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
論文類型 | 基礎研究 | 發表日期 | 2001-11-01 |
來源 | 第二屆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學術研討會 | ||
作者 | 錢易 | ||
摘要 | 水資源是基礎自然資源,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的控制性要素,同時又是戰略性經濟資源,為綜合國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國屬于水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水污染的嚴峻現實進一步加劇了水短缺的緊張局勢,水危機的危險迫在眉睫。水危機及其所衍生的水質和生態問題不僅將束縛和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現,而且將可能引發重大的社會和政治危機,進而影響我國國家安全格局。 |
錢 易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
水資源是基礎自然資源,也是生態環境建設的控制性要素,同時又是戰略性經濟資源,為綜合國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國屬于水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水污染的嚴峻現實進一步加劇了水短缺的緊張局勢,水危機的危險迫在眉睫。水危機及其所衍生的水質和生態問題不僅將束縛和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實現,而且將可能引發重大的社會和政治危機,進而影響我國國家安全格局。
一、 我國水資源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根據80年代初水利部對全國水資源的評價,我國的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為6.2萬億m3,除通過土壤水直接利用于天然生態系統及人工生態系統外,可通過水循環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m3。按1997年人口統計,我國人均水資源量為2220 m3,預測到2030年我國人口増至16億時,人均水資源將降到1760 m3。按照國際上一般承認的標準,人均平均水資源量少于1700的為用水緊張國家。因此,我國未來的水資源形式是嚴峻的。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江河水中泥沙含量高,氣候條件對我國水資源的影響表現為北旱南澇。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防洪安全仍缺乏保障;水資源緊缺與用水嚴重浪費并存;水資源過渡開發造成生態環境資源的破壞嚴重;水質污染發展迅速,已到極為嚴重的程度。
二、 可持續水資源戰略
1.人與洪水協調共處
江河洪水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江河洪災是由于人類在開發江河沖擊平原的過程中,進入洪泛的高風險區而產生的問題。要完全消滅洪災是不可能的。人類既要適當控制洪水,改造自然,又須主動適應洪水,協調人與洪水的關系,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持續發展。
2.建設現代高效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70%以上。長期以來,由于技術和管理水平落后、灌溉設施老化失修等原因,目前我國灌溉水利用率僅為45%左右,與發達國家的80%的利用率相差甚遠,節水潛力很大。因此,要從傳統的粗放型灌溉農業轉變為建設節水高效的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以滿足農產品的需求及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實行節流為先、制污為本、多渠道開源的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
提倡"節流為先",這不僅是根據我國水資源緊缺狀況所應采取的基本國策,也是為了降低供水投資、減少污水排放量、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合理選擇。強調"治污為本"是保護供水水質、改善水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協調發展的根本出路。我國缺水城市的類型分為資源型、設施型和污染型三種,缺水原因不同,對策也不同。因此,在加強節水治污的同時開發水資源也不容忽視。除了開發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傳統水源之外,應大力提倡開發處理后的城市污水、雨水、海水、微咸水等非傳統水資源。
4.實行以源頭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污減災戰略
我國江河、湖泊和海洋普遍受到污染,至今仍發展迅速。水污染加劇了水資源短缺,直接威脅著飲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身體健康,影響到工農業生產和農作物安全。水污染已經成為不亞于洪災、旱災甚至成為更嚴重的災難。
我國工業廢水造成的水污染負荷占總污染負荷的50%以上,絕大多數有毒有害物質都來自工業廢水。在工業廢水治理中長期以來采用的以末端治理、達標排放為主的控制戰略,已被國內外經驗證明是耗資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應大力推倡以清潔生產為主的污染預防戰略,淘汰物耗高、用水量大、技術落后的產品和工藝,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排放量。
面源污染包括各種無組織、大面積排放的污染源。對面源污染更應采取源頭控制的原則。如對來自農藥的污染,必須從施用上控制,嚴格控制施用時間和施用量。湖泊、河流、海灣的底部沉積物由于蓄積了多年排放的大量污染物,成為十分危險的內污染源,必須引起充分重視。
水污染防治的最終目標是確保人民的身體健康,因此,應把飲用水安全保障作為水污染防治的核心。
5.實施保障生態環境用水的水資源配置戰略。
生態環境是關系到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自然條件。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保障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所必須堅持的基本方針。在水資源合理配置中,應在保障生態環境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和保障社會經濟用水。
三、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
成立統一的水資源管理委員會,實行統一規劃和統一管理,并相應的加強水資源立法和執法,修訂原有的水資源規劃。
2.改革水資源投資體制
建立長期穩定、有正確導向、全面系統的水資源綜合治理投入機制,在水資源的投資機制中應充分考慮污水治理的需要。
3.改革水價政策
水價是水資源中的主要經濟杠桿,對水資源的配置和管理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必須在國家水資源管理機構的統一領導下,根據國家確定的水資源戰略,明確制定我國現階段的相應水價政策和水價系統。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至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