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的新戰略
論文類型 | 基礎研究 | 發表日期 | 2001-12-01 |
來源 | 2001中國水污染治理行業發展論壇高峰會 | ||
作者 | 康榮平 | ||
摘要 | 康榮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 100732) 20世紀最后十幾年里,大公司的戰略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山經濟全球化。技術信息化、社會“溫飽后”匯成自現代工商企業誕生15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變革,并使經濟權力發生了轉移,即從原來的集中于制造廠家向銷售商和客戶分散。全球的大型跨國公司在巨變的環境下 ... |
康榮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 100732)
20世紀最后十幾年里,大公司的戰略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山經濟全球化。技術信息化、社會“溫飽后”匯成自現代工商企業誕生150年以來最大的一次變革,并使經濟權力發生了轉移,即從原來的集中于制造廠家向銷售商和客戶分散。全球的大型跨國公司在巨變的環境下調整改變了發展戰略,新的戰略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大規模定制(mass cuatomization)。20世紀初,大規模生產方式在美國誕生,也就是所謂的“福特制”。美國企業以大規模生產戰略,在20世紀的一多半時間里,贏得了全球經濟的統治地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全世界大多數制造行業的生產供應能力過剩;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溫飽后”社會中的大眾,早已超出基本需求而成為非常挑剔的顧客。在新的形勢下,大規模生產表現出日益增多的負面影響。
在電腦和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催生下,大規模定制做為一種新的發展戰略出現了。大規模定制是指對定制的產品和服務進行個別的大規模生產。包括從有效地參與特定需求市場的競爭,到實際上為每一個顧客提供獨一無二定制產品的整個范圍。大規模定制這一新戰略的要點是:(1)以個性化客戶為中心。在大規模生產中,客戶處于價值鏈的最末端,生產出來什么就賣什么。在新戰略中,客戶位于價值鏈的最前端,圍繞客戶的需求來生產產品,其實質是生產者和客戶共同定義和生產產品。1997年誕生的CRM管理,是強化此方向的戰略手段;(2)以靈活性和快速反應實現產品或服務的定制化:(3)電腦、網絡。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是新戰略的技術基礎,使制造商與客戶和供應商形成一種新的關系;(4)注重整個過程的效率,而非局限于生產效率。
美國戴爾電腦公司是大規模定制戰略的成功典型。它每年生產數百萬臺個人計算機,每臺都是根據客戶的具體要求組裝的。其立足之本是以低于競爭者的成本向客戶提供有價值的、個性化的服務。美國最大的牛仔褲制造商李維公司 Levi),客戶只需多付10美元即可根據腰圍等個人尺寸在流水線上定制。寶潔公司(P&G)把洗發劑的配方增加到5萬多種,只要顧客能拿出頭發的油性酸性指標,就可以按通常價格給你定制專用洗發劑。
二、歸核化(refocusing)。美國大企業50年代起施行的多元化戰略在70年代達到高峰,80年代進入戰略轉換期,90年代多數實施歸核化戰略。歐洲大企業的這種戰略轉換比美國晚5-8年,90年代中期才陸續實施歸核化戰略。在亞洲,韓國大企業在金融危機中的1998年才開始實施歸核化戰略;而日本的大企業至今只有少數企業實施歸核化戰略。
歸核化戰略的要旨是:(1)把公司的業務歸攏到最具競爭優勢的行業上: (2)把經營重點放在核心行業價值鏈上自己優勢最大的環節上;(3)強調核心能力的培育、維護和發展。(4)重視戰略性外包這種新興的戰略手段。 最早實施歸核化戰略的代表者是美國GE公司,由于它在開始歸核化時的經營狀況還不錯,所以可稱之為主動型歸核化。芬蘭的諾基亞公司則屬于被動型歸核化的典型代表。歸核化戰略不等于專業化戰略,多數大企業在歸核化以后仍有多項核心業務,國內有些學者把上述趨勢稱為“專業化”是不準確的。
三、戰略兼并。由于經濟全球化,國家市場界限己被打破。原來適應一國或幾國市場的企業規模及競爭范圍,現在必須去適應全球市場,由此而形成的一個戰略新趨勢是:(1)以全球市場為目標爭取行業領先地位;(2)在本行業關鍵因素上追求全球規模;(3)同業跨國兼并成為主要戰略手段。
兼并而非新建成為主要戰略手段,是由于大多數行業的生產能力己存在著全球性過剩。當然,戰略兼并的采用是存在著行業差異的。雖然兼并失敗率很高。在行業領先才能生存的前景下,你不去兼并就會被別人兼并;落后就意味著滅亡!在一個“突然”出現的全球市場面前,大企業己別無選擇,與其等死還不如去兼并或合并。
四、網絡戰略。隨著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各國大企業紛紛“觸電上網”,制定并實施網絡戰略已成趨勢。在信息社會里,企業/公司將成為某種知識和信息的網絡——與互聯網緊密相聯著的網絡。在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里,該網絡的建設將決定公司的競爭優勢。
在信息網絡的建設上,電腦制造廠商等IT設備供應商走在各制造行業的前頭,而戴爾電腦公司則是電腦行業的“領頭羊”。各國企業在信息網絡的發展上,似乎美國企業走在前頭。在美國以外的大型跨國公司中,日本的索尼公司處于先鋒地位。
五、合作競爭。“競爭”與“合作”是人類經濟活動的兩個同等重要和普遍的方面,沒有好壞與主次之分,都是推動人類社會經濟進步的動力。自亞當斯密以來,由西方文化所主導的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體系,都是以“競爭”為主線的。它反映了西方國家的企業在幾百年來的發展戰略是“競爭”的戰略。上述戰略模式在20世紀末開始變化,合資、合營、特許經營、戰略聯盟、戰略外包越來越受企業的青睞。競爭是兩個或更多的主體之間,力圖取得非各方均能獲得的某些資源的經濟廳為。合作則是兩個或更多的主體之間,從各自利益出發而進行的協作型和互利性的經濟行為。我們認為:從英國工業革命起的二百多年里,企業戰略是以“純競爭戰略”為主導的,從2O世紀末開始正在轉變為以“合作競爭戰略”為主導。
新的戰略還復合一體化、爭新興市場、新型組織與結構、以人為本:愿景與學習、制造業公司服務化,等等。最后,需要指出,在整個20世紀的人類大型工業企業中居于統治地位的錢德勒范式——金字塔狀等級制管理型企業——己開始衰退,必須積極探索新的結構和形式。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