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興環?!钡慕洜I實踐談環保企業“做強”、“做大”與可持續發展
論文類型 | 政策與市場 | 發表日期 | 2001-12-01 |
來源 | 2001中國水污染治理行業發展論壇高峰會 | ||
作者 | 魏興民 | ||
摘要 | 中國加入WTO,己然置身于全球化經濟浪潮中的中國環保企業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作為一家曾在IT行業創造過輝煌,如今又在環保領域大展宏間的國內知名企業的CEO,作者以“中興環?!倍蝿摌I的經營實踐,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與時俱進,全面創新”。文章通過介紹一種全新的、有別于傳統的工程分包方式的商業模式,即工程“總承包”的運作方式,闡述了中興環?!皠撛靸r值,與客戶分享”的經營理念;計對工程類公司的特點,作者提出了在一個粗放型行業實施精益化管理的思路,精辟地論證了在環保工程類產品的經營中,管理更有著異乎尋常的 |
魏興民
(深圳中興新通訊設備有限公司;深圳 518004)
摘 要 中國加入WTO,己然置身于全球化經濟浪潮中的中國環保企業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作為一家曾在IT行業創造過輝煌,如今又在環保領域大展宏間的國內知名企業的CEO,作者以“中興環?!倍蝿摌I的經營實踐,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與時俱進,全面創新”。文章通過介紹一種全新的、有別于傳統的工程分包方式的商業模式,即工程“總承包”的運作方式,闡述了中興環?!皠撛靸r值,與客戶分享”的經營理念;計對工程類公司的特點,作者提出了在一個粗放型行業實施精益化管理的思路,精辟地論證了在環保工程類產品的經營中,管理更有著異乎尋常的功用,是最重要的生產力;對風靡全球,并為國內一些企業所熱衷的“重組熱”,作者持冷靜的態度,認為“小舢板釘起來不是大航母,企業重組必須按市場規律辦事”;作者還在文中強調,企業要做實,但不要“作秀”,環保企業不要制造泡沫,以免誤導了他人也自毀前程。作者在文中最后表示,雖然中興環保距離成功還很遠,但會矢志不渝,堅持不懈,既經風雨,又見彩虹,實現自己的使命。
深圳市中興新通訊設備有限公司曾經是一個久負盛名的通訊企業,在多元化經營中我們選擇了又一個朝陽產業,即環保產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在這個戰略制勝的時代,一個企業在初創時期如何正確地做出選擇,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至關重要。這主要取決于企業對所處市場環境的認識。企業使命及核心能力。
環保產業在我國是一個新興產業,這個朝陽還只是噴薄欲出,表現在這個產業市場化程度很低,市場規則和相關政策還不完善,環保企業經營規模比較小,市場準人的門檻較高,顧客受經濟和觀念制約,需求還處于被動狀態。在這種市場背景下,我們對自己的經營項目做了一些限定,實際上就是客戶群的限定,通過市場細分,確定目標市場。我們以為,企業初創時期,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遠比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重要,在項目運作中不僅考慮成本和效益,更多地考慮風險的規避和防范,采取嚴謹務實的作風。
在環保產業所涵蓋的諸多專業中,我們只選擇了水處理業務,現在叫做水工業,還有環境監測儀器的研制,而把水工業做為主營方向,這也叫有所為、有所不為,避免企業墮入行業多元和產品多元的陷阱。
在市場拓展上,我們根據環保項目跟進周期長、協調面寬的特點,首先在兩個控股公司的所在地——廣東深圳和陜西建立根據地,首先形成區域優勢、梯次拓展,而不是通吃市場。
在角色定位上,在近期只做承建商,主要依靠自己的技術和管理優勢快速積累?,F在BOT模式可謂風靡一時,實際上仍是由政府做承諾、做業主、政府買單,是承建商聯盟投資者依照風險、利潤共擔的原則幫助政府將擬建項目啟動,再由政府在較長時間內分期付款,與終端客戶——真正排污者收費并無關系。此舉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但在那目前市場環境下仍不失為一種好的運作方式,問題是這樣的投資者在目前還是稀缺資源,原因在于目前排污收費政策不到位的情況下,投資者的收益預期尚不確定,影響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介入,環保企業基本上沒有能力靠自有資金做投資者。公開投標的市場化運作使得項目利潤攤薄,使得環保企業無力支付各種融資方式的資金成本,只有為投資者充當配角。毋庸置疑,呼之欲出的排污收費、排污權交易政策才會真正創造有效需求,也是環保產業市場化的關鍵。
