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H2O2-Fe2+-Mn2+ 處理雙氧水生產廢水的研究
論文類型 | 技術與工程 | 發表日期 | 2001-11-01 |
來源 | 第二屆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學術研討會 | ||
作者 | 吳少林,洪建武,肖方杰 | ||
摘要 | 吳少林1 洪建武2 肖方杰2 (1南昌航空工業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系,南昌 330034) (2江西昌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氨分公司,南昌330037) 一、前言 雙氧水的生產是以重芳烴,蒽醌,磷酸三辛酯等多種有機化合物為原料,因此,在雙氧水的生產廢水中含有大量的上述污染物,使得廢 ... |
吳少林1 洪建武2 肖方杰2
(1南昌航空工業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系,南昌 330034)
(2江西昌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氨分公司,南昌330037)
一、前言
雙氧水的生產是以重芳烴,蒽醌,磷酸三辛酯等多種有機化合物為原料,因此,在雙氧水的生產廢水中含有大量的上述污染物,使得廢水中的COD高達5000mg/L以上,具有強烈的毒性,如直接排放,必將對環境造成危害。
目前,江氨分公司雙氧水車間現有一套處理能力為76m3/d 的雙氧水生產處理裝置。該裝置是利用H2O2-FeSO4催化氧化法。由于該法所要求的氧化條件是PH=1.5-2.5,雙氧水的投加量按2.0gH2O2/1gCOD分批投加,這與該廠雙氧水生產廢水PH=6,雙氧水含量偏低不符,在實際運行時,效果不夠理想。而南昌地區的太陽能還比較豐富,在全國來說,僅次于西北和青藏地區,屬中游水平,年平均日照時間達到了1865小時,入夏后的6、7、8月份,晴天上午9:00至下午3:00日平均太陽能輻射量能達到800W/m2,正午接近1000W/m2。本研究在不再增加H2O2的條件下,試探性利用太陽能為驅動力來代替人工紫外光源,并將Mn2+引入催化體系中,以期達到提高處理效果。
二、研究方法
2.1 實驗材料
?。?)廢水水質 PH=6.1(評價指標為6~9),COD=5456mg/L(評價指標為200mg/L),H2O2含量為0.815g/L。
?。?)藥劑 FeSO4,MnSO4,等均為化學純試劑。Fe2+, Mn2+均配成50mg/L的水溶液。
(3)實驗方法 在一PMMA材料制作的淺池(長60cm、寬30cm、高10cm)加入1000ml 雙氧水車間排放的生產廢水,在慢速攪動下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劑,在日光照射下進行反應一段時間后,取樣分析COD濃度,從而得出催化降解效率。測COD前,對樣品進行加堿液預處理,去除殘余的H2O2,再用COD快速測定儀測定,PH值采用PHS--3C型(上海雷磁儀器廠)測定。
三、結果與討論
?。?) 條件初篩
為了觀察Mn2+的協同效果,進行了初步實驗,見表1。
從表中可知,只加Fe2+與同時加Fe2+、Mn2+相比,后者的COD去除率為83%,而前者為72%;
加入的藥劑量太少,效果要差一些,但太多,對廢水的COD去除率的提高作用不是很明顯,比較適宜的加入量均為100mg藥劑/L廢水。此外,在研究中發現分批加比同時加效果要好,如先加入Fe2+10ml,處理4小時, 再加入Mn2+10ml,處理20小時,COD去除率可達91.3%。采用草酸鐵絡合物的效果比FeSO4要好,這一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2) 光能的影響
表2反映了在晴天日曬下的不同時間COD的變化??梢钥闯?,在日光強度大的時段,COD的去除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去除率開始隨時間增加逐漸增大,然后有一個下降,再上升,到了晚上,進一步去除的效果明顯下降。這說明由于廢水中的各成分的光催化降解的難易程度不同,有些能產生中間產物,也說明在光強變弱時,降解的速率下降。
(催化劑加入量:同時加入Fe2+與 Mn2+各10ml,*是指遮光空白對比實驗。)
四、結論
從初步實驗來看,Fe2+、Mn2+之間具有一定的協同效應,不僅可以使雙氧水生產廢水處理時的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還可以使PH值不必調節至1.5-2.5,在給操作帶來方便的同時,還可以降低運行成本。白天,污染物的降解是十分顯著的,尤其在日光強度大的時段,降解速率明顯高于其它時段。另外,從實驗結果來看,廢水經過處理后,COD仍較高,催化體系(如采用草酸鐵絡合物、醋酸錳或其它催化劑等)還須改進,以提高光量子效率。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