產廠的廢水量及水質因所用木片的樹種及水洗工藝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本文以福州人造板廠污水處理系統的調試、運行及系統擴容技改的討論為例,對中密度纖維板廢水處理工藝的完善進行探討。
1 廢水特點及排放要求
1.1 冰量及水質特點
中密度纖維板生產廢水量為3000t/d,其中:中纖板一分廠2400t/d;中纖板二分廠600t/d。水質情況見表1。從該表可知:①中纖板生產廢水m(BOD5):m(CODcr)<0.25,可生化性較差;②懸浮物濃度高,可沉降性較好。
1.2 廢水排放要求
外排廢水的水質需符合《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的二級標準。
2 原污水處理工藝
原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污水經混凝、沉淀一級處理后,出水80%經砂濾后回用于一分廠,20%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設射流曝氣器及空心球填料)進行好氧生化降解,經沉淀、砂濾后送至清水池,達標排放或由泵送至二分廠回用。系統中產生的污泥由泵送至污泥濃縮池濃縮后,用板框壓濾機脫水,泥餅與調節池撈出的沉渣一并送往廢料焚燒爐與干木質廢料混合燃燒,作為中纖板二分廠的生產熱源,以達到廢物資源再利用的目的。
2.1 原工藝存在問題
①廢水的含渣量大
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泥砂、樹皮屑、木屑等顆粒物,因格柵對它們的隔除效果較差,使其大量沉積或懸浮于調節池中,擠占了調節池的有效容積,使水力停留時間縮短,出水水質變差。從而增加混凝工序的藥劑消耗量;另外,還需對調節池定期進行人工清理,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連續運行。
②加藥管道偏小,影響藥劑的正常投加
溶藥間至混凝池的輸藥管線長度有60多米,設有彎頭13個,加藥泵的壓力損失較大。輸藥管道的管徑僅為φ25,加之管道內壁結垢及藥劑中雜質滯留等因素的影響,經常出現堵塞及輸送不暢等問題,影響混凝劑、助凝劑的投加平衡,降低復配混凝效果。
③生物接觸氧化池的曝氣(充氧)不均勻
原有射流曝氣池分為兩格,單格平面尺寸為7.2m×5m,單池平面面積較大,每格池子用2臺射流曝氣器進行曝氣,水的攪動作用不足,有1/3水面形成死角,部分空心球填料堆積在水面而無法隨水流翻滾,影響池子整體的布水和布氣效果,不利于充分發揮接觸氧化池的生化降解作用。
④清水池容積偏小,系統水量難以平衡
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廢水,經生物接觸氧化、沉淀和砂濾后進入清水池,除回用于二分廠、提供溶藥水和少量排放外,還要提供砂濾罐的反沖洗用水。砂濾罐反沖洗時,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需消耗近50m3清水,而清水池的有效容積僅為54m3,水量難以平衡。操作人員為了同時保證清水池的幾路用水需要,往往在反沖洗砂濾罐的前后一段時間內增大接觸氧化池的進水量,以補償反沖洗水量的消耗。由于在短時間內突然提高生物接觸氧化池的水力負荷,造成清水池的水質指標變差,通常需要40~48h方可基本恢復正常。
2.2 對原工藝的改造對策
2.2.1 針對廢水含渣量大的問題,我們采取兩個措施:①在調節池增設了1臺行車機械抓斗,定期將廢渣由池內抓出,經堆渣場自然干化24h后,送至廢料爐作為燃料。②將調節池改為調節沉淀池。即將調節池中隔墻的底部過水口封掉,改底部過水為不同高度的溢流過水,使其在保留調節池功能的同時,提高對廢渣和懸浮顆粒的截留能力。以降低后續處理構筑物的負荷。
2.2.2 針對加藥管道偏小問題,我們采取的措施是:①對堵塞機會相對較少的混凝劑(硫酸鋁)輸送管每3個月接入高壓清水反向清洗一次,每半年用5%工業燒堿溶液進行一次化學清洗。②對堵塞較頻繁且狀況較嚴重的助凝劑(石灰)輸送管,將管徑由φ25改為φ40,將輸送泵由功率為1.1kW的渣漿泵改為3kW的1PN型泥漿泵,并增設中間過渡穩流罐,采用大流量間斷輸送至過渡穩流罐,靠重力自流穩定投加,防堵塞效果良好。
2.2.3 針對生物接觸氧化池的曝氣(充氧)不均勻問題,我們在每格曝氣池中分別增設了2臺射流曝氣器,并通過射流器位置和方向的調整,使池中廢水形成局部“環流”,帶動球形填料充分翻滾,使池子各處充氧均勻,曝氣系統改造后,接觸氧化池的出水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2.2.4 為了解決清水池容積偏小,系統水量難以平衡這一問題,我們將中纖板二分廠回用水的取水點由清水池改至回用池。由于木片水洗以去除泥砂及其它異物為目的,對用水的要求不高,經一段時間的運行證明,回用水池的水質完全可以滿足中纖板二分廠的水洗要求,從而保持了整個系統的水量平衡,避免了生物接觸氧化池因水力負荷的突然增大而造成出水水質的急劇波動,確保外排廢水達標排放。
經過半年多的調試和整改,中纖板生產廢水經處理后,循環回用率達到了95%,外排的廢水達到了國家綜合排放標準的二級新、擴、改標準,檢測數據見表2。
3 擴容改造方案
根據生產發展規劃,中纖板一、二分廠的生產能力預計將提高到原設計生產能力的兩倍,這必然會導致廢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因此,僅運行原有的污水處理系統,其出水將難以達到排放要求,必須對污水處理系統進行相應的擴容改造。
進行擴容改造后的工藝流程見圖2。其特點如下:
①采用生產廢水的清污分流。將高濃度的熱磨擠出水與低濃度的木片洗滌水分別收集,并分別進行處理,針對性較強。熱磨擠出水及木片水洗廢水的水質情況見表3。
②充分利用現有系統中的構筑物,僅增加了新建調節池和水解酸化池及清污分流所需的收集管網,投資省且占地少。
③對高濃度的工業廢水,采用水解酸化工序進行預處理,不但可以去除廢水中的部份有機物,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為后續接觸氧化處理工序取得較好的有機物降解效果提供了保證。此外,由于水解酸化處理產生的污泥量相對較少,可降低污泥處理費用[1]。
④將生化處理工序(水解酸化池和接觸氧化池)置于物化處理工序(混凝池)之前,可大大減少藥劑的投加量,不僅可降低運行成本,而且能夠避免原工藝出現的因混凝沉淀出水中Al3+濃度偏高而抑制微生物、影響生化處理效果的現象[2-3]。
⑤低濃度廢水經一級物化處理后即予回用;高濃度廢水經處理后也充分考慮利用,保留了原處理工藝注重資源綜合利用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唐受印,汪大翚.廢水處理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8.
[2]趙春祿,張明明,馬文林,等.鋁絮凝劑對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影響研究[J].環境工程,2000,(5):28~29.
[3]余維波,黃斌,陳曉陽.ABS廢水處理技術[J].化工環保,2000,(6):52~54.
作者簡介:劉華(1960~),男,江西豐城人,工程師,福州人造板廠環保站站長,福建省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電話13950315265。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至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