進入環保產業兩年來,中興新及控股的中興環境公司、中興百綠公司先后在廣東、江蘇、陜西、湖南等地承攬了一批污水處理工程,贏得了客戶,樹立了品牌:我們自主開發的工業污染源大氣污染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ZE-CEMM200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獲得了國家計委1000萬元國債支持,用于建設中國最大的環境監測儀器研發基地。
2001年11月10日,我們經歷了一個難忘的歷史時刻,中國正式獲準加入WTO,這個事件對我們的影響十分深遠,機會是潛在的,挑戰已是現實;壁壘己經打破,世界只有一個市場。外國環保企業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優勢,使國內環保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我們需要思考,需要應對,需要與時俱進,全面創新。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基本策略,根據環保產業所處的市場環境,我們在兩年前就引領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即環保工程“總承包”的運作方式、傳統的工程總包只是替業主做代理,再把工程分包若干。而我們倡導的總承包是集可研、設計。設備集成、現場施工、安裝調試于一體,為業主提供“一攬子”、“一條龍”的全程服務,或者叫做“交鑰匙”工程,是對整個工程的實體運作,這已經成為顧客的需求,也是環保產業市場化、國際化的必要。
計劃經濟體制下,分包商受利益驅動追求局部利潤最大化,不可能對整個工程的優化做系統思考。在多角分包中,設計部門的收益只是與工程總造價成系數關系,雖然他們不至于為追求自身利益而刻意擴大工程造價,但至少在工藝創新。質量提升、降低工程成本等重大問題上缺乏創新動力。舊體制下的設計部門對于工程的實施和現場不甚了了,設計人員在設計階段即過早地介入設備選型和采供,設備供應商為使自己入圍而采用的市場手段使得設計人員也無法安心于設計本身的事情。而真正的客戶滿意必須是認知客戶的個性需求,并為客戶的個性需求度身定制,要做到這一點,如果沒有足夠的正向驅動,是很難實現的,由于設備制造商過早地介入了設計,使業主無法按照比價采供的流程去操做,亦難免滋生腐敗,加大了設備采供的成本,提高了工程總造價。
再比如說土建,土建在工程中也是一個占相當比重的部分,但層層轉包現象屢屢發生,層層轉包帶來的一是工程質量問題,如同擊鼓傳花一樣,傳到最后一個承包者時,利潤非常微薄,甚至虧本,那么,就會發生偷工減料,就會出現“豆腐渣”工程;二是成本問題,現代營銷主流意識提倡的是直銷方式,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消彌中間環節,讓制造商直面客戶。層層轉包使得交易成本增加,導致工程造價的相當部分變成商業利潤流失,而不能惠及業主,承建商的利潤也不易積淀,很難形成經營規模和品牌。顯而易見,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運作方式弊端叢生,很難形成一個性價比較好的優質工程,工程造價過高,業主不堪重負,污水處理質量難以達標,運營長期虧損,業內許多有識之士高呼環保也要打假,也正切中這種舊體制的流弊。
“總承包”有效地避免了利潤在過程中的流失,以最大化的利潤與用戶分享,提高了企業獲得市場機會的競爭力。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目前環保工程總承包的市場機會還不是很充分,各項建設法規尚不能完全支持,但從“三峽庫區”污水處理工程的招標,已使我們看到了這種總包模式的主流方向。
企業的核心能力就是一個企業能夠在市場中勝出的相比優勢。講到核心能力,一般人自然會說市場或者技術,實際上,管理才是最重要的生產力。只有好的管理,才會有好的市場占有,才會有高效的科研流程,在環保工程類產品的經營中,管理更有著異乎尋常的功用。我們過去經營的是通信終端設備,一張合同簽下來,我們就己經能夠確定利潤空間,而在工程類產品中,要在相對較長的過程中積淀利潤,管理在直接創造著效益。有專家說,現在的企業管理在宏觀上要有好的經營戰略,在微觀上運作就是項目管理。于是我們提出了以項目管理為核心的精益化管理的思路。這是一種全新的項目管理模式,通過項目管理要把預期的利潤設計出來,要把實現預期利潤的途徑和方法,在策劃里面規定出來,還要充分預計到可能發生的風險,并能在事先規避,要有上中下三策應對。問時要把計劃體系建立起來,把目標或者經濟責任制分解到過程中的相關部門和個人,形成一個周密的、切實可行的、操做性很強的策劃方案,項目經理有明確的授權,合理協調、組織跨部門的團隊運作。在一個粗放型行業實施精細化管理,增加了企業的商業機會。
