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原水混凝—超濾處理技術的試驗研究
李偉英1,譚章榮2,秦祖群2,尚亞波2,趙冀平2,董秉直1,范瑾初1,吳徐2
(1.同濟大學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200092 2.江蘇鎮江市自來水公司,鎮江:212001)
摘 要:本研究對混凝—超濾聯用技術處理長江地表原水進行了探討。小試試驗結果表明;混凝劑投加量為6mg/L時,濁度和細菌、大腸桿菌去除率分別為99.98%和100%: DOC、THMFP、UVx.~去除率高,膜通量最大,通量恢復情況最好。中試試驗亦表明,采用合適的預處理工藝及運行參數,可有效地降低膜過濾阻力,系統運行7個月以來,膜壓差低且出水水質優。
關鍵詞:長江地表原水,混凝,超濾,膜壓差,小試試驗,中試試驗
The Study of Coagulation-Ultrafiltration Treatment for the Yangtse River
Wei-ying Li1, Zhang-rong Tan2, Bing-zhi Dong1, Ya-bo Shang2,
Zu-qun Qin2 ,Ji-ping Zhao2, Jin-chu Fan1, Xu Wu2
(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 Resource Reuse,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2. Zhenjiang Municipal waterworks Co. Zhenjiang: 212001)
Abstracts: This experiment of the yangtse river by coagulation association with Ultmfiltration(UF) was evaluated. The small-scale results show: when coagulant dosage is 6mg/L,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urbidity and bacteria、coliform was 99.9% and 100% ,respectively; dissolve organic matter(DOC), tfihalomethane formation potential (THMFP)、chemistry oxygen demand(COD), ultraviolet absorbance at 254 nm (UV254) have been removed eff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e flux of membrane is big and its recovery capacity is better. The pilot test also indicates: UF with proper pretreatment and fit parameter can reduce resistance in membrane filtration. The pressure drop through membrane of UF system increases very slowly for running about 7 months, just from 0.02MPa to 0.034Mpa. During running, the system is stable and water quality is good.
Keywords: the yangtse fiver, coagulation, Ultrafiltration(UF), pressure drop through membrane, the small-scale, the pilot test
1 概述
人們賴以生存的飲用水源在世界范圍內均受到了程度不一的多種污染源污染[1],嚴重降低了水資源的利用價值。由于傳統處理工藝已經很難滿足日益嚴格的飲用水水質要求,為確保人類生活健康和生產安全,迫切需要將新的處理工藝來補充甚至替代現有處理工藝。
膜分離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以壓力梯度為驅動力、利用特定膜的透過性能分離水中離子、分子和雜質而進行的濾膜機械篩分作用。原水凈化采用膜分離技術是膜技術由化工領域向水處理技術發展的結果。在我國,膜技術用于飲用水處理工藝是近十年來最重要的技術突破,它被譽為21世紀水處理領域的關鍵技術,是替代傳統處理工藝的最佳選擇。
2 試驗裝置及其方法
混凝-超濾處理試驗在鎮江自來水公司金西水廠進行。試驗由中試與小試兩個部分組成,試驗工藝流程見圖1。
原水為長江鎮江段地表水,試驗期間原水水質見表1?;炷齽榫酆狭蛩徼F。試驗采用日本東麗公司生產的中空纖維超濾膜,膜材質為PAN,截留分子量為100kDaltons,孔徑0.01μm,過濾面積0.437m2,純水通量106.2L/m2·h(0.05MPa,25℃),過濾方式為終端過濾。
℃ 濁度
NTU CODMn
mg/L UV254
cm-1 DOC
mg/L PH THMFP
