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賢波 趙慶祥 陳勇斌 (華東理工大學環(huán)境工程,200433)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高度氧化法(AOP法)氧化處理2,4二氯苯酚,實驗結(jié)果表明高度氧化法比傳統(tǒng)的氧化法(H2O2和O3)的氧化去除率高,并且去除速率快。在有臭氧參加的氧化反應(yīng)中,堿性條件下其去除速率均高于酸性條件下的去除速率。 關(guān)鍵詞 高度氧化法 AOP法 2,4-二氯苯酚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Oxidation Plan to 2,4-chlorophenesic Acid Sun Xianbo Zhao Qinxiang Chen Yongbi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Shanghai, P. R. China, 200237)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eatment of 2,4-chlorophenesic acid by advanced oxidation plan (AOP). The results testify that the removing efficiency of AOP to 2,4-chlorophenesic acid is higher than traditional oxidation plan’s (H2O2 and O3), and the removal of 2,4-chlorophenesic acid by AOP is quick. In the oxidation reaction with ozone, the removing velocity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 to 2,4-chlorophenesic acid is quicker than the velocity under acid condition. Keyword Advanced Oxidation Plan AOP 2,4-Chlorophenesic Acid 1 前言 酚類物質(zhì)是化工行業(yè)中常見的污染物,含酚廢水如排入環(huán)境中則對人、畜、農(nóng)作物都有較大的危害。而苯環(huán)上含有氯原子的氯酚是合成農(nóng)藥、醫(yī)藥的常用中間體,也常用作殺菌劑,其生物降解性極差,很難用生物法處理,其它方法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本文進行了高度氧化法處理2,4二氯苯酚的實驗研究 高度氧化法(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簡稱AOP)[1,2,3,4]是1987年Glaze[2] 等人提出的,他們將AOP法定義為:水處理過程中以羥基自由基作為主要氧化劑的氧化過程,稱為AOP過程,而將此過程用于水處理稱為AOP法。典型的均相AOP過程有O3/UV, O3/H2O2, H2O2/UV, H2O2/Fe2+(Fenton試劑)。在高pH情況下,單獨臭氧的氧化也認為AOP過程。AOP法具有氧化能力強,(E=-2.85V),比目前常用的化學氧化劑O3(E=2.07V)、H2O2(E=1.78V)和HClO(E=1.63V)氧化電位高,氧化選擇低,有機物可被完全氧化成CO2和H2O,氧化徹底,反應(yīng)速度快,效率高,不產(chǎn)生二次污染等優(yōu)點。 本論文以2,4二氯苯酚為例,研究了各種高度氧化法處理氯酚的效果,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了探討。 2 實驗材料與方法 2.1 試劑和儀器 2,4二氯苯酚,分析純; UV702型紫外燈(加拿大產(chǎn)),臭氧發(fā)生器,721分光光度計 氯酚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測定。 O3濃度采用碘量法測定[5]。 2.2 實驗方法 實驗裝置見圖1。
實驗密閉的圓筒形有機玻璃反應(yīng)器中進行(高27厘米,直徑5厘米)。反應(yīng)器頂部中央留有圓孔,以便插入紫外燈管。實驗時先在反應(yīng)器中加入定量氯酚,稀釋至350毫升(濃度固定為50mg/l左右),調(diào)節(jié)pH值后,再定量加入氧化劑,H2O2為一次投加;O3為持續(xù)通入,流量控制在370ml/min左右。每隔一定時間取樣分析。 3、結(jié)果與討論 3.1 H2O2的氧化效果 H2O2的氧化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H2O2對2,4二氯苯酚的氧化效果M時間(min) | 5 | 10 | 15 | 20 | 30 | 去除率X(%) | 0 | 0 | 0 | 0 | 0 | 由表1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H2O2對于2,4二氯苯酚基本無氧化效果,2,4二氯苯酚溶液中加入H2O2后,溶液中酚的濃度基本不隨時間的增加而減少,因此單獨過氧化氫的氧化能力是難以將水中的2,4二氯苯酚氧化去除的。 3.2 臭氧的氧化效果 圖2為O3在兩種pH條件下對及2,4-二氯苯酚的氧化效果。 