剛剛涉足環保領域的時候,我們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市場準入問題。雖然我們也有許多學有所長的博士、博士后,還有資深的環保專家,但公司還缺乏系統整合的能力,缺乏大型環保工程的施工經驗。為了快速培育核心競爭能力,我們和全國八大院之一的國家甲級設計院——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合資成立了由中興新控股的中興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同我們又與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院等股東合作,成立了由中興新控股的陜西中興百綠環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致力于陜西及西北地區的水處理及生態環境治理工程。通過重組,承襲了合作者的經驗,實現了優勢互補,中興新在環保領域獲得了一個較高的起點。
全球化浪潮己向我們涌來,其實我們己是身在其中。這是機遇也是挑戰。利用后發優勢實現跳躍或發展已成為可能。技術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重心。我們首先采取拿來主義,把國外的尖端環保技術引進、消化,改造形成自有技術,創造更多的市場價值與客戶分享。最近我們引入的加拿大雙威污水處理工藝即深井曝氣技術,在提升處理標準和節省運營成本方面都極具競爭力。當然發展自主產權的核心技術也是我們的既定策略。
據專家說,管理有70%是藝術,是運作技巧,在管理實踐中能正確地運用哲學思想處理好諸多關系,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中確定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把握其轉化。藝術的精微往往在于一個度的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庸之道就是一個過猶不及、恰到好處的境界,這與管理也是異曲同工。
企業沒有一個可持續發展戰略是絕對不行的。管理不僅在于具體事件的運作,更重要的在于外部尋找更好的機會,但如果忽視了近期目標、階段性目標的實現,戰略將是海市蜃樓。規模和效益經常是經營者和投資者的沖突,其實對企業的良性運作也至關緊要。許多企業的失敗都是由于消化不良。
重組在全球己成風潮,但在國外成功率也只有一半,在國內成功者極少,特別是強強聯合尚未成功過,不同背景的企業組合遇到的權利均衡和文化沖突問題是很難解決的。一個企業只有形成核心能力才能運用它的優秀價值觀整合團隊,使加盟者在一個優秀文化氛圍下融入其中。所謂小舢板釘起來不是大航母,企業重組必須按照市場規律辦事。
現代企業所面臨的環境的確比上個世紀好得多,這就是發展的機會多了,資本運作己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它的確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捷徑、一個快車道,一個企業如果只是埋頭做產品,而不留意和利用資本運作,實在是不合時宜的。但我們也要知道,企業賺錢也是資本運作,特別是初創時期的企業,沒有業績,沒有營利紀錄,也沒有經營規模,一味炒做、力圖包裝上市圈錢的想法至少在今后隨著證券市場的規范和投資者的成熟,這種機會越來越少,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企業還是要首先做好產業,形成品牌,再不失時機地進入資本市場。
在經營活動中,風險和利潤是息息相關的。企業往往為了追逐利潤或更大利潤而忽視了風險的規避和防范,容易誤入陷阱。在尚不規范的市場環境中,我們不僅要注重成本和收益,尤其要重視風險,特別是在面臨高額利潤的誘惑時。環保工程由于工期較長,不確定因素和變數較多,風險更大,一定要有風險意識。
市場經營不再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產品的包裝、廣告促銷無可厚非,但如果盛名之下,其實難符,就會影響客戶的忠誠度并最終失去客戶。當媒體也把企業當作客戶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慎用,許多名人、企業被過度炒作的媒體所誤,結果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企業要做實,但不要“做秀”。
網絡泡沫的破碎,已是世人皆知。我只唯愿環保企業不要制造泡沫,誤導了他人也自毀前程,我們不想追風,時刻把自己放置在理性思考的范疇,做自己想干并且能干的事,還要想明白了再干,包括對政府的話。
現在的環保產業正是群雄競起,百舸爭流,但最后的贏家一定是那些堅持正確理念、忠誠于客戶、夯實了基礎的企業。我們深知,自己距離成功還很遠,但我們會矢志不渝,堅持不懈,既經風雨,又見彩虹,實現自己的使命。
作者簡介:魏興民 深圳市中興新通訊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深圳市中興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陜西中興百綠環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常務理事。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