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菊酯類、雜環類農藥廢水細菌降解研究

論文類型 技術與工程 發表日期 2001-12-01
來源 第二屆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學術研討會
作者 王軍,劉寶章,任久長
摘要 王 軍 劉寶章 任久長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 10087 課題背景   農藥廢水的治理是目前環保工作的難點之一。新型化學農藥一擬除蟲菊酯類、雜環類農藥,化學結構復雜,合成步驟多,中間體繁雜,致使這兩類農藥廢水成分極其復雜,含有大量有毒或難降解的有機化合物,以及CN-、Cl-、SO42-等無機鹽,對 ...

王 軍 劉寶章 任久長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 10087

課題背景

  農藥廢水的治理是目前環保工作的難點之一。新型化學農藥一擬除蟲菊酯類、雜環類農藥,化學結構復雜,合成步驟多,中間體繁雜,致使這兩類農藥廢水成分極其復雜,含有大量有毒或難降解的有機化合物,以及CN-、Cl-、SO42-等無機鹽,對生物體毒害極大。在國外一般采用代價昂貴的、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焚燒方法。在我國,這類農藥的廠家大多建有生化處理裝置,但目前幾乎沒有一家能夠獲得理想的處理效果。擬除蟲菊酯類、雜環類農藥低毒(對人畜)、高效、低殘留量、環境相容性好,將逐漸取代有機磷農藥。考慮到實際需要與將來應用前景,我們進行該類農藥及其廢水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并在南京第一農藥廠進行現場試驗。

研究方法

1、材料
  土壤樣采自南京第一農藥廠廢水處理車間排水口附近的砂土,剔除雜草雜物。
  營養培養基:蛋白陳10g,牛肉膏5g,NaCl5g, 1000mLH2O中。pH值7.2。選擇性培養基VK的無機鹽溶液:K2HPO4 0.1g,MgSO4.7H2O 0.2g,(NH4)2SO4 0.1g,CaSO40.04g,FeSO4.7H2O 0.01g,1000MlH2O中。pH值7.2-7.4.綜合有機廢水取自南京第一農藥廠集水池,有關性質見表1。

表1 有機廢水的有關性質 COD(mg/L) BOD(mg/L) pH 鹽度(%) CN-(mg/L) 1.0-2.0×104 2000-3000 10-12 4.0-6.0 30-40

  吡蟲啉、噠螨靈、溴氰菊酯、甲氰菊酯、醚醛、咪唑烷等成品農藥來自南京第一農藥廠,商品級。苯、吡啶,市購,化學純級。
2、試驗步驟
  
降解菌的富集:取10g土樣加到1000mLL富集培養基中,調整pH值7.2左右,置于恒溫振蕩器上,30℃,120rmp連續震蕩培養48小時。移取10mL活性培養液于100mL選擇培養基中,置于恒溫振蕩器上,30℃,120rmp連續振蕩培養48小時。從上述活性菌液中挑取、一環在VK固體培養基上劃線,連續培養數天直至平板上出現明顯可見的菌落。
  液體轉移培養:從平板上挑取單個菌落移入含10mL選擇培養基(廢水作為能源、碳源)的25mL小試管中,置于恒溫振蕩器上,30℃,120rmp連續震蕩培養24小時。
  廢水降解試驗:以10% 的接種量,將上述單株苗的24小時活性培養液轉移交原底水與VK無機鹽溶液不同配比的培養基中(250錐形瓶),置于恒溫振蕩器上,30℃,120rmp連續底物利用試驗:在100mLVK無機鹽溶液中分別添加:苯5mL,,吡啶0.5mL,醚醛2.0mL,二氯1.0mL,咪唑烷50mg,吡蟲啉100mg,噠螨靈100mg,制成瓊脂培養基。接種培養48小時的活性菌液0.1mL于上述含有不同底物的平板上。
  HgCl2的抗性試驗:在以廢水作為能源的VK選擇培養基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HgCl2,制成瓊脂培養基。接種培養48小時的活性菌液0.1mL于上還含有不同濃度HgCl2的平板質粒檢測:質粒提取、分離采用堿裂解法,用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質粒。

結果與討論

1、分離菌株的部分生理生化性狀
  通過富集、分離、純化,最后篩選得到了3株能以有機廢水作為唯一能源的降解菌株,其部分生理生化性狀見表2。

表2 3株細菌的部分生理生化性狀 菌株 需氧性 運動性 耐鹽性(NaCl%) 對HgCl2的抗性(mg/L培養基) 1.0 5.0 10.0 15.0 20.0 W1 兼性 + 5.0 + - - - - W2 兼性 + <2.5 + + + + + W3 好氧   7.5 + - - - -