μg/L 平均值 30.6 88.49 1.76 0.036 2.88 7.29 79.64 最小值 28.5 55.13 1.20 0.025 1.34 6.52 48.49 最大值 33.5 352.52 2.40 0.054 4.84 7.65 114.50
試驗過程中檢測的指標包括:
THMFP的測定方法[2]:按DOC:Cl2=1:5的比例將次氯酸鈉投加到水樣中,然后用磷酸緩沖溶液調節PH至7。將水樣充滿管瓶后用內襯聚四氟乙烯的螺旋蓋密閉,置于TF-A型恒溫生化培養箱中,在25℃下反應7d后測定余氯在3~5mg/L,再投加過量的亞硫酸鈉消氯,最后測定三氯甲烷。
TOC采用Phoennix 8000-UV persulfate TOC Anlyzer測定;UV254代表在紫外光在波長254nm下的吸光度,比色皿光程長度為lcm,紫外分光光度計為UV751GD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CODMn采用標準方法測定;THMFP采用HP6890型氣相色譜儀測定,附配HP7694頂空自動進樣器;濁度采用HACH-2100N型濁度儀測定。
3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小試試驗
將不同劑量的聚合硫酸鐵投加到原水中,通過攪拌機以r=300r/min轉速快速攪拌30S,隨后中速r=150~200r/min攪拌5min,經砂過濾后進入超濾膜,膜壓差為0.03Mpa。
膜通量采用體積法測定。通量恢復率是指在每進行一個工藝之前,均測定清洗干凈的膜純水通量Qi;當該工藝結束將膜清洗干凈后再測定一個純水通量Qi’,則通量恢復率λ=(Qi‘/Qi)*100。它可以作為膜在不同工藝下抗污染能力的一個判斷指標。
通過燒杯攪拌試驗確定出直接過濾系統的最佳加藥量范圍在8mg幾左右。試驗為得到本工藝的最佳加藥量值,選擇加藥量在2-12mg/L之間進行相關試驗和分析。
由圖2知,先測膜的純水通量為200.02L/m2·h;投入運行后,系統加藥量為6mg/L時,膜過濾通量為200.0L/m2·h,將膜通過人工清洗后測純水通量為201.5L/m2·h。此加藥點膜出水通量最大,膜恢復率λ高達100.4%。
由圖3知,原水中的濁度大部分在混凝砂濾過程中去除。經過超濾膜處理后,水的濁度維持在0.08NTU以下,系統加藥量在8mg/L時,膜過濾水濁度在0.024NTU左右,濁度去除率為99.98%。
DOC代表水中溶解性有機化合物含量;腐殖質是天然水中存在的主要有機物,是產生色度的主要原因[3]。而波長254nm的紫外線吸光度UV254則代表水中腐殖酸等有機污染物濃度大小的表征值。由圖4和圖5可知,當加藥量為6mg/L時,膜濾去賒有機物效率最高,膜濾水DOC為1.1429mg/L,去除率為14.39%,系統總去除率為34.87%。而UV254則在加藥量為6mg/L時,膜濾水為0.015/cm,但系統在加藥量4mg/L時總去除率最高,達58.85%。
系統加藥量在6mg/L時,砂濾與膜濾去除水中THMFP的效果最顯著,去除率分別為25.16%和26.74%,系統總THMFP去除率達51.90%,見圖6。去除水中CODMn的最佳加藥量為6mg/L和8mg/L。在這兩個加藥量下,膜濾水CODMn分別為1.1mg/L和0.96mg/L,系統總去除率分別為59.15%和62.53%:見圖7。
由此確定出本處理工藝最佳加藥量為6mg/L。此時,水中雜質與混凝劑能有效地結成恰當尺寸的礬化絮體通過砂過濾后大部分被去除,膜能有效地截留砂濾后尚存在于水中的絮體且不被污染。
3.2中試試驗
中試試驗加藥量采用由小試試驗確定的最佳加藥量6mg/L,工藝流程與小試相同,見圖1。試驗結果見圖8~圖12。
中試處理系統亦表現出高效去除濁度的能力,水中約98%左右的濁度由砂過濾去除,系統總濁度去除率接近100%,膜濾水濁度平均在0.05NTU左右,細菌、大腸桿菌去除率為100%,見圖8。中試膜處理工藝對CODMn、DOC、UV254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30%、50.8%、54.3%,與小試結論相似。見圖9~11。
中試系統全自動化連續運行7個月以來,試驗系統出水量為500m3/h,出水水質穩定。運行期間,除采用膜濾出水反洗膜組件外,沒有采用化學藥劑進行清洗。膜壓差由初始的0.02MPa,增加至0.048MPa。見圖12。此點說明膜系統運行阻力增加緩慢。
4 結論
混凝一超濾聯用技術處理長江地表原水的小試試驗結果表明:混凝劑投加量為6mg/L、膜壓差為0.03Mpa時,細菌、大腸桿菌去除率為100%:濁度、DOC、THMFP、UV254去除率高,膜通量最大,通量恢復情況最好。中試采用小試試驗的相關參數,其結果與小試試驗存在著很好的再現性和相似性,這也表明膜處理技術與合適的預處理工藝相結合可有效地降低膜過濾阻力。系統運行7
個月以來,膜壓差低且出水水質優。
主要參考文獻
[1]岳舜琳.城市供水水質問題.中國給水排水.1997.13(增刊):35-38
[2]Standard Methods for the Examaination of Water And Wastewater,19th edition.Washongton:APHA,AWWA, and WEF,1995:5-53-5-56
[3]許保玖.給水處理理論.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1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