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兩部制水價對供水價格目標的影響
傅平,張天柱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北京100084)
摘 要:水價目標是制定和實施水價管理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國于1998年頒布了《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的兩部制水價,現以北京市家庭用水為例分析兩部制水價對居民承受能力、效率、公平和節約用水等供水價格目標的影響,為合理實施兩部制水價提供決策依據。
關鍵詞:水價目標;兩部制水價;分析
中圖分類號:TU9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 1000-4602(2002)04-0026-03
1 水價目標?
水價目標是制定和實施水價政策的核心。現有文獻對城市供水價格政策的目標有多種表述,如我國《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十條規定:“制定城市供水價格應遵循補償成本、合理收益、節約用水、公平負擔的原則”;經濟與合作組織(OECD)把水價目標歸納為分配(經濟)效率、公平、財務需求、公眾健康、環境效率、用戶的接受和理解、管理成本[1];一些學者把供水定價原則表述為公平性和平等性、水資源高效配置原則、成本回收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2];加拿大的Grima教授歸納的水價目標包括回收成本、使供水者獲得微利、有效配置資源、降低平均用水量和用水量、易于理解和操作管理[3]。
對水價目標的表述雖然不盡相同,但其內容可概括為:自來水公司收支平衡、用水戶的承受能力、效率、公平和節約用水。
2 兩部制水價的測算結果?
根據《辦法》中兩部制水價的計算方法對1999年北京市家庭用水數據進行了模擬測算,結果如下:自來水公司收支平衡條件下的兩部制水價的容量基價、容量水價和計量基價分別為0.295元/m3、5.0元/(戶·月)和1.455元/m3。與之相應的單一制水價(平均成本價格)為1.934元/m3。
進一步測算的各類家庭的用水量和水費支出分別見表1、2。
3 兩部制水價對水價目標的影響?
在兩部制水價設計中已經優先保證了企業收支平衡目標,所以討論兩部制水價對水價目標的影響時不再考慮企業收支平衡,只分析其對居民承受能力、效率、公平和節水等目標的影響。
3.1居民承受能力
用水費占收入的比例來衡量居民對水價的承受能力。表3是根據測算結果計算的各類型家庭在不同水價結構下平均每戶水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由表3可見,在兩部制價格下所有家庭平均水費支出為22.1元/(戶·月),占可支配收入的0.93%。對北京市規劃市區居民所做的抽樣調查表明,目前居民家庭實際水費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為1.15%[4],現居民對兩部制水價具有承受能力。?
從表3中還可發現,在兩部制價格下低收入家庭支付的水費平均為15.6元/(戶·月),占其可支配收入的1.07%,這個比例在絕對量上并不大,低收入家庭可以承受。考慮到兩部制水價測算中的利潤率是按政府投資被允許的最大利潤率6%核算的,如果降低利潤率,那么低收入家庭將更容易承受。
利用投入產出模型分析自來水價格上漲對物價影響的觀點為:“各種用水價格上漲1倍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將上漲0.57%,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將上漲0.06%,這樣的影響效果,居民、各行業以及整個社會都能承受”[4]。對比來看,測算所得的兩部制水價不足1999年北京市居民用水實際價格(1元/m3)的2倍,因此居民應當能夠承受它所引起的價格指數上漲。?
3.2 效率
從表2可見,同樣是在收支平衡條件下,所有家庭的兩部制水費卻要比單一制水費多0.4元/(戶·月),同時用水量也相應增加了0.6m3/(戶·月)。增加用水量能增加效用(居民因消費物品或服務而獲得的“滿足”),而增加水費又增大了代價。在多付錢多用水和少付錢少用水之間居民會如何選擇呢?經濟學認為居民與其他經濟主體一樣要從“邊際”的角度理性地作出決策:消費自來水直到再消費額外一單位自來水獲得的收益等于為消費該單位自來水而付出的代價為止。所有居民都這樣行動的結果就是使他們的總剩余最大化,也就是社會福利最大化。理論上兩部制價格的社會福利比單一價格的大,即兩部制價格比單一制價格更有效率。?
比較兩種價格結構的效率即社會福利要采用消費者剩余來衡量。在數學上,消費者剩余等于需求函數對價格的積分,因此根據北京市規劃市區家庭用水需求函數[4]:?
lnQ/Y=-5.244-0.161·lnP (1)?
式中?Q——用水量?
?Y——可支配收入?
?P——自來水價格?
-0.161——需求價格彈性?
兩部制水價和單一制水價對應的消費者剩余之差ΔS可由定積分計算得5.5元(見圖 1)。?