由圖2可見,對臭氧氧化2,4-二氯苯酚來說,在pH=10時的去除率均要高于在pH=2.5時的去除率。pH=10時,反應(yīng)前5分鐘的去除率有一個突躍,其去除率為70%左右,在20分鐘時反應(yīng)物即已去除完全。pH=2.5時,其5分鐘時的去除率只有30%,25分鐘時其去除率才達到90%,而且去除率隨時間緩慢上升。這兩種不同的實驗結(jié)果,可以用O3對有機物氧化機理來進行解釋。 O3對有機物氧化機理,在不同條件下可分為兩種:在酸性條件下,為臭氧的直接氧化法;在堿性條件下,則主要為羥基自由基氧化。造成這種不同氧化機理的原因,是由于氫氧根離子OH-能夠促進羥基自由基·OH的產(chǎn)生。其反應(yīng)機理為[6,7,8]: O3+OH-→OH2+O2 O3+OH2→·OH+O2—+O2 由上面的·OH產(chǎn)生機理來看,即高pH條件下主要為羥基自由基氧化,而在低pH下則為臭氧分子氧化。因此在堿性條件下臭氧氧化的速率及效率均好于酸性條件下,這與所得到的實驗結(jié)果完全符合。 3.3 O3+ H2O2的氧化效果 圖3為O3+ H2O2在不同條件下氧化2,4-二氯苯酚的實驗結(jié)果。 
由圖數(shù)據(jù)可見,在pH=10時O3+H2O2氧化2,4-二氯苯酚的去除率均要高于pH=2.5時的去除率,pH=10時,反應(yīng)前5分鐘的去除率有一個突躍,其去除率為60%左右,在20分鐘時反應(yīng)物即已基本去除完全,pH=2.5時,5分鐘時去除率為33%,25分鐘時的去除率可達到90%。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可以由在不同pH條件下,O3+H2O2產(chǎn)生羥基自由基的反應(yīng)機理不同而得到解釋。 O3+H2O2聯(lián)合作用,除了O3和H2O的自身氧化外,還可通過產(chǎn)生羥基自由基氧化氯酚,為一種為典型的高度氧化過程,產(chǎn)生羥基自由基的反應(yīng)機理為[2]: O3→O+O2 O(·O) →2HO- O3+HO-→HO2—+O2 O3+HO2-→·OH+2O O3+H2O→O2+H2O2 H2O2解離生成HO2-,很快與O3反應(yīng)生成·OH。 由上述機理可以看出,在酸性條件下時,·OH的產(chǎn)生僅由H2O2與O3的聯(lián)合作用而來。而在堿性條件下時,·OH的產(chǎn)生則來自于兩方面:一為H2O2與O3的聯(lián)合作用;另一為O3與OH—的聯(lián)合作用。因此在堿性條件下,更易產(chǎn)生羥基自由基,這與實驗的結(jié)果相符。 3.4紫外光+O3的氧化效果 實驗結(jié)果如圖所示
由圖4可看出,用紫外光+O3氧化2,4-二氯苯酚在pH=10時的去除速率和去除效率均要高于pH=2.5時的去除速率。pH=10時,反應(yīng)前2分鐘的去除率有一個突躍,其去除率為70%左右,在10分鐘時反應(yīng)物即已基本去除完全。而pH=2.5時,用紫外光+O3氧化2,4-二氯苯酚,10分鐘時僅為60%左右。但兩者均比相同條件下O3單獨氧化的效果要好,這可以由紫外光3產(chǎn)生羥基自由基來說明。 紫外光能夠促進O3的分解成具有更強氧化性的·OH。O3在紫外光輻射下產(chǎn)生·OH的機理為[6]: O3+hυ+H2O→H2O2+O2 H2O2+ hυ→2·OH H2O2+2 O3→2·OH+3O2 有研究表明[6],紫外光在輻射催化O3的同時,還可以使一些有機污染物,例如四氯乙烯、芳香族鹵合物和殺蟲劑,發(fā)生光解過程,增加了去除率。因此,紫外光+O3的氧化效果要比單獨O3要強。 3.5 紫外光+H2O2+O3的氧化效果 圖5為紫外光+O3+H2O2在不同pH條件下對2,4-二氯苯酚的氧化效果。 
由圖5可見,紫外光+O3+H2O2氧化2,4-二氯苯酚時,其在pH=10時的去除速率和去除效率均要高于pH=2.5。pH=10時,反應(yīng)前2分鐘的去除率有一個突躍,其去除率為80%左右,在8分鐘時反應(yīng)物即已基本去除完全。pH=2.5時,用紫外光+O3+H2O2氧化2,4-二氯苯酚10分鐘時的去除率為90%,且去除率隨時間上升較均勻。 3.6 反應(yīng)速率常數(shù) Haag等[6,9,10,11]人認為AOP法中,氧化過程對有機物來說為一級反應(yīng),由此根據(jù)實驗中所得到的有關(guān)數(shù)據(jù),計算出不同氧化條件下2,4-二氯苯酚的表觀氧化反應(yīng)速率常數(shù),結(jié)果如表1所示。 