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城鎮給排水基礎設施發展戰略
周鑫根
(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
摘 要:根據浙江省城市化發展的需要,分析了城鎮給排水基礎設施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發展目標及實施目標的戰略對策。
關鍵詞:城鎮給排水;基礎設施;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9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0-4602(2001)09-0035-02
1 主要問題
1.1 水資源短缺制約城市化、現代化發展
①浙江省平均降水量為1 604 mm/a,水資源總量為937×108m3,人均占有量為2 100 m3,少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2 340m3),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20%;②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衡,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夏之交與夏秋之交,經濟發達地區水資源量僅占全省的20%;③全省有45%左右的城市供水設施不足,有27個嚴重缺水的市縣,寧波、舟山等沿海和海島城鎮缺水尤為嚴重。缺水給發展城鎮產業、擴大城鎮規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造成了極大障礙。
1.2 水資源的粗放利用造成浪費嚴重
浙江省城鎮在面臨水資源不足的同時,由于對其粗放利用所造成的資源浪費也十分嚴重。單位產值耗水量遠高于發達國家水平。節水技術與設施沒有得到廣泛推廣,水資源大多只被一次性使用,循環利用率低。城鎮自來水廠和給水管網滲漏率約達20%,公眾節水意識淡薄。
1.3 水資源污染、退化嚴重
城市水污染使有限的淡水資源更加匱乏,浙江省大部分城鎮淡水資源供給已受到水質惡化的威脅,下水道普及率僅為43%,城市污水處理率也只有33.2%。省內主要河系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污染型缺水已成為城鎮缺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過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城鎮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地面沉降十分嚴重,一些城市(如嘉興市)地下水位下降的影響范圍已超出城區,地面塌陷現象屢有發生。
2 總體目標
為了滿足全省加快城市化進程的要求,需集中力量抓好城鎮水環境治理、加快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重點解決城市供水不足問題,并提出如下目標:
①到2005年,全省城市供水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98.5%以上,縣城供水水質綜合合格率達到97%以上,縣城以上城鎮供水普及率達99%,建制鎮供水普及率達95%以上;全省城市污水處理率要達到53%以上,人口50萬以上的城市污水處理率應達到60%以上,城鎮排水管道服務面積達65%。
②到2010年,城鎮居民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達到歐共體標準,自來水普及率達100%;全省所有城市污水處理率應不低于60%,杭州、寧波和溫州三市的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城鎮排水管道服務面積達70%,大部分城鎮實現雨污分流。
③到2020年,城鎮供水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排水管道服務面積達100%。
3 戰略對策
3.1 水資源保護與水污染控制
①全面評估水資源
全面調查水資源狀況,對全省主要水系、各市(地)水資源豐度、質量、開發現狀作出科學評估。在此基礎上,以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與國土整治規劃為依據,結合全省江河湖流域綜合規劃,按照供需原理和綜合平衡原則,制定滿足可持續發展的城鎮淡水長期供求計劃,并成為各級城鎮的行動方案。
②保護地下水資源
全面評價地下水開采的現狀、影響及其在不同條件下的控制措施,統一規劃和管理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劃分和確定地下水資源保護區,控制地下水污染蔓延和超量開采,實施地下水采補平衡措施;通過水價格機制控制對地下水資源的浪費;科學規劃城鎮垃圾堆場、填埋場位置,嚴格控制工業污水、固體廢棄物和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
③強化水污染控制
明確城鎮水污染控制區的范圍與責任,對劃分的水環境功能區實施排污總量控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完善水環境質量標準,特別要做好省、地級水廠水源地的保護,制定污染物排放時限和生產工藝環境標準;制定廢水排放收費和罰款制度,限期治理或搬遷影響水源的污染源,分批分期對城鎮重點污染企業進行治理;對城鎮密集地區有條件地實行污水統一處理和排放;加快城鎮垃圾轉運與處理設施建設,防止向河道傾倒垃圾;開展水資源保護宣傳教育,加強公眾環保意識。
3.2 節約用水與循環利用
①調整產業結構
制定產業政策,促進城鎮低耗水的第三產業發展,提高第二產業中低耗水技術密集型企業比例,限制高耗水企業的發展,大幅降低單位產值耗水量,努力創建節水型城市。
②完善供水和計劃用水管理
加快城市自來水廠與給水管網的建設、維修和改造,降低管網滲漏率;控制企業自備用水量增長,制定各行業用水標準定額,實行用水定額供應計劃。
③探索城市污水回用
城市污水具有量大、集中、水質較為穩定的特點,是一種潛在的水資源。加快城市污水資源化進程,也是節約用水最有效的措施,對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妥善處理好經濟發展對人口、資源、環境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要研究如下問題:第一,污水回用的技術政策和標準;第二,污水回用的市場;第三,經濟適用的回用技術。
3.3 抓好重要城市的給排水基礎設施建設
到2010年,全省重要城市給排水基礎設施的建設項目擬投資128億元人民幣(不包括各市、縣、鎮的建設項目)。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導向作用,引導國內外資金積極投入到重要城市的給排水基礎設施項目中去。同時,要強化對這些項目的監督與管理,從項目的前期開始就必須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嚴格把關,對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認真貫徹《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以確保工程質量。
3.4 廣開財路籌措建設資金
給排水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大,宜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國外拓寬渠道,多方籌集資金。推行城市給排水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經營,發行股票、建設債券和發展投資基金,吸收民間資金。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參照國際慣例,采用BOT方式或有限轉讓項目經營權,吸引國外大公司投資。
3.5 合理制定給排水收費政策
根據價值規律,運用價格的杠桿作用促進公用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合理制定給排水收費政策,特別要加大污水處理費用的征收力度,確保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營運和建設貸款的償還。
3.6 努力實現給排水基礎設施共享
要科學編制給排水基礎設施規劃,跳出行政區劃的限制,克服分散建設帶來的浪費,統籌考慮設施的布局,優化資源配置,鼓勵共同建設服務半徑覆蓋若干城鎮的給排水基礎設施,避免重復建設,提高投資效益。
3.7 注重科技投入和創新
要針對全省給排水基礎設施建設中的熱點和難點,有組織地進行科技攻關。搞好資源型缺水城鎮的流域外引水研究,確定這類城鎮的可靠、可行的供水水源。加強污水處理、中水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利用的研究,加快相關工業產品的研究、開發和推廣運用。大力推廣強度高、有利于防腐的新型管道材料和節水器具。
4 結語
依據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科學開源、綜合利用的原則,利用省內有限的淡水資源,為城鎮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和良好的水環境;并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和保障城鎮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電 話:(0571)85117819
E-mail:zjplan@public1.hz.zj.cn
收稿日期:2001-07-06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