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O工藝的處理特點
姬躍國
(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摘要:介紹OCO工藝特點和池型結構,敘述了該工藝對BOD的去除,以及脫氮除磷的原理。該工藝具有占地少、投資省、運行費用低、出水效果穩定、運行工況靈活等優點。
關鍵詞:污水處理;OCO工藝;脫氮;除磷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2455(2001)03-0048-02
由于常規的活性污泥工藝對氮、磷的去除率很低,出水中含有較高的氮、磷,所以容易引起受納水體的富營養化。隨著對污水處理工藝研究的逐步深入,人們對傳統的活性污泥工藝流程不斷進行改造,以提高對氮、磷的去除。近年來廣泛采用的A/O法、A2/O法、orbal、SBR、unitank等工藝在脫氮、除磷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OCO藝為在上述工藝的基礎上經多年的研究與實踐推出的。該工藝具有脫氮、除磷功能強、自動化程度高、運轉方式靈活、占地少、出水水質穩定等特點。
1 OCO工藝流程
OCO工藝實質上也是基于厭氧、缺氧和好氧生化反應原理去除有機物和除磷脫氮的,但它獨特的池型結構和設備配置使生化池內的缺氧區和好氧區既能相對分開,又能巧妙地解決混合液內回流的矛盾,從而形成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工藝,目前在歐洲得到廣泛的應用。該工藝的生化池因厭氧區、缺氧區和好氧區的組合形似OCO、故稱為OCO工藝。
OCO工藝是十幾年前由丹麥的技術人員開發出來的,因為當時丹麥的有關部門對污水處理不僅要求去除有機物(BOD),而且同時要求去除氮和磷。十幾年來,OCO工藝已被證實為一種經濟有效的處理方法,目前丹麥有近20座采用OCO工藝的污水處理廠,且運行良好。除丹麥外,在瑞典、法國、比利時、德國等國新建有OCO污水處理廠并已投入運行。
OCO工藝是一種活性污泥工藝,BOD、氮和磷的去除均在OCO池中進行,OCO池的構造在動力學方面可保證形成適合污水處理的生化和物理環境。
OCO工藝流程圖如圖1所示
原水經粗格柵去除大的漂浮物,經泵房提升,再經細格柵、沉砂池等物理處理后,進入OCO反應池的1區與回流污泥混合,由于1區是厭氧區、回流的污泥在此吸附污水中的有機物并進行磷的釋放。隨后混合液進入2區,2區是缺氧區,其主要功能是進行反硝化并進行部分好氧氧化。反硝化中的NO3--N由混合區4中的混合液提供。2區不是一個閉合區域,其形狀象一個開口的C,口內為缺氧區,口外為好氧區,開口處即形成一個混合區,在混合區4來自好氧區3的污水和來自缺氧區二的污水進行混合后重新分配。一部分再進入好氧區3進行好氧氧化、硝化和磷的吸收后進入后續的沉淀池,另一部分則再回流至缺氧區進行反硝化。當反應池內泥齡較長時,在池內溶解氧大于0.8mg/L的地區都有氮的硝化過程發生,但在3區由于溶解氧控制值達2.0mg/L,所以最為強烈?;旌弦航?區后進入終沉池,進行固液分離。沉淀后的污泥一部分回流到OCO反應池,另一部分作為剩余污泥處理。沉淀后的上清液排放水體。
2 BOD的去除
污水生化處理中BOD是靠微生物的吸附、代謝作用得到降解。
在3區有氧的條件下,微生物將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機物用于合成新的細胞,而將另一部分有機物進行分解代謝以便獲得細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終產物是CO2和H2O等穩定的物質。在這些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過程中,溶解性有機物(如低分子有機酸等易降解有機物)直接進入細胞內部被利用,而非溶解性有機物則首先被吸附在微生物表面,然后被酶水解后進入細胞內部被利用。BOD在好氧降解中的需氧量隨著反應池內微生物污泥齡增長而增加。有機物(BOD)好氧降解示意圖見圖2。
3 氮的去除
氮是一種生物所需的重要元素,約為蛋白質含量的十二分之一,是自然界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指標之一。
對于城市綜合污水,通常采用生物除氮,在處理過程中一部分氮被組成微生物的機體,以污泥形式從污水中排除,這部分量可視為被去除BOD的二十分之一。另一部分通過“污泥”中的自養菌氧化成NO3-或NO2-,氮的氧化階段稱之為硝化。在0C0工藝中硝化階段在3區完成。NH3-N消失時認為污水已無機化穩定,然而水體中的NO3--N的存在給生物體提供了營養源,促使藻類繁殖。為此,通過“污泥”中的兼性異養菌在分解有機物的同時,奪取NO3-中的氧進行反硝化,使N2在水中逸出,與此同時氧能得到充分回收,從而降低了動力消耗。由于反硝化階段需要缺氧環境,所以反硝化在2區完成。
反硝化要求有碳源,一般認為BOD5/N>3,最好>5時反硝化就可以順利進行。
4 磷的去除
磷也是一種生物所需的重要元素,它在自然界中是促使藻類繁殖的最主要元兇。
水中的磷以正磷酸鹽(PO43--P)、聚磷酸鹽及有機磷存在,其中PO43--P可以直接被微生物代謝,聚磷酸鹽可以緩慢地水解成PO43--P,生活污水和大部分工業污水中不存在有機磷的問題。
污水中的磷在生物處理過程中約有BOD5量的百分之一被合成為微生物的新機體,其它部分則是利用污水中的聚磷菌在厭氧條件下釋放出體內的磷酸鹽,產生能量用于吸收BOD,并轉化為PHB(聚β羥丁酸)儲存起來。當這些聚磷菌進入好氧條件時就降解體內儲存的PHB產生能量,用于細胞的合成而過量地吸收磷從而形成含磷量高的污泥,當剩余污泥排出系統時,磷也隨之排出,從而取得除磷的目的。在OCO藝中,磷酸鹽的釋放在1區進行,磷的吸收在3區進行。
5 結語
OCO藝由于集厭氧-缺氧-好氧于一池,除完成BOD的去除外,還可實現生物脫氮、除磷[1]。處理效果好,運行穩定。產生的污泥易于沉降,運行方式靈活,可以A/O或A2/O方式運行。占地面積小、電耗低,土建投資省,較傳統活性污泥法可節約投資25%~30%[1]。
參考文獻:
[1]張望軍.OCO工藝對城市污水的處理[J].給水排水,2000(3).
作者簡介:
姬躍國(1965-),男,漢族,高級工程師,工學碩士,聯系電話:0371-6216239。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