  菌株W1、W2呈現兼氧性,在有氧條件下生長活躍,但在厭氧或缺氧條件下仍然能夠存活,這種屬性對于我們進一步的SBR工藝是有利的。現場的有機廢水鹽度相當高(4-—6%),對微生物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株的耐鹽性能也是十分重要的。W2菌株對HgCl2具有相當高的耐受力。
2、單株菌的降解譜
  通過底物利用試驗,考察了3株菌能夠降解的化合物種類,見表3。

表3 3株菌對底物利用試驗結果 菌株 苯 吡啶 咪啶烷 醚醛 溴氰 甲氰 吡蟲啉 噠螨靈 二氯 W1 + + + - - - - - - W2 + + + - + + + + - Y3 + + + +     +   -

  3 株菌能降解的化合物種類是不同的。對于農藥中間體的基本基團,如苯、吡啶、咪唑烷等,3株菌都能降解。通過觀察菌落最先出現的時間、生長速度、大小,發現W1、Y3對廢水的利用情況較好,而WZ能降解的化合物種類較多。

3、廢水降解試驗

3.1 單株菌降解能力
  W1、W2、Y3對不同濃度廢水的降解結果見表4。

表4 單株菌降解廢水能力對比(一周) 菌株 起始COD=1600-1700mg/L 起始COD=3000-3500mg/L 終止COD(mg/L) COD去除率(%) 終止COD(mg/L) COD去除率(%) W1 895 46.1 2010 35.8 W2 1200 27.8 3060 14.8 Y3 1190 30.1 2360 28.5

  可見,無論是在較低污染物濃度下(進水COD濃度1600-1700mg/L),還是在較高COD濃度條件下(進水COD濃度3000-3500mg/L),W1的降解效果均是最好的,Y3次之,W3對綜合廢水的降解能力較差,尤其是對高濃度的廢水降解效果很弱。
3.2 混合菌降解試驗
  
將3株菌的活性菌液按1:1:1的比例混合,接種到以廢水為能源的體系中培養一定時間,蕎得性質穩定的混合菌群。將這種混合菌培養至對數期,接種到不同濃度的廢水體系中,使初始菌濃度達到2.0×108cells/mL,其降解效果列于表5。

表5 混合菌降解廢水試驗 時間(天) COD(mg/L) R(%) COD(mg/L) R(%) COD(mg/L) R(%) COD(mg/L) R(%) COD(mg/L) R(%) 0 1880   3220   6980   9520   11400   1 947 49.6 2110 34.4 5400 22.6 9020 5.3 11300 0.9 3 692 63.2 1190 63.0 3650 47.7 6970 26.8 8230 27.5 5 581 69.1 1170 63.7 3060 56.2 5720 39.9 7970 30.1 7 488 74.0 943 70.7 2320 66.8 4980 47.7 7430 34.8

  混合菌的降解能力遠遠超過單株菌,其對有機污染物的耐受程度也大大提高,即使廢水COD濃度高達6980mg/L時,一周后的去除率也有66.8%。
3.3 細菌的“協同”效應
  
混合菌的降解能力遠遠超過單株菌。推測,這3株菌對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的降解反應是相互補充的。將每株菌己經作用至降解平衡(7d)的廢水體系等體積混合,在恒溫振蕩器上繼續作用一定時間,考察其COD變化。
  W1、W2、Y3菌液起始COD分別為1230、1580、1360mg/L,等體積混合后COD濃度為1330mg/L,其COD的變化情況見表6。

表6 單株菌“協同”降解效應 作用時間(天) COD(mg/L) COD去除率(%) 0 1330   1 1220 8.3 3 1090 18.0 5 1070 19.5 7 960 27.8

  不同菌液混合后,體系COD濃度繼續下降,可見單株之間是具有“協同”作用的。對作用7d后的茵液平板劃線,觀察結果表明,出現菌落最多的是W1菌株,可見W1菌株成為該生態體系中的優勢菌種(predominant bacteria)人關于“協同”作用機理詳見別處。
3.4 降解性質粒
  
分離菌株的堿裂解一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結果見圖1。

  結果表明,被檢測的菌株均含有質粒,分子量大于1.5Kb。關于降解性質粒的穩定性、轉移性、活性正在進一步的研究之中。
4、結論
  (1)直接以有機農藥廢水作為唯一能源和碳源,具有較大的選擇壓力,分離、篩選得到的降解菌對于廢水的降解有著較大的活性。
  (2)單株菌的降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由單株菌組成的混合菌的降解能力極大提高,單株菌對廢水中污染物的降解反應是互補、具有”協同”效應的。
  (3)已經證明,降解有機污染物的酶系大多數由質粒基因編碼,因此,下一步的研究重點之一是3株菌的降解性質粒,包括質粒的穩定性、轉移性及其在廢水體系中的轉移、表達等規律。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