由于尚未考慮容量水價,故5.5元還不是兩部制價格比單一制價格凈增加的社會福利,扣除容量水價5.0元,實際的社會福利增量應為平均0.5元/(戶·月)。計算結果表明,兩部制水價的確比單一制水價增加了北京市居民使用自來水而獲得的社會福利。
3.3 公平
不同收入家庭在由單一制水價變更為兩部制水價后的月平均水費支出變化和月平均用水量變化的計算結果見表4。
由表4可見,由單一制水價變更為兩部制水價之后,低收入戶、中等偏下收入戶和中等收入戶的水費支出都在增加,收入越低的家庭增量幅度越大,低收入戶的增幅達到平均2.2元/(戶·月);而中等偏上收入戶和高收入戶的水費支出卻減少了,特別是高收入戶的水費支出明顯減少,其減幅達平均2元/(戶·月)。?
同時由單一制水價變更為兩部制水價后,各類家庭的用水量也都在增加,但是收入越低的家庭用水量增量越小,低收入戶增加的用水量(平均為0.3m3/戶)不足高收入戶(0.8m3/戶)的50%(見圖2)。
由圖2可見,水費支出的變化與用水量的變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低收入戶用水量增幅最小,其水費支出卻增加得最多;高收入戶用水量增幅最大,其水費支出反而減少了,這說明《辦法》中的兩部制水價具有“劫貧濟富”的性質,并且對收入越低的家庭越不公平。?
3.4 節水?
從計量基價看,兩部制的計量基價低于單一制的平均成本價格,這對于需求價格彈性<0的自來水來說意味著居民在兩部制水價下比單一制水價下消費的自來水要多,表1的測算結果也已經證實了這個推斷,而且當計量基價越接近供水邊際成本就越能刺激居民消費自來水。這說明如果僅僅從節水的角度看,《辦法》中的兩部制水價比單一制水價效果差,但這也不是說單一制水價就一定是節水的。測算結果表明,收支平衡的兩部制水價和單一制水價使北京市居民的水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分別為0.93%和0.92%(都不足1%)。有關研究表明,水費支出占家庭收入的1%時對居民心理影響不大,占2%時居民開始關注水量,占2.5%時注意節水,占5%時認真節水,占10%時則考慮水的重復利用[5~7]。根據這一論斷,目前兩種價格結構下的收費水平離能夠有效發揮節水作用的收費水平還差得很遠,其主要原因是水資源費太低以致于自來水公司實現收支平衡目標時的水費仍然很低。因此提高水價、促進節水的關鍵在于合理考慮水資源費的計量征收。
從容量水價看,為了使自來水公司實現收支平衡,容量水價被確定為5.0元/(戶·月),因 而計劃平均消費量就必須被確定為5.5m3/(人·月),比平均用水量[3.8m3/(人·月)]高63%,除了比高收入家庭的平均用水量[6.3m3/(人·月)]低以外,比其他類型家庭的都要高,甚至是低收入家庭平均用水量[2.2m3/(人·月)]的2.5倍(見表5),可見此價格所對應的平均消費水量勢必刺激居民(至少是收入較高的家庭)消費更多自來水,而不利于節約用水。
4 結論?
《辦法》中規定的兩部制水價對不同水價目標的影響研究表明:
①兩部制水價在居民承受力方面沒有障礙,也能夠使居民的福利有所增加,但是它對收入越低的家庭越不公平,而且不利于節約用水。
②在多個水價政策目標中,如果認為主要目標是自來水公司收支平衡和促進社會福利而不必兼顧公平和節水目標,那么就可以選擇實施《辦法》中規定的兩部制水價;但如果決策者認為后兩個目標也很重要,那么該兩部制水價就難以實現預期的設想。
參考文獻:
[1]OECD.Household water pricing in OECD countries[M].Paris:OECD,1999.
[2]沈大軍,梁瑞駒,王浩,等.水價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3]Grima A P.Residential water demand:Alternative choice for management[M].Toronto: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72.
[4]北京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北京市水的合理價格體系及實施策略研究(送審稿)[M].北京:北京經濟信息研究中心,2000. [5]傅國偉,曾思育.水價與水環境的相互影響關系[J].中國給水排水,1999,15(4):33-34.
[6]植草益.微觀規制經濟學[M].朱紹文,等譯.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
[7]北京市統計局.北京統計年鑒200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
電 話:(010)62785610?
E-mail:fp01@mails.tsinghua.edu.cn
收稿日期:2001-11-04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