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廠反沖洗水回收系統的技術改造
肖利萍1,褚玉芬2,王闖3,張春會1,陳宏4,羅華元5
( 1.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土建學院,遼寧阜新 123000;2.阜新市自來水公司, 遼寧阜新 123000;
3.阜 新市礦務局土建處,遼寧阜新 123000;4.大連市城市供水工程建設指揮部,遼寧大連 116021;
5.臺州市路橋 自來水有限公司, 浙江臺州 318050)
摘 要:針對鬧德海水廠濾池反沖洗水回收系統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集中反沖為分散反沖、改直接回收為沉淀處理后回收、改連續排泥為定量、定時階梯式排泥的技術改造方案,實踐證明該技術方案安全、可靠且能創造明顯的經濟效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反沖洗水; 回收系統; 技術改造
中圖分類號:X703.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0-4602(2002)07-0077-03
阜新市鬧德海水廠的設計供水量為10×104m3/d,采用常規處理工藝,水廠自用水量為供水量的8%,其濾池反沖洗水回收系統改造前存在很多問題。
1 原反沖洗水回收系統
1.1 系統組成
該水廠濾池為普通快濾池,共分兩組,每組6格,每格池子面積為48m2,反沖洗水回收系統主要包括反沖洗水回收水池、回收泵房、排泥井、排泥設備、管路和控制系統。其處理過程是將濾池反沖洗水在回收水池中自然沉淀后,上層較清的水由回收水泵送至穩壓塔回收,下層沉淀的污泥經排泥設備排放掉。
1.2 存在問題
① 采用集中反沖洗方式,沖洗水由高位水池供給,在每天早晨8:30開始逐個反沖,每個池子反沖歷時為6~8min,反沖洗周期為24h,在一個池子反沖時,其他池子仍向清水池送水。由于濾池反沖洗水連續集中進入回收水池,造成短時間內反沖洗水量太大 而來不及在回收水池中沉淀就被回收水泵送至穩壓塔,以致反沖洗水與源水混合比例太大而增大了源水濁度,影響水處理的混凝、沉淀效果且使回收水量和水質極不穩定。
② 反沖洗水采用直接回收,由于回收水池調節容積小、短時間內反沖洗水量太大致使回收水池調節空間、成層沉淀區和壓縮沉淀區遭到破壞并加大了混凝投藥量及沉淀池和濾池的運行負荷,出廠水水質受到嚴重影響。
③ 回收水池的排泥設備在反沖洗時采用連續排泥,但由于排泥設備置于地面下5.7m處的閥門井中,且不適應潮濕環境,致使電動排泥閥無法正常排泥而造成回收水池中污泥大量沉積,占據大量沉淀區空間并造成大量反沖洗水流失,雖經設計、施工單位及水廠多次調整及修理,但都不能使系統正常運行。
上述問題幾乎使整個回收水系統處于癱瘓狀態。
2 技術改造
2.1 改造方案
① 改濾池集中反沖為分散反沖。濾池在1d時間內分散反沖,這樣同一時間內進入回收水池的反沖洗水量減小而使反沖洗水與原水混合比例適當,有助于水處理的混凝、沉淀效果,并保證回收水量,水質穩定,此外還可使回收水率大大提高。
② 改直接回收反沖洗水為沉淀處理后回收。由于濾池分散反沖,同一時間內的反沖洗水量減少可使反沖洗水在回收水池中有足夠時間進行沉淀處理,水中濁度大幅度下降,從而大大減小混凝投藥量及沉淀池和濾池的負荷且使出水水質大大提高。
③ 改連續排泥為定量、定時階梯式排泥。將電動排泥閥(D9T71X-10)改為直動電磁排泥閥(ZCIP-200型)以使排泥設備適應5.7 m深的潮濕環境,污泥在沉泥區有一定的停留時間進行濃縮而大大降低了沉泥含水率和提高了回收水量,并保證污泥區不積泥、反沖洗水不流失。?
2.2 運行程序
公司利用兩個半月的時間對系統的回收水池、濾池、管路、閥門、控制系統進行了改造,試運行后發現閥門動作不能100%正確,原因為該閥門設計介質為漿液,而實際通過的介質為含有顆粒的漿液,為此對該電磁閥進行了改造,改造后系統運行正常。具體運行程序參見表1、2。
運行操作時間應注意:
① 濾池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反沖任務,如遇水質變化可在規定時間內自行調節;
② 泵房須按回收水池的水位記錄情況工作,但回收水池的水位不允許超過2.38m,如出現超水位情況應及時開1臺泵以降水位至2.38m;
③ 按時記錄開泵臺數及時間;
④ 排泥時和排泥后應及時巡視排泥情況及閥門狀態;
⑤ 在冬季水質較好(水中濁度、細菌總數較低),所以反沖洗時間短,反沖洗水的水質較好,沉淀時間短,污泥量少。
3 運行效果及效益分析
3.1 運行效果
回收水系統技術改造前后運行效果分析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改造后濾池的反沖洗周期延長、回收水池的有效容積增加、沉淀時間延長而使沉淀去除率和出水水質大大提高,回收水量和回收率也大大提高,整個系統運行狀態良好 。?
3.2 經濟效益分析
工程改造實施后,回收水量達到2700~3700m3/d,則比改造前多回收水量為73×104m3/a,可創造效益達146萬元/a(按制水成本為2.00元/m3計算)。
投資、效益分析:
① 改造系統基本投資
設備購置費為11萬元,工程改造費為3萬元,總投資為14萬元。
② 運行費用
改造前后的折舊、維護費、藥劑費基本不變,改造前動力費用為30 kW×1h×1臺×365d×0.60元/kW·h=0.66萬元,改造后動力費用為30kW×4h×2臺×365d×0.60元/kW·h= 5.26萬元,改造后增加效益為146萬元。
③ 投資償還期
? n=14.00/[146-(5.26-0.66)]=0.1a
4 結論
對回收水系統進行的改濾池集中反沖為分散反沖、改直接回收為沉淀處理后回收、改連續排泥為定量、定時階梯式排泥的技術改造,大大提高了回收水質和水量,且較改造前更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技術值得向各水司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柯水洲,袁輝洲.濾池反沖洗水回用的小試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1999,26(1):10-12.
[2]嚴煦世,范瑾初.給水工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電 話:(0418)3351106(H) 3350641(O)
E-mail:sskkmm@mail.china.com
收稿日期:2002-01-09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