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酸化-厭氧-好氧法處理NF合成制藥廢水研究
論文類型 | 技術與工程 | 發表日期 | 2001-11-01 |
來源 | 第二屆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學術研討會 | ||
作者 | 齊嶸,楊敏,馬文林 | ||
摘要 | 近年來我國合成制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隨之也帶來了生產廢水的處理問題。一般來說,合成制藥需要經過比較復雜的合成路線,每一步都會有些殘留原料以及中間產物進入生產廢水中。因此,合成制藥廢水的特征是有機物種類復雜,可生化性較差,有些廢水還有一定的生物毒性。 NF是一種治療心血管病的新藥,在合成過程中會使用糠醛、萘和氯甲基萘等多種有機物。其廢水產生量不大,但BOD5/COD值僅為0.05,是一種典型的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本研究利用呼吸速度曲線確定了用于生物處理的適當的廢水稀釋比,并利用水解酸化-厭氧-好氧法 |
齊嶸 楊敏 馬文林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水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100085)
前 言
近年來我國合成制藥業有了長足的發展,隨之也帶來了生產廢水的處理問題。一般來說,合成制藥需要經過比較復雜的合成路線,每一步都會有些殘留原料以及中間產物進入生產廢水中。因此,合成制藥廢水的特征是有機物種類復雜,可生化性較差,有些廢水還有一定的生物毒性。
NF是一種治療心血管病的新藥,在合成過程中會使用糠醛、萘和氯甲基萘等多種有機物。其廢水產生量不大,但BOD5/COD值僅為0.05,是一種典型的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本研究利用呼吸速度曲線確定了用于生物處理的適當的廢水稀釋比,并利用水解酸化-厭氧-好氧法對NF中試生產廢水進行了處理。
研究方法
NF中試生產廢水的水質如表1所示。該廢水的COD非常高,且可能含有生物毒性物質,因此適當的稀釋有利于生物處理的順利進行。
1.污泥培養
實驗用種污泥取自北京市朝陽區北小河污水處理廠。污泥采集后,首先采用表2所示的人工配水進行厭氧及好氧污泥培養,然后根據廢水處理效果逐漸降低進水中蔗糖的比例。1個月后,蔗糖由最初的27.5g/L減至為0。污泥培養采用批量方式,1-2d換一次廢水。厭氧污泥和好氧污泥達到穩定后,用于各種實驗。
2.批量實驗
分別將5倍、10倍、20倍和30倍稀釋的廢水加入不同的250ml錐形瓶中,加入種污泥后(酸化3.5 g/L,厭氧3. 2g/L,好氧3.6 g/L)進行酸化、厭氧以及好氧處理。酸化、厭氧處理利用磁力攪拌器進行攪拌,好氧處理利用空氣曝氣,其DO控制在2-3mg/L。實驗在室溫下進行(20~25℃)。
3.序列處理實驗
序列實驗如圖1所示。酸化反應器及厭氧反應器的體積均為1L。水力停留時間為酸化24h,厭氧24h,好氧48h。各反應器中污泥濃度均為3000~3500mg/L,室溫下反應。
4.好氧污泥呼吸活性快速測定
利用BODTrack測定儀(美國Hach公司)進行測試得到呼吸曲線,污泥濃度為3.6g/L,在20℃恒溫室中進行。
5.分析測定方法:
COD采用CTL-12型COD儀(承德華通)測定,其它參數測定均采用標準方法。
結果與討論
1.進水最佳稀釋比
為研究不同稀釋比對污泥活性的影響,利用BOD測定了不同進水條件下的污泥呼吸速度曲線(圖2)。圖2中各曲線的斜率列于表3。可以看出,廢水經稀釋后污泥的呼吸速度有明顯的改善,稀釋10倍至30倍可以有效地減少廢水中有毒物質對污泥活性的影響。在后續的序列處理實驗中,廢水稀釋比確定為20倍稀釋。
(mg/LBOD.h-1) 13.8 22.6 37.9 38.9 59.8 COD去除率
(%) 2.3 10.4 28.8 34.3 43.1
2.各單元水力停留時間的確定
圖3顯示了在酸化、厭氧、好氧批量處理中COD與pH的變化。廢水的稀釋倍數為20倍。可以看出,在酸化水解和厭氧處理過程中,COD與pH基本上在反應24小時后達到一個穩定的水平,而在好氧處理過程中,反應需要48小時才能完成。因此,在后續的序列處理實驗中酸化、厭氧、好氧處理的HRT分別確定為24、24、48小時。
3.序列實驗結果
以20倍稀釋的廢水為處理對象,進行了一個月的序列實驗,COD的去除如圖4所示。
圖4表明,酸化、厭氧、好氧各單元的COD平均去除率分別為8.8%、48.1%、49.3%,系統的總COD去除率平均達到76%。
結 論
1)NF廢水的最佳稀釋比控制在20倍,單元水力停留時間為酸化處理24小時,厭氧處理24小時,好氧處理48小時。
2)經過連續運行,系統的總COD去除率平均達到76%。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