表2:各種氧化法對2,4-二氯苯酚的表觀速率常數(shù)氧化劑 | 表觀速率常數(shù)(*10-4/s) | O3 (pH=2.5) | 10.67 | O3 (pH=10) | 27.50 | O3+H2O2 (pH=2.5) | 11.17 | O3+H2O2 (pH=10) | 22.50 | 紫外光+H2O2+O3 (pH=2.5) | 41.67 | 紫外光+H2O2+O3 (pH=10) | 72.83 | 紫外光+O3 (pH=2.5) | 19.83 | 紫外光+O3 (pH=10) | 69.50 | H2O2 | 0.00 | 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AOP法的表觀反應(yīng)速率常數(shù)均比普通化學氧化法(單獨H2O2和O3)的要高。當原始氯酚濃度均為50mg/L的情況下,使用AOP法(紫外光+H2O2+O3(pH=10))只需11分鐘的時間,便可以使水中的2,4二氯苯酚濃度降至國家標準0.5mg/L以下,而對于普通氧化法(O3 pH=2.5)來說,要達到相同的處理效果則需要71分鐘以上。AOP法對2,4二氯苯酚的氧化實驗中,效果最好的為紫外光+H2O2+O3(pH=10),并且同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有臭氧參加的氧化過程中,堿性條件下其去除速速率均高于酸性條件下的去除速率 4、結(jié)論 由以上的實驗結(jié)果可以得出以下的結(jié)論 1、高度氧化法(AOP法)對2,4二氯苯酚的去除效率普通化學氧化法要高,單獨H2O2對2,4二氯苯酚基本無氧化去除效果。 2、在有臭氧參加的氧化反應(yīng)中,堿性條件下其去除速率均高于酸性條件下的去除速率。 3、高度氧化法的氧化速率常數(shù)均比普通氧化法的速率常數(shù)大,氧化速率快。 參考文獻 [1] 藤江幸一等,高度酸化處理技術(shù)(AOP)の今後の展望,第37回日本水環(huán)境學會セミナー,1999.11 [2] Glaze W. H., Drinking-water treatment with ozone. Environ. Sci. Technol. 1987,21(3), 224-230 [3] Marine Trapido, Yelena Veressinina, Rein Munter (), Advaned Oxidation Processes for degradation of 2,4-diclo- and 2,4-dimethyl pHenol, J. Environ. Engng. 1996, 691-693 [4] Susan J. Masten, Simon H.R. Davies, There are more than 40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at have ozonation facilities., Environ. Sci. Technol. 28, 1994, 181A-185A [5]陶增寧等編,定量分析,復(fù)旦大學出版社,1985 [6] Yao C. C. and Haag W. R., Rate constants for direct reaction of ozone with several drinking water contaminates. Wat. Res. 1991, 25, 761-773 [7] Haag W. R. and Yao C. C. D. , Rate constans for reaction of hydroxyl radicals with several drinking water contaminants. Eniron. Sci. Technol. 1995,26, 1005-1013 [8] Legube B., Guyon S. and dore M. , Ozonation of aqueous solutions of nitrogen heterocyclic compounds:benzotriazoles, atrazine and amitrole. Ozone Sci. Engng 1987b, 9, 233-246 [9] De Laat J., Lebarbier R., Chramosta N. and Dore M. () Reactivity of chloro-2, methoxy-2 and methythio-2s-triazines towards hydroxyl radicals. J. Eur. Hydrol. 1996b, 25, 185-198 [10] Hoigne J. and Bader H., Rate constants of reaction ozone wi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in water —I. No dissociating organic compounds. Wat. Res. 1983a, 17, 173-183 [11] Seldak D. L. and Andren A. W. Aqueous-pHase oxidation of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by hydroxyl radicals. Environ Sci. Technol. 1991, 25, 1419-1427 |